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梅
摘要:精彩而藝術的導入,往往給學生帶來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激發(fā)起求知的欲望,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在上課之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恰當的設置不同的導入情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恰當巧妙富有吸引力的導入將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能引導、啟發(fā)、激勵學生掌握知識和學習的熱情,因此導入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導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0-095-01
新課開始時,老師若通過恰當巧妙的富有吸引力的導入可在極短時間內穩(wěn)定學生情緒,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知識的興趣,從而開動腦筋,全身心投入學習。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輕松、有趣、新奇的情境,聯系實際精粹巧妙的選擇適合學生年齡征和思維特點的教學內容。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中學生物課教學的導入方法:
一、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在講綠色植物的水分代謝時是這樣講的:“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但是綠色植物體內的水分卻能由低處向高處流。例如在夏秋之際的早上,我們常會發(fā)現植物的葉子上有許多小水珠,這些水珠就是從其根處上流而來的。那么植物體內的水分為什么能由低處向高處流呢?”這樣提出了問題,設置了懸念,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和實際需要,提出問題,揭示矛盾,巧設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使課堂教學具有高度的凝聚力,減少教學盲目性,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中。如:在講“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時,可這樣導入:農諺說“種地不上糞,等于瞎胡混?!蹦敲醇S對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為植物生長提供了什么呢?這樣使學生心中設下一個又一個懸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以直觀教具導入新課
在講授新課時,如果能靈活地采用直觀教學手段,那么不僅使學生所學知識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講原生動物時,首先把盛有草履蟲培養(yǎng)液的試管展示在同學們面前,然后問:“同學們請看,這只試管里有什么”學生們會說“有水”或“沒有什么東西”。然后再神秘地告訴學生“這里面有動物”,這樣學生們就會產生驚異、好奇的心理,進而會產生弄明白這里面的動物是什么樣子的求知欲望。
在講授《空氣質量與健康》一節(jié)時,我用多媒體演示兩段影像清新的空氣、污染的空氣對比導入。然后問: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huán)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在這兩種環(huán)境中呼吸,一定會對健康產生不同的結果。由此導出課題,很容易將學生吸引到所學習的內容中去。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課堂導入是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其中,創(chuàng)造性的成分、藝術性的成分都很多,并且,師生在課堂中的教學活動方式是很關鍵的問題------只有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動”,才能很好地設計教師的“導”。因此,在教學實際中,教師要巧妙構思,設計合適的導入方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學生以較佳的心理狀態(tài)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努力去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采用實驗導入新課
例如,《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節(jié)就是以演示趣味性的實驗開始,我讓學生從家中自帶能說明植物體中含有水的東西來,一上課,我請學生來說,有的同學將樹葉揉搓,擠出了一些水,有的同學將果實咬開,擠出一些水。我將曬干的小麥種子裝進干燥的試管里,放在火上烘烤試管的底部,不一會兒,試管的內壁上出現了一些小水珠。從而自然得出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植物的生活需要水這個結論。隨著實驗現象的出現,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激發(fā)出來,產生認知沖動,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再經教師的講解和自身的積極思考,能較快進入新課內容的學習。
四、利用娛樂法導入新課
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導入,如:猜謎語、演小品、講故事等,既能把學生課間分散的注意力收回來集中到課堂上,又能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愿學、樂學,達到會學。 比如猜謎語。關于生物的謎語很多,以一則謎語來導入,能立即點明學習的對象,進入主題。同時學習的針對性強,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習“昆蟲”一節(jié)時,我先出了一則動物謎語:“頭戴兩根雄雞毛,身穿一件綠衣袍,手握兩把鋸齒刀,小蟲見了拼命逃”。學生立即猜出是螳螂,隨即出示螳螂的圖片,并設問:“同學們可能都知道螳螂,但你知道螳螂是怎樣捕捉小蟲的嗎?它在運動時有什么特殊的‘技能”。這樣主題鮮明地引入對“昆蟲”知識的學習。
五、利用生活實際導入法
利用生活實踐中學生經常接觸到的一些現象事物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這些事物雖然熟悉,但學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然,用這樣的現象在作為情境,學生必然有要探個究竟的心理,激發(fā)出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和主動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由現象深入事物本質的探究精神,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例如:“蒸騰作用”一節(jié),從生活實例中引入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在炎熱的夏天里,人們坐在大樹下與坐在廣場中的大洋傘下相比較,哪種感覺好呢?學生會同聲回答:“在大樹下”,教師追問“為什么”,這時學生不知所措。教師解說到:“因為大樹具有蒸騰作用,可以提高周圍空氣濕度,并降低空氣的溫度。所以大樹下乘涼感覺舒服些。那么,什么是蒸騰作用呢?蒸騰作用對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義呢?通過這樣的情境設置導入學生感到親切、熟悉,容易激發(fā)探究知識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