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要】“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是新時期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戰(zhàn)略舉措,本文從運動生物化學角度對地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進行了科學地分析,意旨為“陽光體育運動”的普遍開展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陽光體育運動 科學方法 有氧運動 無氧運動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239-02
一、研究目的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陽光體育運動”這一體育教育的新思想,吸引廣大的青少年走向操場,走向大自然,走向陽光,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與實施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主要組成部分。成為當前具有廣泛意義和現(xiàn)實價值的新課題。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如何科學地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有效加強青少年體育教育和增強體質,如何用科學地手段和方法開展好陽光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在陽光體育運動中健康成長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二、科學地選擇運動方式
陽光體育運動是以身體鍛煉為基本手段,以增強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要針對這一目的選擇運動方式。體育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并非所有的方式都能達到健康的目的。一些青少年為了追求刺激選擇了不正確的運動方式,造成對身體器官損傷。因此,在選擇運動方式時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擇一個安全性的運動項目,避免強度大的運動,確保身體無損傷,并能獲得理想的鍛煉效果和科學的鍛煉方式。
1.有氧運動
從運動生物化學的角度分析,運動方式 有兩種: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所謂有氧運動也叫做有氧代謝運動,在運動強度相對較小時,氧的供給充分的條件,機體將能源物質葡萄糖或糖原分解為CO2、H2O和釋放大量能量(32ATP)以供機體活動,即有氧運動;當運動強度較大時,氧的供給相對不足,機體則可利用葡萄糖或糖原的酵解,分解為乳酸獲得少量能量(2ATP),即無氧運動。由此可見,在一般情況下,劃分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主要是根據(jù)運動過程中有無乳酸產生來判定的。人體最科學、最有效的運動方式是有氧運動。由于青少年正處于第二個發(fā)育的高峰,其身體的變化極為明顯。相對而言,其胸廓的發(fā)育,心肺功能的發(fā)育是滯后的,有氧代謝供應能量的能力較差,負氧能力較低,又由于大腦皮層對呼吸的調節(jié)機能尚未完全成熟,加之平時吃苦少,毅力差,鍛煉有限,造成耐力素質較低。有氧運動的目的在于增強心肺耐力。在運動時,由于肌肉收縮而需要大量養(yǎng)分和氧氣,心臟的收縮次數(shù)便增加,而且每次壓送出的血液量也較平常為多,同時,氧氣的需求量亦增加,呼吸次數(shù)比正常為多,肺部的收張程度也較大。所以當運動持續(xù),肌肉長時間收縮,心肺就必須努力地供應氧氣分給肌肉,以及運走肌肉中的廢物。而這持續(xù)性的需求,可提高心肺的耐力。當心肺耐力增加了,身體就可從事更長時間或更高強度的運動,而且較不易疲勞。
2.科學制定運動強度
有氧運動需要一定的持續(xù)時間,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一定效果。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先天性疾病或相關運動禁忌疾病,一般要求每次有氧運動強度達到適當心率后,至少持續(xù)20分鐘以上。研究表明,(220-年齡)×(60%~85%)的適當脈率時的強度為中等偏上的運動強度。運動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對鍛煉效果有很大影響。對于剛開始鍛煉的人來說,持續(xù)運動20分鐘以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應循序漸進,逐漸延長運動的時間,以免造成機體過度疲勞。隨著身體機能的不斷提高,再逐漸將運動時間延長到0.5~1小時。陽光體育運動的口號不正是 “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嘛!
3.避免損失,科學掌握體育康復方法
在進行陽光體育運動時,一定要遵循科學的訓練原則,循序漸進,避免過度訓練,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拉伸練習,拉伸練習可以讓肌肉韌帶和關節(jié)與關節(jié)之間配合更加柔和,減少關節(jié)和肌肉的受傷可能性,減少背部問題發(fā)生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一天勞累下來,第二天特別容易腰酸背痛的現(xiàn)象,這就是因為身體沒有及時拉伸。如果人們在進行大運動量之前,花上約20分鐘對身體進行拉伸,這樣就可以緩解肌肉酸痛,保持關節(jié)的健康。拉伸拉伸最有效果的時候應該是在運動以后,但是最好還是在運動前后都要拉伸,可以把30分鐘或者20分鐘的分為兩個10分鐘,如此一來,會使鍛煉效果更好。 另外,相信經常運動的人都知道,如果過分拉伸就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壞處,那就是容易肌肉酸疼,膝蓋這里特別容易受傷,肌肉也容易拉傷。過份拉伸的話,造成的結果是受傷的可能性更加大。所以說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在掌握了拉伸尺度后,再輔以正確的鍛煉方式就會有利于身體健康。
4.陽光體育科學恢復
參與陽光體育運動學生都會遇到體力恢復的問題。如果運動強度過大,體力得不到積極的恢復,不僅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甚體還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傷害。剛開始訓練者運動后的反應是比較強烈的。比如會在睡眠中出現(xiàn)小腿抽筋、肌肉酸痛、睡眠質量差等狀況。這都是缺乏經驗的沒有注意到運動后的恢復造成的。體力恢復的種類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恢復,另一種是主動恢復。主動恢復又稱積極性恢復。主動恢復的手段較為多樣化,主要包括運動后的整理活動、按摩、適當補充營養(yǎng)、心理放松等。運動后的整理活動,有助于人體由激烈的活動狀態(tài)轉入正常的安靜狀態(tài),使靜脈血盡快回流心臟,加快整個機體的恢復,防止出現(xiàn)急性腦貧血、血壓降低等不良現(xiàn)象。整理活動包括深呼吸和較緩和的活動,如慢跑、四肢放松擺動等。按摩可使肌肉中的乳酸盡快排出或轉化,促使肌肉放松,消除疲勞。按摩一般在運動結束后20-30分鐘內或晚上睡覺時進行。
訓練后要適當補充維生素。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要補充均衡,否則機體不能獲得足夠的能源物質,肌肉在超量恢復過程中就不能以肌糖原的形式儲存較多的能量。若下次訓練時肌肉的能量儲備恢復不到原有水平,則會導致肌肉持續(xù)疲勞。因此,訓練后的飲食調節(jié)十分重要。訓練后,大腦皮層的運動中樞處于長時間的緊張工作狀況,會使神經系統(tǒng)十分疲勞,可以傾聽柔和音樂,參加些輕松愉快的文化娛樂活動等??蓭椭潘删o張的運動中樞神經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譚華.體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羅振宇,關于在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理性思考【J】.體育科學文獻通.2007.15(11):45-45.
[3]周愛儒.生物化學.第六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
[4]張?zhí)N琨.運動生物化學.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