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水華
【摘要】 在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元智力理論會為傳統(tǒng)課堂的思想和行為帶來眾多創(chuàng)新和科學的元素. 運用多元智力理論的思想,可以更好地突出復習課的特點,發(fā)揮復習課應有的“復習”效果.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注重多元智力理論在復習各階段的引入,注意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的“空隙”,注重和保持復習過程的動態(tài). 【關鍵詞】 多元智力;初中數學;復習;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新型教育觀念的不斷應用,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基礎教育領域的改革已經如火如荼,百花齊放. 但是在初中數學的復習領域,眾多一線教師仍然秉承傳統(tǒng)的復習模式:如上課抄滿板書,下課布置較多的作業(yè),并以考試成績作為判斷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指標. 在如此氛圍之下,學生在復習課上缺乏主動積極性,依賴心理在某種程度上被放大和培養(yǎng),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出現結構不完善、過程不清晰的問題,數學思維也得不到有效的培養(yǎng),這都嚴重制約了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學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多元智力理論是加德納提出的學習與智力發(fā)展理論,已被西方眾多國家確定為本國教育改革的理論基礎. 在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元智力理論會為傳統(tǒng)課堂的思想和行為帶來眾多創(chuàng)新和科學的元素.
多元智力理論強調每個人的智力都由彼此獨立的八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智能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每個人的先天和后天環(huán)境不同,這些智能也表現出了不同類型的組合,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的組合,才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智力表現出了不同的特點. 基于此,多元智力理論強調對學生的多視角觀察和切入,關注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智力傾向,幫助學生挖掘自身存在的智力優(yōu)勢,補足劣勢,發(fā)揮環(huán)境對個體智能發(fā)展的正向作用,并端正認識,合理看待智力的差異性,強調智力的均衡發(fā)展. 初中數學復習課強調知識的整合和復演,注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程知識的整理與重構,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與能力結構. 將多元智力理論的思想加以運用,可以更好地突出復習課的特點,發(fā)揮復習課應有的“復習”效果.
一、注重多元智力理論在復習各階段的引入
多元智力理論包括語言智能、數理邏輯知能、空間智能、交往智能等多種智能,每一種智能都反映了人生存和發(fā)展的一種必備知識與技能的結合體. 數學本身也是各部分知識的結合體,在對數學課程進行整體設計時,要有意將各部分智能體現在設計的每個步驟和過程當中. 作為教師,首先要了解多元智力理論的各部分結構,并研究數學復習體系中融入多元智力理論的方法和切入點. 在新的數學復習課程改革當中,教師既要促進學生在智能方面的發(fā)展,又要成為學生復習工作中的一員,在引導、組織和評價上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例如在復習“圓錐”一課時,教師可以進行以下的教學設計將多元智力理論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
二、注意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的“空隙”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學習表現,有的學生在空間立體幾何問題上反應迅速,有的學生在代數問題上有所表現,有的學生學習進程較快,有的學生對一些問題沒有足夠的時間反應. 這些都是學生智能不同組合的表現. 事實上,所謂的“差生”也是不存在的,關鍵在于對這些所謂“學困生”的正確看待與引導. 從多元智力理論當中,我們就可以以學生的智能偏向為基礎,為每名學生的“揚長避短”服務. 這就牽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靈活伸縮. 很多教師在進行復習課時不能很好地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即不能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這樣復習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學習的普及面就會受到限制. 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留出一定的空隙,供教師了解學生的各種表現,以及學生自我消化和整理前一階段的學習內容,這就能夠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良性互動. 這種互動根源于教師對學生不同智能特點的了解,根源于學生將自身的智能特點積極主動地表現給學生和教師. 利用這樣的“緩沖區(qū)”,教師就能夠嘗試多種方式,以此活躍學生的思維. 初中數學復習課是對知識點之間的鏈接的重新整合與再現,不同于新課新授. 所以初中數學復習課最好以板塊的方式進行設計,各個板塊的內容與順序可以自由地由教師掌握,注重板塊之間的空隙. 在進行完第一板塊的教學后,利用學生產生的錯誤和困惑重新設計下一板塊的內容.
三、注重和保持復習過程的動態(tài)
教育的對象是人,復習課面對的對象也是活生生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復習教學時應該引入動態(tài)思維. 復習課在開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臨時狀況”,或者教師會產生“教學倦怠”,分別表現在學生對先前學習的內容與復習課復習的內容產生沖突,以及教師主觀地認為復習課只要進行內容的單純重復即可,這都是靜態(tài)知識和靜態(tài)教學的反應結果. 復習課是對靜態(tài)知識的動態(tài)呈現,是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更高層次的知識學習和智能發(fā)展. 教師要根據復習課的特點調整每一章節(jié)內容的組織形式. 此外,學生的智能發(fā)展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產生新的問題,教師要對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以幫助學生實現智能沖突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