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雅芬
【摘要】《范進中舉》是清代吳敬梓寫的一篇杰出的短篇諷刺小說。小說沒有采用傳統(tǒng)小說的傳奇筆法,運用寫實方法,淡化情節(jié),不靠激烈的矛盾沖突來刻畫人物,而是在平淡的敘述中,通過精心的白描式的細節(jié)描寫和生動準確的語言來達到諷刺的目的,展現(xiàn)出作者非凡的藝術功力,使作品的藝術魅力經(jīng)久不衰。
【關鍵詞】《范進中舉》 細節(jié)描寫 語言生動 寫作意義 藝術魅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45-02
《范進中舉》主要描寫了范進從20歲開始應試,卻屢試不中,終于在54歲時中了舉人,而他自己卻由于過度歡喜而發(fā)了瘋。在醒來后,他的岳父、眾鄰居和同縣的張鄉(xiāng)紳更是紛紛巴結奉承。吳敬梓通過對范進中舉這件事的描述,表現(xiàn)了他對封建科舉制度的不滿和諷刺,以及對那些拼命想通過科舉考試成為統(tǒng)治階級一員的封建文人的憐憫與譏諷。作者通過精心的細節(jié)描寫和生動準確的語言來達到諷刺的目的,展現(xiàn)出作者非凡的藝術功力,使作品的藝術魅力經(jīng)久不衰。
一、細節(jié)描寫藝術化
《范進中舉》篇幅不長,然而出色的細節(jié)描寫把當時社會上的眾多人情世態(tài)和見慣不慣的現(xiàn)象進行概括,就具有了絕妙的諷刺效果,體現(xiàn)作者無與倫比的語言表現(xiàn)力。
(一)對胡屠夫的細節(jié)描寫
范進中舉前,胡屠戶離開范家是“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離開的。這里有兩個細節(jié)“橫披”和“腆著”。“橫披”說明衣裳是罩在上身,露在外面的是兩個手臂;“腆著”說明他當時挺著肚子,吃得稱心如意;范進中舉后,胡屠戶卻是“低著頭,臉上笑迷迷的”走出范進家的。前后截然不同的細節(jié)刻畫,體現(xiàn)了胡屠戶的市儈心理,揭露了他的前倨后恭、欺貧愛富的性格,有著強烈的諷刺效果。
當范進把銀子遞與胡屠夫時,胡屠戶把銀子緊緊“攥”在手里,卻把拳頭“舒”過來,一邊還裝作推讓。女婿話還沒說完,就趕忙把拳頭“縮”回來,往腰里“揣”。一個“攥”字把胡屠戶那種貪婪、見錢眼開的丑惡面目生動地描繪了出來,“把拳頭舒過來”和他說的一番話,又表現(xiàn)了他是多么的虛情假意!當聽到范進說“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時,“縮”和“揣”是他的動作反應,速度之快,就好像范進真的會把銀子討回一樣。這里“攥”“舒”“縮”“揣”四字的細節(jié)描寫,用詞精妙準確,把一個貪婪又虛偽的市儈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二)對范進的細節(jié)描寫
范進發(fā)瘋時“看了一遍,又念一遍”,心想自己真的“中了”,竟高興得發(fā)瘋了,拍手大笑,滿街瘋跑,弄得頭發(fā)都散了,兩手黃泥,一身的水,口里狂念:“噫! 好了!我中了!”吳敬梓以詳盡筆調,突出寫了范進當時三次拍手和四次笑,描寫了他中舉后的各種癲狂丑態(tài),揭露出范進對功名的追求是如此瘋狂。這些細節(jié)刻畫讓讀者在掩面而笑的同時,能深層次地認識到在封建科舉制度統(tǒng)治下讀書人的可憐可悲,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二、語言生動諷刺化
作者善于從生活中提煉語言,特別是人物說的話和對人物動作的描寫,是那么的生動準確,從而突出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體現(xiàn)了吳敬梓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之強,增強了文章的諷刺效果。
(一)語言描寫的生動性
如文中胡屠夫所說、所罵、所訓斥、所諂媚之話,占了很大篇幅,用他自己的語言,使這個典型的市儈形象躍然紙上,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考中前,被他罵作“現(xiàn)世寶”“沒用的人”;范進因參加鄉(xiāng)試無路費向他借時,又被他大罵一頓,說范進長得“尖嘴猴腮”,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中舉做官是癡心妄想。女婿中舉后,他態(tài)度來了個大轉變,稱范進“賢婿”“老爺”,當眾夸范進“才學高,品貌好”,是“天上的文曲星”,極盡阿諛巴結之能事。
又如:范進發(fā)瘋時的話語是“噫!好了!我中了!”在文中重復出現(xiàn)三次。對這三句話細細琢磨,仔細品味,發(fā)現(xiàn)是如此地耐人尋味。 三句都用感嘆號,一句一嘆,寫盡了范進中舉時極度興奮之情。
先看“噫!”一字一嘆號,能想象出范進在得知中了舉人消息時的復雜心情:懷疑、狂喜,他在街上聽到鄰居的報傳時根本不信就是證明,也難怪,他考了二十多次都不中;然后面對眾鄉(xiāng)鄰及報錄人又不能不信,但仍持懷疑態(tài)度;當最終確認是事實時,千言萬語匯聚成一個字“噫!”這一字勝似千萬句話,也從中看出了作者用詞之精妙之生動!
再看“好了!”兩字一嘆號。“好”在哪兒?從此告別貧困生活,榮華富貴將隨之而來“好了!”乃是范進大半生苦苦追求,也是當時讀書人終生奮斗目標的高度概括。
末一句,“我中了!”是“好了!”的根本原因。先前貧困潦倒生活的改變都取決于此,這也是幾千年讀書人苦苦奮斗的目的。范進因中舉而瘋了的情節(jié)雖用的是夸張寫法,但極富真實性。中舉發(fā)瘋在當時的讀書人中并非偶然現(xiàn)象,是真實可信的。從報錄人傳授的治病妙方能夠看出這種病是高中之人的“通病”,從中可看出當時讀書人的可悲可憐,更能深刻揭露封建教育制度的罪惡及其對讀書人的毒害。
(二)動作描寫的生動性
范進想去鄉(xiāng)試,因無路費,就去同岳父商量,沒想到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一個“啐”字把胡屠夫的兇惡模樣刻畫得入木三分,讀者從這個動詞中能看出胡屠夫對女婿的鄙視程度已到達頂點。
范進中舉發(fā)瘋被打醒后,他走在前面,屠戶和鄰居跟在后頭?!巴缿粢娕鲆律押蠼鬂L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薄暗椭^”的形體動作,顯示了胡屠夫在中了舉人的范進面前是如此卑微怯弱。“一路、扯、幾十回”可看出他對女婿極盡巴結討好,大大增強了小說的諷刺效果。
三、寫作意義深刻化
范進是小說中的一個核心人物,作者通過他揭示了封建社會官場的黑暗,讓人過目難忘。他是一個懦弱猥瑣、甘受屈辱、自卑自賤,渴望功名利祿的窮書生。他將自己的大半輩子全耗在科舉考試上,把取得功名利祿作為人生唯一的追求目標,三十多年屢試不中,也不想去從事勞動來養(yǎng)活家人,其靈魂徹底被科舉腐蝕侵害了。中舉后,他與張鄉(xiāng)紳稱兄道弟,可見他已成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的一員,日后定會像《孔乙己》里的丁舉人那樣“吃人”。小說主要用對比手法寫他中舉前后的巨大變化,揭露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心靈的扭曲。
范進是封建社會眾多追求功名的讀書人的典型。他大半生窮困不堪,十幾年來,豬油也未曾吃過兩三回,到城里鄉(xiāng)試回家,母親妻子已餓了兩三天;到54歲考中前,卑微的地位,使他處處受人鄙視,岳父能隨意辱罵他。而面對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瞞著屠夫去赴試,更體現(xiàn)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文章并不只寫范進來揭示寫作目的,還通過胡屠夫和眾鄰居對范進中舉前后的不同態(tài)度,從側面反映科舉制度對他們這樣的處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也是毒害很深,范進中舉前岳父對他想罵就罵,不敢回一句嘴,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也沒有一個鄰居來接濟,中舉后岳父對他是不斷恭維,眾鄰居則拿來了雞蛋、白酒、米、雞, 尋常百姓的趨炎附勢一覽無遺。小說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對老百姓心靈的扭曲,作者把批判的鋒芒對準了整個封建社會。
在本文中對《范進中舉》的藝術特色從寫作手法、語言特色和寫作意義三方面進行解讀,深深體會到作者對黑暗的社會和罪惡的科舉制度的痛恨,也對讀書人不顧一切瘋狂追求功名的嘲諷。所以《范進中舉》對現(xiàn)世有著極大的教育意義,吳敬梓那深刻而獨到奇特的藝術手法,在今天看來仍然具備超凡的藝術魅力,是值得后人學習與借鑒的。
參考文獻:
[1]陳洪,張峰乾.中國古代文學史(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語文教學參考書(八年級下冊)[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