許慶鋒
【摘要】通過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質疑思辨能力,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課堂教學 思辨 質疑 能力 培養(yǎng)
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應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勇于質疑的習慣,養(yǎng)成求實、說理、批判、質疑的新思維和鍥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改變傳統(tǒng)課堂滿堂灌的方式,通過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可以根據課堂情況,適時地提出經過精心設計、目的明確的問題,及時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和辨析能力。
一、從問題開始,為學生提供質疑平臺
教學從問題開始,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教學中,從與本節(jié)教學內容無多大關系,而實則聯(lián)系密切的典型問題,迅速地“釣”起學生興趣,如講“等比數(shù)列”的求和公式時,可以介紹國際象棋的故事:國際象棋發(fā)明后,國王為了嘉獎卡克發(fā)明者,許諾全國的金銀珠寶任他挑選,而只提出一個請求,他要小麥。多少呢?在他發(fā)明的國際象棋的64個方格中,第一格放1粒小麥、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詈笠桓穹?的63次方粒小麥。國王聽后認為:“這個太容易了!”然而這個故事的結果出乎所有學生的意料,學生出現(xiàn)驚疑,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究欲望,他們迫切地想進一步知道計算的方法是什么。于是我就很順利地導入了“等比數(shù)列的求和”的新課,大家聽起來格外起勁。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設疑
學生對于在困惑中獲得的知識會理解得更透徹,印象更深。創(chuàng)設疑惑情境,能夠更好喚起主角意識。如數(shù)列的極限概念及無窮等比數(shù)列各項和的概念比較抽象,是難點。對于n=1這一等式,同學學完了數(shù)列的極限這一節(jié)后仍表懷疑。為此,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插入了一段“關于分牛傳說的析疑”的故事:傳說古代有一位老人,臨終前留下遺囑,要把19頭牛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總數(shù)的1/2,老二分總數(shù)的1/4,老三分總數(shù)的1/5。不能宰殺,只能整頭分。老人死后,三兄弟為分牛一事而絞盡腦汁,卻計無所出,最后決定訴諸官府。官府一籌莫展。鄰村智叟知道了,說:“這好辦!我有一頭牛借給你們。這樣,總共就有20頭牛。老大分1/2可得10頭;老二分1/4可得5頭;老三分1/5可得4頭。你等三人共分去19頭牛,剩下的一頭牛再還我!”真是妙極了!不過,后來人們在欽佩之余總帶有一絲懷疑。老大似乎只該分9.5頭,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頭呢?學生很感興趣。經過老師分析使問題轉化為對無窮等比列各項和公式(|q|<1)的應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設疑于教材內容易出錯之處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過:“差錯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能原諒的?!睂W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最常見的錯誤是,不顧條件或研究范圍的變化,丟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題后不檢查、不思考。故在學生易出錯之處,讓學生去嘗試,去“碰壁”和“跌跤”,然后才其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會使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如:若函數(shù)圖象都在x軸上方,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學生因思維定式的影響,往往錯解為a>O且,得出O0且a)為指數(shù)函數(shù),但如y=2a(a>0且a)是不是還是指數(shù)函數(shù)?又如(a>O且a)這個條件不滿足的情形下是不是還是指數(shù)函數(shù)?這都值得讓學生思辨一番,道理會越辨越清,思路會越辨越明,如果我們只是說這兩種情形不是指數(shù)函數(shù),雖然學生們記住了結論,但沒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并不是的我們教學的根本目標。
四、教會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促使學生善于質疑
學生的思維能力總是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不斷得到發(fā)展的。在課堂中,要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而不是亂提問題、瞎提問題,要提在點子上。當學生的思維停止或處于消極狀態(tài)時,教師要巧妙進行激疑、布疑,要在關鍵處質疑,啟動學生思維的內驅力,促使學生多思多想、會思會問。如,在教學“平行”概念時,問:“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內?”在學三角形時問:“為什么要說成圍成?”再如問,過直線外一點可作幾條直線與之垂直?有的同學講有一條,有的講有兩條,等等不一定足。讓學生充分提出他們的想法,并能講出支撐結論的理由,通過多輪的思辨與質疑和討論,答案趨于統(tǒng)一是無數(shù)條,教師還要追問為什么會是無數(shù)條?綜上所述,我認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多留自由思考空間,讓學生由不愛、不敢質疑逐步向主動樂意質疑轉變。
五、以疑結尾
在一堂課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tǒng),承上啟下地提出新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新舊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同時可以激發(fā)起學生新的求知欲望,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準備。要經常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質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的問題都得到解答了嗎?還有什么地方沒有弄懂的?誰的問題最巧,最精,最有價值。”“學習了什么方法?”“以后可以怎樣運用它們?”這樣,不僅讓學生學習的新知識得到梳理和升華,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質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