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盛云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項基本要求”,并要求使之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鞍隧椈疽蟆背蔀楣餐拍?,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必然要求,這是其成為共同信念的理論依據?!鞍隧椈疽蟆背蔀楣餐拍睿瑸閷崿F(xiàn)中國夢凝聚激發(fā)力量,這是其成為共同信念的實踐要求。在追逐中國夢中牢牢把握“八項基本要求”,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這是其成為共同信念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基本要求 ; 共同信念;中國夢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487(2014)02-0084-04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基本要求共八項,它們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fā)展。這“八項基本要求”在十八大報告中還有深入的論述和展開。為什么要使“八項基本要求”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怎樣使“八項基本要求”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這是需要思考的基本問題。
一、“八項基本要求”成為共同信念,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必然要求,這是其成為共同信念的理論依據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目標、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振興與個人的幸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心理態(tài)度和精神狀態(tài)。理想的實現(xiàn)依靠信念的力量,信念的堅定來自于認知、情感、意志的統(tǒng)一,也要受到理想的支配,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科學信念都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們對個體乃至群體的實踐活動都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1](P149)共同理想需要共同信念去支撐,去完成,作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內容的“八項基本要求”,是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重要內容、前提和保證?!鞍隧椈疽蟆钡膬群⒌匚?、作用,決定了其能夠成為共同信念。
“八項基本要求”是對新時期如何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回答。“八項基本要求”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tǒng)一,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涉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還涉及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主體、發(fā)展途徑、發(fā)展動力、價值取向、根本原則、社會理念、發(fā)展模式與領導核心,相互影響、相互貫通、相得益彰,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了正確方向?!鞍隧椈疽蟆比骊U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根本任務、必由之路、內在要求、必然選擇、領導核心,全方位地建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fā)展格局。削弱或放棄這“八項基本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會偏離正確的發(fā)展軌道。
“八項基本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一步總結和發(fā)展。黨的十二大,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嶄新的命題,以后逐步發(fā)展形成了黨的基本理論;黨的十三大,我們黨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的十五大,我們黨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黨的十六大,我們黨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黨的十八大,我們黨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八項基本要求”。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是幾代共產黨人在9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在面對國際新形勢的挑戰(zhàn)中所積累的經驗匯總?!鞍隧椈疽蟆焙忘h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一道,體現(xiàn)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精神實質,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重要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有著共同的理論來源、實踐基礎和目標價值指向。
“八項基本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有機統(tǒng)一,是全面科學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八項基本要求”在理論層面是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重要精神的堅持與弘揚,在道路層面是對過去經驗的總結與發(fā)展,在制度層面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堅持與改革。比如:“八項基本要求”之一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很明顯要尋找到好的道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使發(fā)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在這樣的發(fā)展過程中要堅持理論的清醒,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容置疑和偏離。堅持共同富裕道路也需要制度的保障,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加大改革完善力度。只有從道路、理論、制度三個方面理解貫徹十八報告對“八項基本要求”的論述,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科學的發(fā)展?!鞍隧椈疽蟆必灤┯诮洕ㄔO、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方方面面以及發(fā)展全過程,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的本質集中的表現(xiàn)。
堅決貫徹“八項基本要求”,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會越來越牢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出現(xiàn)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也面臨許多新課題新矛盾。如何有效化解這些矛盾和問題,不斷開拓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迫切需要更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論勇氣,對未來發(fā)展提出更加明確更加清晰更加科學的指引?!鞍隧椈疽蟆?,順應了實踐發(fā)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緊緊抓住這些基本要求,就能更好凝聚力量、攻堅克難,進一步推動科學發(fā)展、推進社會和諧,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強綜合國力。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貫徹“八項基本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也就有了前提和保障,同時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增添了豐富內容。
二、“八項基本要求”成為共同信念,為實現(xiàn)中國夢凝聚激發(fā)力量,這是其成為共同信念的實踐要求
中國夢的精神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社會和諧、人民幸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實現(xiàn)的現(xiàn)代化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xiàn)代化,二者本質上是高度的契合。[2]中國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簡明樸素的概括總結,但語言風格和內容表達更加大眾化。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也是我們每個人所期望的國家強大、人民富裕和社會和諧的中國夢。高舉中國夢的精神旗幟,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國夢確立了根本方向和基本價值,堅持中國夢就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要努力去實現(xiàn)中國夢。
“八項基本要求”成為共同信念,能夠凝聚廣大人民,激發(fā)出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強大力量。習近平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3]。“八項基本要求”內含了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道路選擇、精神源泉和力量之基等重要內容。
堅持改革開放,既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走上了富強之路,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實現(xiàn)中國夢離不開改革開放,改革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永葆生機、興旺發(fā)達的源泉。要始終把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繼續(xù)發(fā)揚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沖破各種思想羈絆和觀念枷鎖,破解各種改革和發(fā)展難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揭示了中國夢的主體和動力。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4]我們黨要帶領全體中國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夢是不斷為人民造福的夢,要使每個人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與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3]一切為了人民,夢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最大程度動員全體人民同心共筑中國夢,最大程度吸引人民群眾參與改革發(fā)展,最大程度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xiàn),就能激發(f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力。這就為實現(xiàn)中國夢始終提供了眾志成城的民意支撐,始終提供了破浪前行的不竭動力。
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促進社會和諧,是提升中國夢幸福指數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八項基本要求”提出了具體建設內容: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jié)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堅持促進社會和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這些內容是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所盼所想。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所有的公民都能公平地獲得參與增長的機會并合理分享發(fā)展成果,形成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和諧發(fā)展局面,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就會不斷提升。這將進一步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追求中國夢的熱情和力量。
三、在追逐中國夢中牢牢把握“八項基本要求”,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這是其成為共同信念的根本途徑
共同信念的形成有規(guī)律可循。共同信念是國家民族政黨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共同愿景、共同價值取向、行為選擇,是認知、情感、意志的統(tǒng)一?!鞍隧椈疽蟆币D化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就要使之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認知、情感、意志,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八項基本要求”不僅具有認知的正確性,還擁有熾熱情感的傾向性和追求目標意志的堅定性。毛澤東同志指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樣的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次的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程度。”[5](P296-297)胡錦濤同志提出:“理想信念是一個思想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sup>[6](P622)要使“八項基本要求”成為共同信念,根本的途徑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在追逐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對“八項基本要求”的共同認知、共同情感、共同意志。
在追逐中國夢中逐步形成對“八項基本要求”的共同認知。認知是人由表及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地反映客觀事物特征與內在聯(lián)系的心理活動。它由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象等認知要素組成。感覺是對事物個別屬性和特性的認識,知覺是對事物的整體及其聯(lián)系與關系的認識,思維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特征和一般規(guī)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生活工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環(huán)境中,對“八項基本要求”有關感覺這樣的心理活動是經常性的,但還是對其個別屬性和特性的認識。順其自然,能夠進入到對其進行知覺、思維這一層次的心理過程的人,由于主客觀的原因,是比較少的;能夠正確把握其整體及其聯(lián)系、本質與特征、規(guī)律與發(fā)展,那就更少。對“八項基本要求”,只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中的絕大多數完成了感覺、知覺、思維等心理的升華,才能實現(xiàn)其到共同認知的轉變。實現(xiàn)這樣的轉變,要進一步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宣傳、研究,科學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追逐中國夢,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八項基本要求”的感覺、知覺、思維、想象等認知要素將不斷地被人們深化與強化,對“八項基本要求”的共同認知也逐步形成,共同信念也有了堅實的基礎。
在追逐中國夢中逐步形成對“八項基本要求”的共同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主觀態(tài)度體驗或主觀反映。人對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實際上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符合人的需要就是事物的價值特性。從本質上看,情感的核心就是價值。社會情感是社會成員對事物所產生的合成情感。情感的重要功能是激發(fā)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動機。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充分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中國夢對國家、民族、人民的價值所在,社會情感將油然而生。 “八項基本要求”既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規(guī)律,又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tǒng)一,能讓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終保持堅定的共同信念。實踐好“八項基本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國家進一步富強、民族進一步振興、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這無疑將進一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八項基本要求”的共同情感,促進共同信念的形成。
在追逐中國夢中形成貫徹“八項基本要求”的共同意志。意志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動實現(xiàn)其既定目的的心理過程。人們認識客觀世界通常經歷三個階段:認知階段,目的主要是解決“是什么”或“什么是事實”的問題;評價(情感)階段,目的主要是解決“有何用” 或“有什么價值”的問題;意志階段,目的主要是解決“怎么辦” 或“實施什么行為”的問題。認知、情感與意志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互為前提、共同發(fā)展。從功能基礎來看,認知為情感提供功能基礎,情感又為意志提供功能基礎,意志對情感起著調節(jié)控制作用、對認知起到深化與固化作用。意志堅強的人可以控制與克服負面情感的干擾,使情感服從認知,把意志行動貫徹到底。相反,意志薄弱者則易成為負面情感的俘虜,使意志行動不能持之以恒。實現(xiàn)中國夢,艱巨性、復雜性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人口多、底子薄、發(fā)展很不平衡的狀況并未根本改觀,經濟科技仍將長期面臨西方發(fā)達國家占優(yōu)勢的壓力。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中華兒女為之盡心盡力,需要堅強的意志、不懈的奮斗、分階段推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矢志追求中國夢,形成貫徹“八項基本要求”的共同意志,從行為效應的角度會對其理解更深。共同意志調節(jié)著人們對“八項基本要求”的認知和情感,共同發(fā)揮作用,為實現(xiàn)“八項基本要求”成為共同信念提供堅強的保證。
在追逐中國夢中逐步形成對“八項基本要求”的共同認知、共同情感、共同意志,并實現(xiàn)三者的高度統(tǒng)一,這既是“八項基本要求”成為共同信念的根本途徑,也是“八項基本要求”成為共同信念的基本標志。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等. 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景田. 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J].求是,2012,(24):9-12.
[3]習近平.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7.
[4]冷溶. 什么是中國夢,怎樣理解中國夢[N].人民日報, 2013-04-26 .
[5]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