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隨著國家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廣大教師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實行科學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已成為音樂課程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從指導思想、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學過程等方面對“老爺爺趕鵝”一課進行了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
【關鍵詞】音樂課標 教學設計 小學音樂 老爺爺趕鵝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220-02
國家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使小學的音樂課程體現(xiàn)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對小學的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次具有挑戰(zhàn)性的、全面的教育創(chuàng)新[1-3]。新課標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要擺脫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即:師生問好-發(fā)聲訓練-復習歌曲-歌曲新授-歌曲處理-綜合表現(xiàn),取而代之的是科學的教學設計。科學的教學設計是對每一教學案例從理論上進行課前全面的整體性設計,并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茖W的教學設計實現(xiàn)了教師由“中心地位”到“主導作用”和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根本轉變,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新的音樂教學模式,是小學音樂課程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下面以“老爺爺趕鵝”教案為例,從指導思想、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科學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全新的理念給音樂課注入全新的生命力!“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以學生為本”構建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縮短音樂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距離,立足于音樂學習方式的轉變,關注于學生人格的發(fā)展。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啟發(fā)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過程中,懷著極高的興趣,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穿插采用律動與節(jié)奏練習,意在探索課堂中趣味性教學的策略研究,也為攻克教學難點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在學習音樂的道路上,正處于學習的轉折點。既有低段的唱游,又有中高端的知識貫穿。通過對《老爺爺趕鵝》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原來音樂也是可以講故事的,激發(fā)學生課后編創(chuàng)音樂小故事的欲望。在教學即將結束時,給學生一個音樂小知識,讓學生了解合唱的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合唱的印象和理解,也為今后學習多聲部合唱及二度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
教材分析
《老爺爺趕鵝》》是選自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音樂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課。此單元的內容是多元的,旨在通過感受音樂中的音樂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豐富情感體驗,發(fā)展音樂表現(xiàn)力。《老爺爺趕鵝》是一首活潑風趣的歌曲。歌曲為C大調,單樂段重復帶擴充的結構,運用趕鵝老爺爺與路人老大哥之間的對話,生動刻畫了老爺爺趕鵝進城的場景,以及與老大哥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小故事,第二樂段以風趣、形象的鵝叫模仿聲,帶動了歌曲的歡快、活潑的情緒,具有較強的生活氣息。
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jù)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jié)課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較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有表情的參與演唱。
2.能力目標:運用電腦多媒體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體驗、模仿探索、合作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表現(xiàn)力,提高自身思維的敏捷性和綜合藝術感。
3.情感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對國外的兒童歌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知。
這樣的目標設計體現(xiàn)了注重以學生實踐為中心、活動為手段、能力為重點素質為宗旨,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突出音樂性、情感性,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活動中盡情地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和創(chuàng)作音樂,在趣味性教學中獲得新知。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增強自信心,敢于歌唱,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創(chuàng)作潛能。
2.難點:第二樂段中的休止符與十六分音符相結合的節(jié)奏處理。
教具準備
課件、頭飾(老爺爺、大白鵝、老大哥)、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我有一只小毛驢》,作律動。
師:我有一頭小毛驢,今天看見有這么多遠到而來的朋友,可高興啦,急著想帶大家出門。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隨它一起出門逛逛吧!它要帶我們去哪呢?放課件《阿凡提趕集》。哦,原來是帶我們去趕集啊!集市里的東西可真多!
出示課件圖(出現(xiàn)大白鵝,老爺爺來趕集了)。
師:咦,大家瞧,迎面走來的是誰啊?
生:老爺爺和大白鵝。
【設計意圖:我國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就是指學習者對學習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情景,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本身的自我運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二、節(jié)奏練習:
1.師:哦,大白鵝是怎樣叫的?
生: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大白鵝說:我真喜歡這些三(2)班的小朋友,想跟你們交朋友呢!聽,他正向我們問好呢!
2.出示節(jié)奏課件:
X X X X Ⅹ│0 X X X 0│X X X X Ⅹ│0 X X X 0││
嘎嘎 同學們 嘎嘎 嘎 嘎嘎 你們好 嘎嘎 嘎
師:同學們,我們也向他問個好吧!好嗎?
(出示課件)
X X X X Ⅹ│0 X X X 0│X X X X Ⅹ│0 X X X 0││
嘎 嘎 大白鵝 嘎嘎 嘎 嘎嘎 你也好 嘎嘎 嘎
3.師:如果我換個詞,可以嗎?
X X X X Ⅹ│0 X X X 0│
嘎嘎 老爺爺 嘎嘎 嘎
嘎嘎 趕群鵝 嘎嘎 嘎
師:再配上曲調(選取歌曲第二部分的曲調)唱一唱吧!
4.師:同學們真棒!那么,有誰知道大白鵝是怎么走路的?
(讓學生模仿大白鵝走路)
用大白鵝走路的姿勢,教大家掌握好節(jié)奏,讀出問候詞。
【設計意圖:《老爺爺趕鵝》的教學重難點之一就是第二樂段中的八分休止符與十六分音符相結合的節(jié)奏較難掌握,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游戲問答與律動的形式,攻克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形成寓教于樂的趣味性教學氛圍?!?/p>
三、歌曲新授:
師:大白鵝發(fā)現(xiàn)同學們這么聰明,就想送給大家一份神秘大禮。這可是一份來自羅馬尼亞的禮物哦,是一首十分風趣的兒童歌曲《老爺爺趕鵝》,也是一個音樂小故事呢!同學們想聽嗎?(生:想。)
1.播放課件《老爺爺趕鵝》。
2.師:聽了這首歌,大家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活潑、歡快的。
師:所以唱歌的時候,速度也要(生:稍快一點)
3.師:對了,同學們,剛才你們聽出了,這首歌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嗎?
生回答:有個老爺爺進城賣鵝,可是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不是在賣鵝,而是讓人跳個舞,他就送給那人一對鵝。
師:嗯,這位同學聽得可真認真!大家覺得這位老爺爺有趣嗎?
生:是的,這位老爺爺非常風趣。
【設計意圖:設計此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對歌曲的初步感知,了解這個音樂小故事的內容和歌曲情緒?!?/p>
4.師:那么,現(xiàn)在,我們也用音樂的方式說說這個故事,好嗎?
出示課件:伴著節(jié)奏,讀歌詞。
師:同學們真棒!那么,我們現(xiàn)在加上曲譜,將這個故事唱出來吧!
5.教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1)用柯爾文手勢唱譜。
(2)唱樂譜。
(3)唱歌詞。
【設計意圖:節(jié)奏是音樂最重要的構成因素之一。音高、音準是歌曲的另一條生命線。因此,跟著節(jié)奏讀歌詞,用柯爾文手勢唱譜,就成了掌握歌曲主線的不可或缺的“雙刃劍”,促使學生掌握歌曲主旋律。】
6.師:(再次播放課件),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唱全曲??梢允切〗M學習,也可以是個人學習,當然也可以用柯爾文手勢幫助練唱。
7.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一起唱一唱《老爺爺趕鵝》。(用伴奏音樂。)
8.生齊唱。師糾正錯處。
【設計意圖:在之前的游戲問候中,已解決了歌曲的教學難點帶八分休止符的節(jié)奏處理。歌曲的主旋律,學生也得到了初步掌握,這一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行合成,可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歌曲的能力?!?/p>
9.對歌曲做藝術處理:
①師:歌曲分為幾個部分?
(生:2部分。)
師:前一部分是說故事,后一個部分是鵝叫聲。因此,第一樂段歌詞要用婉轉的歌聲講故事。第二樂段要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這樣歌曲才顯得更加生動。
讓學生學著帶情緒,有表情地演唱。
②出示課件,加入“襯詞”。請男女生對唱。
如:有個老爺爺——哦,進城趕群鵝——咦,聽到有人喊——喂,要買一對鵝——嘎,爺爺回答說——說吧,我的老大哥——啥事兒,給我跳個舞——跳吧,送你一對鵝——哈哈。
【設計意圖:為歌曲加入“襯詞”,不僅增添了歌曲的趣味性,給了歌曲一種新的演繹方式,也可再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練唱歌曲,增強學生對歌曲的熟練程度,充分感受羅馬尼亞兒童歌曲的風格與韻律。】
10.師:真是太有趣了!那么,現(xiàn)在有誰愿意扮演老爺爺、老大哥、大白鵝來給大家生動再現(xiàn)一下這個場景嗎?再請幾個同學伴奏,其他同學演唱。
【設計意圖:運用為歌曲伴奏,再現(xiàn)場景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此課的印象,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將本課課堂氣氛推向高潮?!?/p>
四、拓展教學:
師:同學們表演得可真不錯!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仔細聽聽這段音樂,聽聽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播放課件《老爺爺趕鵝》二聲部合唱音樂。
生:有回聲,一前一后唱的,有點鬧……
師:是的,這是一種叫輪唱的合唱方式。我們來看看這個音樂小知識。
出示課件:合唱、輪唱。
師:其實,歌曲的演唱形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大家可以根據(jù)各自的喜好編排歌曲,在合唱中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賦予歌曲一種新的詮釋,展現(xiàn)出新的生命力。這就是對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老爺爺趕鵝》這首歌,了解到音樂原來也是可以講故事的。下課后,老師希望同學們也可以試著用音樂的方式給大家講述一個小故事。
在下課之前,老師想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出示課件:教師寄語。)
【設計意圖:歌曲的表現(xiàn)形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出示此課件,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音樂是多元的,可進行不同的創(chuàng)作賦予歌曲新的生命,同時了解一些音樂小知識,為下節(jié)課的音樂創(chuàng)編奠定基礎?!?/p>
六、下課: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揮舞著老爺爺趕鵝的小鞭子走出教室。
播放《老爺爺趕鵝》,讓學生律動走出音樂教室。
參考文獻:
[1]張靜華.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呼和浩特,2010年.
[2]蘇少泉.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J].科技信息,2011,13:334轉393.
[3]劉福友.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初探[J]. 音樂時空,2011,11:94.
作者簡介:
周珺(1981.9.-),女,浙江紹興人,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