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民
摘 要:通過動機、興趣、情感、性格等方法的運用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從而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很好地發(fā)展。
關鍵詞:求知欲望;提高興趣;增強意志
走進新課程,感悟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的確,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僅僅是知識型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競爭社會的人——心理上的強者。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學體育課不僅僅是鍛煉學生的體質(zhì),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心理品質(zhì)的最好陣地。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心理品質(zhì)的措施是多種多樣的。我主要從動機、興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確定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動機是推動或激勵人們?nèi)バ袆右赃_到一定目的的內(nèi)在原因。學生的求知動機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動力,對學習效果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如果針對學生學習體育的心理行為特征確定體育教育目標,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要向?qū)W生闡述學習體育的意義,把課堂體育教學同課外健身鍛煉聯(lián)系起來,把運動競賽與維護集體利益聯(lián)系起來,這樣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機體生理與心理潛力,
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另外,進行目標教育要充滿競爭活力,多用正誤對比、經(jīng)驗交流等形式,鼓勵學生的求知欲望,以此幫助他們形成持久的正確學習的動機。
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名同學
在進行體育課程講解時,教師應以飽滿的精神及高度的熱情為學生講解知識內(nèi)容,同時,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成長,關愛學生。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教師應給予正確的引導。假如體育教師在課程講解時不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以自己為中心,那么,課堂氛圍就會顯得冷漠,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會感覺很壓抑,進而削弱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與及積極性,課程質(zhì)量也相應降低。所以,教師在講解體育知識時,應對教材內(nèi)容、講解方法及運動量的設定等進行充分考量,依據(jù)學生的個人情況、性別情況、運動能力等制定不同的課程任務,尤其是利用鼓勵與表揚的方法讓學生收獲運動的成功感受。例如:在進行體育課程講解時,教師應夸獎那些面對困難繼續(xù)努力的學生,可以利用摸頭、拍肩等方法,雖然是一個小動作,學生卻可以從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再如:在進行體育競技比賽時,如果學生獲取良好的成績,教師應及時送上祝福,同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當學生遭遇失敗后,教師應肯定學生的努力,鼓勵學生不要氣餒,幫助學生找尋其中的問題,指導學生改正,從而在下次體育競技中獲取成功。體育教師應尤為注意的是:對待全班學生應做到平等對待,不搞特殊化、不偏袒、不冷落,讓學生在教師的言談話語中體會濃濃的師生情,從而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興趣,完善自身成長。
體育運動實踐與人的心理活動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提高體育教學質(zhì)量不容忽視學生健康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應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采用各種途徑和方法重點抓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意志和個性品質(zhì)教育。只要堅持科學,從嚴要求,就能做出顯著的成效。
參考文獻:
陳輝強,胡新成.體育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營造與調(diào)適[J].中國學校體育,2006(4).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馬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