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慧 韓付清
“生命靈動的課堂是傾聽、理解與尊重的課堂” ,這是幾天前我在《基礎教育》上讀到的一句話,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共鳴。
的確,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是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老師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句話,站在欣賞、體味學生發(fā)言的立場,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智慧,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并給予加油鼓勵,使其智慧之火越燒越旺;在這樣的課堂上,大家安心地、輕松自如地構筑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從“傾聽、理解與尊重”的態(tài)度出發(fā),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課堂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都可以變成發(fā)展的機遇。
作為教師,我們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學生,在課堂上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于是常常有老師發(fā)出這樣的慨嘆:“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這樣”……其實,這些問題往往反映了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特殊需求。對于學生工作而言,抓住了最初的問題,把握了第一次機遇并不意味著就可以一勞永逸,正因為學生在成長,問題也在成長,我們不應該簡單地處理問題,應該從有利于學生發(fā)展這一目的出發(f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果我們愿意思考、善于探究并及時疏導,就有可能將成長中的問題轉變?yōu)槌砷L的機遇。
一、傾聽、理解學生,把問題變成機遇。
在我擔任班主任期間,我就經歷了這樣一件事。一次班會課上,我宣布本次班委改選的方式為當場唱票,選票完全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孩子們歡呼雀躍,經過一周的準備,學生們準備了充分的演講內容,教室里的場景不亞于一場激烈的辯論賽,有的振振有詞,有的搶著上臺……令人驚訝的是,許多平時調皮、令人頭疼的男生也自信地跑上臺,并且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緊張的唱票開始了,教室里忽而一陣騷動,忽而一陣驚呼,繼而又是一陣竊竊私語,接近尾聲時,教室里的私語聲越來越響,“又是他們幾個,沒勁”,“我慘了,這次沒希望了”“某某和某某只差一票,太可惜了”……教室里像開了鍋,有贊成的,有反對的,還有為別人打抱不平的,其中幾個同學爭得面紅耳赤,眼看就要動手了……
我仔細審視著黑板上的結果,卻發(fā)現(xiàn)票數(shù)相對集中的是班里的幾位佼佼者,他們各方面發(fā)展都比較突出,但是人數(shù)只有三四個。接下來的卻是一個相當大的群體,足足有十幾人,他們的票數(shù)比較接近,大多是一些有特長有個性的男生。回想起他們剛剛演講時的自信和期待,這時將面對的卻可能是失落與灰心,這次落選意味著他們又要等上漫長的一年,一年后,他們還會這樣充滿信心嗎?
這時,我的腦際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增設一個班委會如何?那些有個性,有特長又長期游離于“管理層”之外的學生就有機會進入他們神往的“組織”,一展他們的風采……于是我宣布:“組建雙班委,選出16位小干部,兩個班委輪流管理班級,比一比哪個班委更出色!”話剛剛落音,教室里又是一陣歡呼雀躍。
在征求了各任課老師的意見之后,我指定了兩個中隊長,其余由學生自己協(xié)商分工,組成班委會。經過一年的探索和實踐,“雙班委”改變了學生在班內的生存狀態(tài),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顯著提高,班級凝聚力也明顯增強,班級呈現(xiàn)出活躍、民主的氣氛。
二、尊重學生,巧解矛盾。
2009年我剛剛接手一個新班級不久,在一次英語閱讀課上,我正講到一篇有關《泰坦尼克號》的文章,不想這時竟有一個學生陰陽怪氣地唱了一句。全班其他同學都靜靜地看著我如何處理這件事。這位男同學是出了名的讓老師們頭疼的人物,但是歌唱得卻非常好。我知道,如果這次不讓他心服口服的話,以后的英語課上他會制造更多的麻煩。所以我這時就說:“太讓我吃驚了,想不到某某同學的英文歌唱得這么好。這幾天我一直在查找《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歌,卻一直沒有找到,那么,我們誠懇地請某某同學為我們獻上這首好聽的歌好嗎?”話音剛落,全班響起了熱烈地掌聲。在我和同學們期待和鼓勵的目光下,這位同學一改往日吊兒郎當?shù)臉幼?,大大方方地走到教室前面,為同學們傾情演唱了這首歌,熱烈的掌聲再次響起。從此以后,這位同學完完全全變了,上課認真聽講,學習成績直線上升,成了老師們交口稱贊的好學生。
就這樣,沒有嚴詞,沒有斥責,一句誠懇的話,讓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同樣也應該尊重別人的道理,同時融洽了我們師生間的關系。
三、榜樣的力量,無聲的批評。
有經驗的老師看到地上有紙屑,會不動聲色地走過去撿起來。這時,凡是看到老師這一舉動的學生會不由地朝自己的座位下面瞅——看看有無字紙等臟東西。這既是榜樣起的作用,也是一種無聲的批評。應該說這也是一種藝術的批評。
當我們走進教室準備上課,黑板上卻是上節(jié)課的內容,或是抹得不干凈。這時我們不妨也采用這種無聲的批評,自己拿起黑板擦擦干凈。我相信,這一舉動同學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知道自己以后該怎么辦了,真是此處無聲勝有聲。
批評有“說服”和“看服”之分?!翱捶本褪亲寣W生看正面的東西,使其受到感化。無聲的批評就屬于“看服”。說服也罷,看服也罷,倘若能把握好時機,講究點方法,效果會更好。
通過這些事件,我深切體會到:問題不是麻煩,出現(xiàn)問題的第一反應不是簡單地“擺平”,而是要透過問題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空間;問題又是不斷出現(xiàn)不斷變化的,所以不能有一勞永逸的想法,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必須冷靜地對待問題,思考問題出現(xiàn)的根源,作出正確的診斷。本著傾聽、理解與尊重的原則,并通過多種信息的綜合分析,準確地解讀學生的成長需求與可能、找到發(fā)展的“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成就學生的幸福人生,同時也將成就教師自己的職業(y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