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倍祥
摘 要: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題型的最新變化之一是由原單句漢譯英改為段落漢譯英,目的是考查考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考生普遍反映難度很大,無從下手。本文以改革后的兩次考試真題為例,為考生在漢譯英的翻譯技巧上給予指導,幫助考生提高段落翻譯能力,從而順利通過考試,進一步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關(guān)鍵詞: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 新題型 翻譯技巧
一、引言
近年來,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進行數(shù)次改革。自2013年12月起,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試卷題型作了局部調(diào)整,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翻譯題型,由原單句漢譯英調(diào)整為段落漢譯英,而且將分值比例由5%提高到了15%。翻譯內(nèi)容涉及中國歷史、經(jīng)濟、文化社會發(fā)展等,四級長度為140~160個漢字,六級長度為180~200個漢字。從試卷結(jié)構(gòu)和測試題型看,此次調(diào)整使得考試內(nèi)容更趨于合理,能進一步考查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然而,考生對改革后的翻譯新題型普遍反映是覺得難、無從下手。這是因為在我國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很少涉及翻譯特別是段落翻譯的教學,學生缺乏翻譯技巧。本文從以下方面談談此次改革后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新題型段落漢譯英的翻譯技巧。
一、確定主干
所謂主干,指的是句子的主語和謂語成分。一般地說,漢語句子重意合,漢語的主語不突出,指代關(guān)系在形式上不明顯,句子的主語常??梢允÷裕茈y直接發(fā)現(xiàn)主語,邏輯上的主語需要讀者用心識別。漢語的謂語有時可以由數(shù)個動詞充當,有時干脆一個動詞都沒有,由其他詞性充當,相當靈活,所以漢語的主謂成分不易識別。而英語句子重形合,主謂成分很容易找到,除省略句以外,一般情況下每個句子都有主語,一個單句中要求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其他動詞只能做非謂語動詞。因此,在把結(jié)構(gòu)松散、主語隱晦的漢語翻譯成英語的過程中,確定句子的主語和謂語等主干結(jié)構(gòu)是譯者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例如,原文:2011年3月日本事故后,中國的核能開發(fā)停了下來,終止審批新的核電站,并開展全國性的核安全檢查。(2014.6 CET-4真題)
譯文:Chinese government stopped developing the nuclear power,suspended the approval of new nuclear power plants,and carried out the nationwide nuclear safety inspection after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 in Japan in March,2011.
原文“終止審批……并開展……”缺省主語,那么誰是其邏輯主語?顯然不能是“中國的核能開發(fā)”,應該是隱含在句子外的“中國政府”,這里增加“中國政府”作后面系列動詞的主語應該是比較恰當?shù)?。另外,句子中的“開發(fā)、停、中止、審批、開展、檢查”系列動詞在翻譯時哪些作謂語動詞,哪些作非謂語動詞甚至轉(zhuǎn)換成名詞,都是值得仔細推敲的問題。
二、合句和斷句
漢語句子注重意合,常常有多個短句,由逗號隔開,根據(jù)意群連接成一個結(jié)構(gòu)較松散的句子。用句號還是逗號,往往沒有嚴格的限制,主要是根據(jù)后面的句子是否屬于同一個意群來判斷,常??梢姖h語中屬一個意群的一大段落文字,最后只有一個句號。英語句子注重形合,一般比漢語中逗號隔開的短句要長,比漢語意群段落的長句要短,結(jié)構(gòu)較緊密,主謂分明,每一個句子必須用句號。所以,把漢語句子譯成英語就需要并句和斷句,處理時要分清主次,注意前后邏輯關(guān)系。斷句和并句的目的是使譯文意義明晰,層次分明,脈絡清楚,句子結(jié)構(gòu)更加符合英語語言的表達習慣,從而提高英譯文的質(zhì)量,使原文信息更好地傳遞給英語讀者。
例如,原文:信息技術(shù)(Information Technology),正在飛速地發(fā)展,中國公民也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shù),有些學校甚至將信息技術(shù)作為必修課程,對這一現(xiàn)象大家持不同觀點。(2013.12 CET-4真題)
譯文:Nowadays,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ese citizens are attach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it.Some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ven includ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ir required courses,which has led to different opinions.
原文是由四個小短句構(gòu)成的一個長句。事實上,四個短句有四層不同的意義,即:1.信息技術(shù)正在飛速發(fā)展。2.中國公民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shù)。3.有些學校甚至將信息技術(shù)作為必修課程。4.對這一現(xiàn)象大家持不同觀點。如果翻譯時把漢語長句進行短句處理,譯成4個英文句子,就是可取的。但考慮到內(nèi)容聯(lián)系的緊密性,短句1和短句2,以及短句3和短句4分別可以并成一個句子。短句1和短句2具有因果關(guān)系,前句用介詞“with+N”,構(gòu)成原因狀語,后句作主句。短句4中“這一現(xiàn)象”就是指代短句3“有些學校甚至將信息技術(shù)作為必修課程”,可以把短句3作主句,短句4作非限制性定語從句處理。這樣譯文就條理清楚、主次分明、行文流暢。
三、詞性轉(zhuǎn)譯
詞性轉(zhuǎn)譯指翻譯過程中為了使譯文符合目標語的表述方式、方法和習慣而對原句中的詞類進行的轉(zhuǎn)換。英語不同于漢語,英語特別講究詞性,英語單詞的詞性與其語法功能有著緊密的關(guān)系。在做翻譯題時,漢語里某種詞性的詞并非一定要翻譯成英語的相應詞類,如果完全按照原文詞性進行翻譯,往往就會造成譯文生硬別扭,不夠通順。因此,考慮到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為了使譯文更加符合譯入語的習慣,流暢自然,有時需要進行詞性轉(zhuǎn)換。轉(zhuǎn)換原則是既保證通順流暢,又不違背原文的意思。
例如,原文:由于食物對健康至關(guān)重要,好的廚師總是努力在谷物、肉類和蔬菜之間取得平衡。(2013.12 CET-4真題)
譯文:Since food is essential to health,a good cook always tries to balance cereal,meat and vegetables.
原文中,“平衡”是名詞,充當“取得”的賓語,英譯文中用“balance”作動詞用,更符合英語表達,如果直譯為“get balance”就顯累贅,反之,如果漢語中用“平衡”動詞,“平衡谷物,肉類和蔬菜”就顯得別扭不通順。所以,翻譯中根據(jù)英漢語言特點相互轉(zhuǎn)化詞性是比較常用手段。一般來講,翻譯時詞性轉(zhuǎn)譯密切相關(guān)的有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介詞等。英語比較喜歡多用名詞和介詞,而漢語則是動詞用得多一些。
四、語態(tài)轉(zhuǎn)換
所謂語態(tài)轉(zhuǎn)換,是指翻譯中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主動語態(tài)與被動語態(tài)的互換??傮w上講,漢語中被動句的使用范圍相當窄,被動式使用很少,敘述一種行為時,常用主動式。即使使用被動式,也不像英語那樣有固定或比較統(tǒng)一的構(gòu)成形式。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范圍很廣,凡是在不必或不愿說出或無從說出施動者,以及為了便于連貫上下文或者為了強調(diào)動作的承受者等場合,往往都使用被動語態(tài)。漢譯英時,應首先考慮譯成英語被動句的可能性,必要時應改變句子的語態(tài),在中漢英兩種語言之間進行主動式與被動式的互換,以適應表達的需要。
例如,原文:在古代,人們用它來記錄事件,但現(xiàn)在主要是用于裝飾的目的。(2013.12 CET-4真題)
譯文:In ancient times,it was used to record events,but now it is used as ornaments.
漢語中常用“人們、有人、大家”等作主語的句子,實際上主語所指很模糊,雖然語態(tài)上是主動語態(tài),但英譯時常用被動語態(tài),這里“人們”就沒有譯出,直接采用被動句式。
五、增詞和減詞
增詞和減詞是指根據(jù)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在翻譯時增添或減少一些詞或短句,以便更準確地表達出原文所包含的意義。英語詞與詞、詞組與詞組及句子與句子的邏輯關(guān)系一般用連詞來表示,而漢語則往往通過上下文和語序表示這種關(guān)系。在漢譯英時,常常需要增補連詞。另外,在漢譯英時,還要注意增補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沒有明言的詞語,或者減少漢語中冗長重復性詞語,確保譯文意思的完整、通順。
例如,原文:“結(jié)”在中文里意味著愛情、婚姻和團聚,中國結(jié)常常作為禮物交換或用作飾品祈求好運和辟邪。(2013.12 CET-4真題)
譯文:Since the “knot” symbolizes love, marriage and reun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Chinese knots are exchanged as gifts or used as decorations to bring good luck and drive away evil spirits.
原文由兩個分句組成,暗含因果關(guān)系,在漢譯英時,常常需要增補表“原因”的連詞。所以,譯文中增加“since”這個連詞,將句子內(nèi)部邏輯關(guān)系清晰地表現(xiàn)出來。
再如,原文:系列報告包括三部分:科學發(fā)展報告,高技術(shù)發(fā)展報告,中國可持續(xù)戰(zhàn)略報告。(2014.6 CET-6真題)
譯文:The repor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science development,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strategy of China.
原文重復提到“報告”四次,體現(xiàn)了漢語不怕重復的特點,但譯成英語時,需要做減詞處理。
五、結(jié)語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題型改革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凸顯了對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考查,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大學英語教學應重視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對考生來說,熟練掌握各種漢英翻譯技巧,是做好翻譯的必要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平時加強練習,不斷把這些翻譯技巧應用到實踐當中,才能切實提高翻譯能力。
參考文獻:
[1]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官網(wǎng).http//www.cet.edu.cn/.
[2]李明.漢英互動翻譯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3]郝麗萍,李紅麗,白樹勤.實用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4]莊傳譯.英漢翻譯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5]寇鴿.從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最新改革談翻譯教學[J].新西部,2014,(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