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菲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廣泛存在于各行各業(yè),隨之我國信息教育的關注度也得到了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至此全國各地已經開展了信息技術教育改革,目前來看,教育革新推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礙因素,本文就此提出一些觀點及對策以助力信息技術教育改革,從而分析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應用在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育方式 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G6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22-0-01
1 前言
信息科技對于社會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要按照新課程綱要中的要求進行教育,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當下信息技術課程中,并使之成為學生今后解決學習問題的主要工具,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推動著各個行業(yè)在不斷進步,這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要與時代需求相一致,致力于中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信息化已經遍布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中,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信息化技術的受益者,所以在當前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大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力度,以改變中學當下的教學現狀,使其從本質上獲得革新與塑造。
2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
2.1 不能識別教學有效個體
無論面對哪一個年齡段的學生群體,都要分清楚教學過程中的主客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受教育的群體,這個群體中存在著一定的個體性差異,這些學生各自的不同將成為教師主體教學工作上的難題。所以教師在奠定自身主體地位之后要研究與創(chuàng)新個體性差異學習的教學方式,只有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才能夠使之對某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當今社會發(fā)展速度非???,基本上每一個學生家中都有一臺計算機,這使得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熟識程度還是非常高的,但是學生也會對枯燥的課程內容感到厭煩,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場不同,所以在課堂上對該課程內容的響應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2.2 課程內容與時代需求不匹配
信息技術教學應該以教材為中心,目前的教學現狀是多數教師并不能按照新課程指導綱要中要求的去理解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重要內容的刪減與縮略,學生只能從課本中體會到信息技術項目的基礎理論或操作,從而忽視了學生的技能教學與培訓。
2.3 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落后
造成當下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單一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基本上都不是專業(yè)性較強的信息技術專業(yè)教師,一般都是半路轉崗,這些教師的特征就是沉浸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無法自拔,這種權威式的教學方式并不能與先進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想匹配,即使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其次,教學模式只有課堂教學這一部分,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的不重視,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體會到信息技術課程的趣味性,通常會感覺到乏味;最后,部分地區(qū)學校受到教學資源約束,在有限的教學資源支持下,不能為學生開展信息技術課程,學生也就得不到到機房學習的機會,只能通過書本來理解最基本的理論與操作。
3 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3.1 滿足新課標要求,識別教學主客體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體制在不斷變化,新課程對當下信息技術課程的要求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受教育主體,并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個性化差異作為教學任務和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方式的思考,學生是教學目的的出發(fā)點,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將重點結合到實踐中,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由此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程結構
教學內容是通過課件形式來呈現的,要求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能夠有所針對地選擇課件的構成形式,信息技術課件的制作需要清晰的教學模塊和一定的趣味性。在中學教育階段的教師要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所具有的實踐性,再結合書本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信息技術課程主要的教學內容應與社會需求相一致,合理優(yōu)化課程結構,適當刪減信息技術課程中已經被社會淘汰的內容,實現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教學結構。
3.3 提高學生參與度,改變教學模式
當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不僅僅是使學生會操作計算機器材,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主要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實踐—認知—再實踐—再認知。所以,實踐過程中研究得出的內容才是教學內容的革新與塑造,不斷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累積教學經驗,教師在此過程中提煉出教學精華內容,打破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給學生開創(chuàng)實踐與操作相結合的開放式課堂,深入了解新課程下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為學生提供一個科學、合理的受教育平臺。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課程節(jié)奏的掌控,要注意規(guī)律性的變化以及信息反饋,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使之與教學內容相搭配,以此來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
4 結語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是推動我國社會、教育不斷發(fā)展的首要工作,所以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還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獎勵,學生需要在充滿激勵的環(huán)境中汲取精華的知識,滿足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才能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
(江蘇省揚州市新華中學,江蘇 揚州225000)
參考文獻:
[1]于穎慧.我國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評價的歷史發(fā)展與現狀[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1(13):73.
[2]朱躍龍.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認識與實踐[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