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榮 魏沖 于子植
摘 要: 《喜福會》是女性主義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達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探索華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環(huán)境下,對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義意識為源頭,分析女主人公們在不同時代所遭受的來自男權主義的壓迫及她們逐漸走向反抗的過程,揭示她們追求女性的獨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關鍵詞: 《喜福會》 女性主義意識 覺醒 男權主義
一、引言
《喜福會》是美國著名華裔作家譚恩美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她的成名作,該書一出版就大獲成功,連續(xù)40周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并獲得了“全美圖書獎”等一系列文學大獎。作為一名新女性,譚恩美以其獨特的華裔婦女的生活體驗映射了封建傳統(tǒng)的舊中國和仍有強烈男性主義氣息的現(xiàn)代美國社會,有力地鞭撻了男性主義的殘酷。在小說中,母親們并沒有屈服于生活中的殘酷挑戰(zhàn),而是勇于抗爭。更主要的是她們把這種精神傳承給自己的女兒,幫助女兒走出困境。不同的女人,不同的故事,面對壓迫和欺凌她們沒有選擇傳統(tǒng)的忍受,而是大膽沖破樊籬,對男權社會提出質疑并反抗。
二、男權主義對女性們的壓迫與摧殘
不管是舊社會的婦女,還是新時代的女性,作為社會的第二性,都逃不掉一種附屬品的地位。在舊中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就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賢妻良母的角色,她們沒有說話的權力。即使是在新興的美國,她們也總是處在比男性更低一等的位置上?!断哺分械哪赣H們,由于經濟和感情上的附屬性,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一切權利。在覺醒之前,她們扮演的都是忍辱負重、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角色。
“夫為妻綱”的封建禮法及“三從四德”的道德標準充分體現(xiàn)了男權文化的侵蝕性,使得女性成了這種價值標準的捍衛(wèi)者。安梅的外婆因為守寡的女兒遭到強奸而被迫成為姨太太就將其逐出家門,并斷絕了關系??梢娮鳛槟袡嗌鐣袛嗯詢r值的至高標準的貞操觀念在女性頭腦中的頑固性,使她成為男權主義的幫兇,無法愛自己的女兒,只能把她推向另一個深淵。就這樣,母親們被壓迫和摧殘,然后壓迫和摧殘自己的女兒們。這就是舊中國女性的命運。幾千年來,男權文化從思想上對女性進行“男尊女卑”的奴化教育,讓她們喪失自我意識,沒有自己的身份地位,沒有自己的聲音。她們被束縛在家庭這一“牢籠”中,不得不認同自己的附屬地位,服從男權文化。
三、女性主義的覺醒和反抗
女性要想獲得和男性平等的權利和地位,出路只有一條——奮起反抗?!断哺分械哪赣H們敢于反抗男權文化的壓迫,最終都擺脫了自身的客體地位。不幸的婚姻使得龔琳達受盡了委屈,但也促使了她女性意識的覺醒。最終利用自己的聰明睿智使自己擺脫了困境,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不甘心淪為玩物的安梅母親,為了擺脫被壓迫的命運,精心策劃了自殺事件,獻出自己的生命以保障女兒的地位。這位偉大而勇敢的母親的悲壯行為是對男權體制的反抗和對命運的公然抗爭;同時,母親的自我犧牲激發(fā)了安梅的反抗精神,從那天起她學會了大聲說“不”。當發(fā)現(xiàn)女兒羅斯的婚姻狀況每況愈下,安梅向女兒訴說曾經的經歷,鼓勵女兒對自己的丈夫說“不”,指導女兒打破沉默,爭取自己的權利,走出婚姻危機的陰影,獲得了新生。另一位母親英英大膽挑戰(zhàn)男權制度,在得知丈夫從來沒有對她忠誠過之后,憤然打掉腹中的胎兒,表明了她擺脫客體地位的決心及追求自我價值的愿望。
四、結語
《喜福會》以四對母女的生活經歷為載體,批判了男權統(tǒng)治的罪惡,抨擊了西方社會具有隱蔽性的男權主義思想。譚恩美以其華裔女性的獨特身份,從西方女權主義視角分析舊中國傳統(tǒng)的男權文化對女性的壓迫和摧殘,通過對深受幾千年封建傳統(tǒng)文化禁錮和壓迫的舊中國女性和新時代美國現(xiàn)代女性的形象塑造,揭露了男權主義的長期性和隱蔽性;展現(xiàn)了女性從沉默到覺醒再到反抗的追尋主體性的過程。具有反叛精神的女主人公們打破了幾千年來中國女性沉默無語的狀況,發(fā)出了女性自己的聲音,取得了話語權。她們的反抗顛覆和解構了中國傳統(tǒng)的男權文化,探索出了一條女性自尊之路。
參考文獻:
[1]張巖冰.女權主義文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2]譚恩美.喜福會[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
[3]劉慧英.走出男權傳統(tǒng)的樊籬[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6.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鐵柱,譯.第二性[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