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琴
摘要:一節(jié)好課,一個好的導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導入得當,就會為整節(jié)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能直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
所以,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guān)系到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學生接受的成功與否。本文擬從導入應該遵循的基本要求以及導入的方式進行闡述,以期取得好的課堂效果。
關(guān)鍵詞:導入;英語課;興趣
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導入”作為熱身,目的旨在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即將要上的英語課堂上來,引入到英語學習的情境之中。它能使學生減輕學習的心理負擔,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增強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快。
一、“導入”應遵循的基本要求
1.符合教學目的的要求
教學目的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它是上課的出發(fā)點和所要達到的歸宿。是否實現(xiàn)教學目的,是衡量一堂課成敗的首要標準,教師應該對學生傳授哪些新知識、要達到什么要求、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達到什么水平、對學生進行怎樣的思想道德教育、如何發(fā)展學生的各項能力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所以,教師在進行“導入”時就要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去明確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習動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入到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
2.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科學性
教學目的要通過教學內(nèi)容予以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科學性體現(xiàn)在教師對概念、定義的表述,所作的論證,引用的事實、材料和語言表達等都要正確無誤,具有高度的科學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導入”時要精心設計、內(nèi)容正確、方法得當、前后連貫、自然過渡、干凈利落、效果顯著。
3.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指出,教育必須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所以教師的“導入”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選用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實際來自然過渡,引出新課,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導入”的方式
英語的“導入”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導入方式,但是有幾個基本原則一定要遵守:一要有趣,二要切題,三要簡潔,四要拓思;即導入的內(nèi)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注意做到自然貼切、新穎別致、緊扣生活。具體到初中英語教材來說,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的“導入”。
1.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錄音、錄象、等手段導入教學。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科學的進步,各種教學設施日趨完善,電腦、電視機、投影儀、錄象機、錄音機等相繼進入課堂,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導入。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直觀的手段要比言語描述更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如在上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時,我事先在網(wǎng)上找一些有關(guān)地理之最的信息,選出中國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珠穆朗瑪峰、撒哈拉沙漠等圖片或圖像,從視覺上吸引學生的注意,使他們自然地進入到學習情境當中去,并且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2.背景知識導入法
對于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讓學生事先通過各種途徑找到相關(guān)的材料或背景知識,增加學生對課文的興趣。采用以介紹作者、課文背景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每一個單元都能找到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和材料,這些背景知識和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課文和文中人物,能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3.問題導入法
(1)直接提出問題導入。隨著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的討論中。
(2)以舊帶新進行導入。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新知識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的已學過的知識,在溫故而知新的原則上,教師或進行對比,或進行“連珠炮似的提問”、“突如其來的提問”,來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3)利用文中插圖,通過問答、討論的形式進行導入。初中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每一篇課文都配有與該材料密切聯(lián)系的插圖,有的是為了印證教材觀點,有的是為教材重點服務。通過對插圖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nèi)容,易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利用文中的插圖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并使其產(chǎn)生閱讀課文來了解信息的愿望,為接下來的教學鋪平了道路。
(4)預習提問導入法。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內(nèi)容,特別是讓學生明確幾個關(guān)鍵點,然后再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較充分的心理準備,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游戲?qū)?/p>
學生最喜歡做游戲,游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促進學生大腦思維,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學生們的情緒高昂,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會使課堂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5.音樂欣賞導入法
馬克思說:“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倍枨且环N運用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特殊藝術(shù)手段,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的需要,直接讓學生欣賞有關(guān)音樂、歌曲,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討論音樂的作者、作品的主題以及帶給人的情緒體驗等。用歌曲導入新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在教授九年級unit13Rainydaysmakemesad.這一課的時候,我就是采用兩首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導入的,詢問學生兩首歌分別帶給他們什么感受。
6.談話、演講、表演式導入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把他們言談、表演作為導入,充分把握學生的好表演、想成功、易滿足等特點,把學生的自由式談話、演講和表演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談話導入法。這種方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間的問與答來實現(xiàn)的,其特點是直接、明確,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來活躍課堂的氣氛。
(2)課前演講。教師讓一位學生上臺演講三分鐘,演講的內(nèi)容根據(jù)演講者各自的差異進行安排。如成績滯后的學生可進行課文復述,程度中等的可進行與將要學的主題或與課文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作演講,而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則可以作即興演講,把鍛煉學生的演講能力作為一節(jié)課的導入。
(3)課本劇表演。初中英語教材中許多內(nèi)容都可以編成課本劇。教師事先通過成績好的學生進行改寫成簡單易懂的劇本,再由學生進行簡單的排練,在上課時進行表演導入,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使班上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陶醉于英語學習中。比如,在講授八年級下冊unit7Whatsthehighestmountainintheworld?時,還可以讓學生先表演unit6愚公移山的故事,對比太行山和王屋山,詢問學生他們是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這樣,既復習了舊知,又順利導入了新課。
7.實際生活導入法
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人、事、物總有一種親切感,因而他們愿談、樂談,有話可說,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導入新課,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九年級的unit7談論的就是學生日常最喜歡的旅游,每次假期旅游時,出發(fā)之前我們要有計劃,要考慮哪些方面。
三、反思和展望
在課堂教學中,“導入”的確是一門深奧的藝術(shù),它的靈活運用一定要與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密切相關(guān),我們英語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逐漸形成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方法為主導、以交際使用語言為目的的新教學理念,如果做到了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就能順利地調(diào)控整個教學過程、確保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讓我們的英語課堂煥發(fā)出勃勃的生機。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外語教學》(京),1998年第2、3期
[2]《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滬),1997年第1期
[3]劉道義等主編,《(中學教科書)英語》,人民教育出版社、朗文出版集團公司
[4]周嵐:淺談初中英語課堂導入[J];新課程學習(學術(shù)教育);2010年12期
[5]邱君婭:美妙的前奏——淺談導入的作用[J];新課程(教師);2010年12期
(作者單位:大同市第二十中學山西大同037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