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嬋
【摘要】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句話充分說明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在學習中缺乏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困惑,也是我們語文教師急需解決的難題。
【關鍵詞】 培養(yǎng) 語文 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5-079-01
激發(fā)興趣是語文教學的先決條件,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做一個知識豐富的老師
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備一桶水。要想教學有實效,首先得讓學生喜歡你,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學生才會真正喜歡你的課,所以我們必須做一個知識豐富的老師,用自己的行為、淵博的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去影響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學生面前樹立好正面形象,學生才會信服你。我們應多方面學習,做一個德才兼?zhèn)涞睦蠋?,才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這就是說絕不能僅有語文知識,還應擁有其他學科的知識,這樣,語文課才不會枯燥,老師上課才不會出現(xiàn)“短路”現(xiàn)象,課堂內(nèi)容生動豐富,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情景導入
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都深有體會,每一堂成功的課都離不開情景導入,上課開始,學生的注意力還未完全投入到學習中來,這時就需要有一段富有啟發(fā)性、感染力的導語,吸引學生注意力,迅速打起精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打好了基礎,教師教起來得心應手,學生學起來更有成效。如我在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時,先播放一首歌曲《燭光里的媽媽》,學生就以為是音樂課,讓他們放下學習的壓力,營造一種感恩的氛圍,聯(lián)系自己的母親,體會母親無私的愛,進而轉(zhuǎn)入領會胡適眼中的母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吸引學生興趣,讓他們有話可說,積極思考,將語文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達到育人的目的。我在上《與朱元思書》一文時,因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重在寫山水的美,又因是文言文,學生不感興趣,我采用播放梵凈山的風景圖片,將學生引導到欣賞美景上,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心生向往之情,后將話題轉(zhuǎn)到教學文本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激情洋溢,思維活躍,愉悅學習。
三、多種閱讀方式相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的閱讀方法,可以避免學生學習枯燥,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讓語文教學多姿多彩。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對進行學生朗讀訓練的指導,是多么的重要。老師在上課時應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和氣氛,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去體驗文本的情感,就必須用自己豐富的神情和生動的語言去點燃學生求知的興趣。我在教學高爾基的《海燕》時,用慷慨激昂的語調(diào)范讀課文,感受海燕的勇敢、自信、樂觀的形象,學生們也不由自主跟著我一起大聲朗讀,師生同讀,此樂何極?由此,以豐富多彩的朗讀可以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
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自主學習,自己去實踐、觀察、探究,全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如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采用表演課本劇的方式進行學習,先讓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然后把人物角色分到各組。有的組準備皇帝這個角色,有的組準備騙子角色……在準備的過程中,熟悉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然后每組選出代表上臺共同表演,在表演中,學生把每個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把握得都很好,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有的同學在表演中還大膽融進了自己的感受和個性化的語言,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歡樂的氣氛中學習了語文。豐富的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內(nèi)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加深和提高;同時,又能使學生將已學到的知識初步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綜合素養(yǎng)。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點出了興趣的重要,要想學生的成績提高,關鍵是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就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語文教師應多學習,多積累,多實踐,在教學中收放自如,才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