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蕾
【摘 要】處理好課堂上的偶發(fā)情況,有利于提高教學實效,本文結合作者實際,分析了處理偶發(fā)情況的教學智慧。
【關鍵詞】課堂教學;偶發(fā)情況;教學智慧
課堂上的偶發(fā)情況相當多,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全部預料和防止這些情況的發(fā)生。教師要讓教學順利進行,必須面對它,給予及時處理。及時、巧妙、靈活地處理偶發(fā)情況,這就要考驗教師的智慧和藝術了。
一、厚積薄發(fā)——點亮智慧的火花
淵博的知識積累是“冰山”的底部。它最豐厚,藏得最深,最不為人所見,卻擔負著托起冰山的重任。在重視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的今天,不能忽視最重要的一個資源——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充實的學科文化底蘊是重要的,觀涉其他知識也是必要的,“厚積”才能“薄發(fā)”。
例如,一位老師在上三年級的《西湖》一課時,有位學生站起來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聽說西湖是杭州十景之一,那么杭州的十景到底是指哪些景色呢?”對于這樣的問題,一般老師都會不知所措,或者拋給學生:“是呀,到底是指哪些景色呢?我們課后可以去查查資料,下節(jié)課請同學們來交流交流?!碑斎灰部梢赃@樣借此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這位老師課前已了解有關杭州的信息,便簡單地介紹了杭州十景。這樣,學生對老師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對課堂生成的突變,沒有知識底蘊的老師總會覺得捉襟見肘,而一個有底氣和靈氣的教師在課堂上才會大氣,才會表現(xiàn)出教育機智。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真正讓我們隨時點亮課堂智慧之花!
二、心靈觸碰——彰顯智慧的光輝
心靈的觸碰來自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觀念很重要,它指導著你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如同大腦指揮著你的手腳一樣。沒有正確的師生觀、教學觀、過程觀……你的應變就很有可能會偏離,漫無目的。新課程標準一再強調(diào)“以人為本”的觀念,這種深入人心的觀念,常常在應變中彰顯出人性的智慧光輝。
一次,聽一位低年級老師上《家》一課,孩子們爭相把小動物送回相應的“家”中,精彩的語句不時從孩子嘴里蹦出。一位小女孩想把白云送回“家”,可是伸了幾次手始終夠不著圖片上的“藍天”,面露難色。然而就在這時,這位老師輕輕地把孩子一抱,笑著說:“來,老師幫你把手變長!”小女孩終于如愿以償,露出了甜甜的酒窩,其余的孩子無不露出羨慕的目光……一場尷尬在老師的呵護、激勵中化為一份甜蜜,一份快樂。
“老師幫你把手變長”。一句看似不經(jīng)意但又滿懷愛意的話語,不正蘊含著教師這個角色的含義嗎?羅杰斯說過“教師必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一般老師遇到這個問題也許會這樣做:“來,老師幫你把它貼上去吧?!边@樣做,其實就是把孩子的權利“沒收”到了老師手里,孩子不能享受到動手的快樂,成功的喜悅。而這位老師正因為心中有正確的教師觀,所以從她的應變中我們知道她做了一位積極的旁觀者。他是用行動、語言給了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精神上的鼓舞、行動上的援助,成為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持源。
三、穩(wěn)中激變——凸顯智慧的魅力
穩(wěn),是建立在充分的備教材、備學生,對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和相對的策略有充分的預設的基礎上的,這樣你才可以主動出擊,而不會變得被動。很多特級教師課堂上的“精彩”不就是預約的嗎?所以說,充分的預設才能促使海面那忽隱忽現(xiàn)部分的冰山有呈現(xiàn)的可能。
很多老師上課時都會讓學生質(zhì)疑,孩子們的問題也總是出奇的多。但是老師們對于這些“怪里怪氣”的問題又利用了多少呢?是否僅僅把它作為一個引子引出自己的教學,還是不負責任地放到課外去敷衍了事呢?如此“了結”,總不是上策。面對孩子的疑惑,聰明的教師會巧妙分流,好好梳理一下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都是可以為學所利用的。
例如蘇教版語文第二冊課文《烏鴉喝水》中的這個句子:“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終于想出辦法來了?!苯處煶鲇眠@個句子和“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想出辦法來了?!边@一句進行比較朗讀,并適時引導、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在教師的引導下,一位小朋友舉起小手問:“為什么說烏鴉終于想出辦法來了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小朋友們馬上各抒己見,“烏鴉不是馬上就想出辦法來的,而是想了好長好長時間?!睘貘f想了很多很多辦法,想到一種,覺得不行,又想另一種辦法,一直在動腦筋,很認真地想。”……老師馬上推波助瀾:“是呀,多不容易??!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只口渴的烏鴉,看著旁邊的小石子,會想到哪些辦法呢?”這一質(zhì)疑充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同時,使學生對文本的意義達到個性化的理解。
四、反復歷練——綻放智慧的絢爛
要想呈現(xiàn)出冰山最美麗奪目的一角,應變能力是必須反復歷練的。要訓練良好的心理情緒,宏觀的課堂視野。對于常見的一些問題,應能對癥下藥,備有相對的措施。如:一般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可有三種處理方法:對于非常簡單的,顯而易見的問題,不必糾纏不請,可及時解決;對于一些與課堂有些聯(lián)系但沒有重要關系的問題,可緩一緩,放至課后解決;只有一些有價值的關鍵問題,我們需花力氣解決,可以是借助教材,借助學生這些資源,在合作探究中得以解決。對于問題的解決,也有一些技巧,如有的問題可以采用“借力打力“的方法,追問一下提出問題的學生;有的問題則采用“物歸原主”的方法,把問題拋回學生,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作用,還從中獲得了緩沖,贏得教師轉(zhuǎn)圜的時間,并有可能從學生的發(fā)言中獲得信息;有的問題可以用“以退為進”之法,;有的的問題可以用“迂回曲折”的方法,教師可曲解,不必直解……
總之,教師不要害怕學生的問題,“順利是一種悲哀”,“挫折是一種財富”,把一切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作為鍛煉的資源吧!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和技巧,才有可能展現(xiàn)智慧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1]宋運來.《語文教學最需要什么》.中國教師書坊.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