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甜
摘 要:好的閱讀習慣讓人終身受益,但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須以興趣為基礎,持續(xù)給力,堅持經常,方能形成。為養(yǎng)成學生好的閱讀習慣在日常教學中,我從書目、時間、激勵措施、方法、手段等多個方面下手,下大力氣,力爭讓學生在短時期內養(yǎng)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閱讀習慣 興趣 積累 主題閱讀 經典誦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220-01
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見效的,要經過一個長期漸近的過程,是在學生樂于閱讀的基礎上完成的,所以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閱讀習慣應是在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形成的,應該是持久穩(wěn)定的興趣??梢娕d趣在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在學習教材中課文的時候,就為拓展課文設下了伏筆,用簡練的一句話,最好是學生特別感興趣的話,如:富有表揚,贊美,鼓勵性的語言。也可利用文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jié)創(chuàng)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好奇心,以此激趣。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情境中去。
在講《主題閱讀》中的課文《斑羚飛渡》的故事時,老斑羚為了救小斑羚犧牲自己的生命時,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迫切想知道是為了什么要這樣,于是便出示《斑羚飛渡》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了濃厚的興趣。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我重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盡可能地滿足于學生的需求,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為保證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教學實踐中我使用了以下的方法、手段和措施。
(1)保證書目。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要給學生以閱讀的自由,給他們時間上的保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去自由閱讀。鼓勵孩子多買課外書,班里的孩子每人都有好幾本課外書,孩子們把自己的書進行交換閱讀,這樣每個學生就能讀到好幾本不同內容的書。資源共享,讀書的范圍更廣了。
(2)保證時間。每天擠出時間來,讓學生讀書。天天讀,才能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每天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閱讀,只要走進教室,就讓孩子們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中午的時間,也是讀書的時間。另外,減少重復、無效、無意義的課外作業(yè),把時間騰出來讓學生進行“自我閱讀”。讓孩子們讀書有了充分的時間保證。
(3)注意積累。在進行閱讀時,要教育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來記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本應該成為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讀到好文章,摘錄好詞佳句,記下心得體會。每周最少寫三篇日記,老師進行定期批閱,并選擇優(yōu)秀的日記,進行全班分享,學習優(yōu)點,并借鑒。只有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才能讓他們靈動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學?!敝?,從而穩(wěn)定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貼小紅花。為了鼓勵學生進行積累,我做了一張“經典誦讀檢查表”,對每一單元的積累內容進行檢查,優(yōu)秀的貼紅花,合格的貼綠花,差的貼黃花,給三次機會,也就是說,如果一次性過不了關的,還可以再給兩次機會進行補查,并貼相應的花。這樣,學生都努力去爭取紅色的花,就是進行補的花,也要最后得到一枚小紅花。大大的鼓勵了學生的積累。
(5)開展主題詩會。在學完每單元之后,都要進行一次“主題詩會”的活動,就是在主題的引領下,把單元所積累的內容,通過不同形式進行展示,有課內的,課外的,自創(chuàng)的。分板塊進行,給各板塊起一個有概括性的題目。既豐富了教學活動,又達到了積累和運用的目的。讓經典詩文與童年相伴,經典詩文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蘊藏著人類幾千年來燦爛的文明與智慧的寶藏;它所具有的文學價值以及它所包蘊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小學生處在人生記憶力發(fā)展的黃金階段,抓住時機讓學生多誦讀一些經典名篇將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在此基礎上除了背誦書中的經典,還天天利用早讀時間積累《經典誦讀》中的名篇。光積累不評價,時間長了學生就有懈怠的心理,所以每單元都要開一個“主題詩會”,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積累、朗誦的興趣,每天課間都能聽到孩子們抑揚頓挫的誦讀聲,為了在“主題詩會”上能大顯伸手,學生們形成了一種競爭意識,比學趕幫氛圍濃厚,差一點的學生不恥下問,向朗誦好的同學請教方法。
除了學校安排的閱讀課以外,隨時都可以看到學生們的閱讀身影,在課間時可以看到,在休息時可以看到,有時看到孩子們在孜孜不倦的捧著一本書,讀得愛不釋手時,心里真是充滿了無限的喜悅。這樣的閱讀并不是讓學生讀一讀就可以了,而是要定期的開展“讀書交流會”,說一說感受,談一談體會,寫一寫所得所悟。和同學們交流一下讀書方法,比一比誰的收獲多,是怎樣得到這些收獲的,達到了共同學習的目的。這樣堅持下來,學生充滿了自信,滿足了閱讀和展示的欲望,自然就產生了閱讀興趣,閱讀習慣也就得到了培養(yǎng)。
通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確實看到了可喜的成績,學生的朗讀能力發(fā)生了驚人的變化,可以聲情并茂、有聲有色地進行誦讀文章,在這樣的誦讀中,不僅可以悟出內涵,也悟到了情感。這是長期誦讀的結果是閱讀的速度提高了,可以在短時間內去閱讀一篇文章,并加以理解。寫作能力有所提升,給出一個小題目,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寫出一篇小習作,并且語言優(yōu)美,用詞準確,有很多的詞句都是來源于平時的積累中。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學習語言文字的最終結果就是運用,如果能用得很好了,就等于有所獲了。總之,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們受益終生,為他們今年的學習提升,以至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語文新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吳少華.40部中學生必讀文學名著導讀[M].南方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