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緣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揮“誘導”、“指導”、“引導”的作用,才能促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學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明確目標;導入;方法;質疑和創(chuàng)新;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下談談幾點看法。
一、備課上下功夫,明確目標。
首先,備課先要背課。教師要對課文內容爛熟于心,如此才能信手拈來、左右逢源。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恰當運用教材、藝術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其次,備課重在設計。教師要對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了然于心,對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胸有成竹,才能張弛有度、游刃有余。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深入地了解學生,準確地把握學習需要,精心地設計活動,盡量地估計課堂變數(shù)。第三,備課貴在反思。教師要把教學情景銘記于心,成敗得失要探根尋源。如此才能積淀經(jīng)驗、增長智慧。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及時地記錄典型片段,深刻地剖析問題實質,積極地改進設計,點滴地積累實踐心得。
二、“激趣式導入”變?yōu)椤岸喙δ軐搿薄?/p>
提高導入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起點。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相當多的導入停留在激趣的層面上,雖能讓學生感到有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但對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作用不大。其次,導入應有以下功能:①導趣,讓學生對新知產生興趣。②導情,激起學生學好新知的內驅力。③導知,梳理新知與舊知的銜接點,孕伏學習新知的線索。④導思,通過問題、認知沖突等,激活學生的思維。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是是教學的首要任務,而有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就是讓學習者處于進行有意義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可見,激發(fā)學生有意義學習心向,使學習成為學生需要是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心理條件。為此,教師 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征,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活動,即變激趣式導入為融導趣、導情、導知、導思為一體的多功能導入。
三、指導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學。
傳統(tǒng)教學論把教師和學生的任務簡單歸納為教書和讀書,因而長期以來語文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僅是“學會”,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教學方法衍變成教的方法。強化學法指導正是針對上述弊端而言,即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使他們“會學”。例如,在生字教學中,由于學生感知無意識明顯,他們對“戌、戍、戊”這三個形近字難以區(qū)別,這時教師就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這類形近字的方法。而不應一味地強調死記。在教學中,可引導他們分析這三個字的區(qū)別,要求學生記住口講:“戌橫戍點戊空心”。教師通過抓不同點的方法,讓學生比較精確地感知了“戌、戍、戊”,學生就學會了“抓不同點”的形近字區(qū)別方法。
四、培養(yǎng)自主意識,鼓勵質疑和創(chuàng)新。
實踐證明,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F(xiàn)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jù)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fā)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五、加強自身素養(yǎng),提高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也是一種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它的質量高低涉及教師本身的修養(yǎng),諸如教師的儀表、舉止、教態(tài)、語言、表情、板書、機智等,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課堂氣氛,教師的修養(yǎng)決定了教學的技巧。因此,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必須舉止端莊、落落大方,教態(tài)真摯和藹,目光經(jīng)常親卻地環(huán)視全班,使每個學生感到教師在時時關注他們,期待他們,以穩(wěn)定課堂情緒。特別是教師的語言,首先一定要堅持用普通話教學,做到口齒清楚,語氣親切,生動風趣,邏輯性強,語速適中,抑揚頓挫。特別是教學古詩詞,更需要教師領會詩詞的意境,領略到中國古代文化無窮的風采韻味。在教學過程中,板書的技巧對于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要求教師的板書要有計劃,板書的內容力求達到牽一線而動全身,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同時,務必字跡清楚,整潔美觀。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揮“誘導”、“指導”、“引導”的作用,才能促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學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桂洋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