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用部首編排法系統(tǒng)地分析字形、探究字源、考釋字義的字書,也是世界最古的字書之一。同時,書中保存了先秦兩漢的大量訓詁成果,為我們考查字形、探尋字義提供了保證。本文從“衣”部字字族分析角度出發(fā),探究了“衣”部字背后的古代社會文化底蘊。
關(guān)鍵詞:說文解字; “衣”部字 ;不;社會文化
漢字從甲骨文、金文發(fā)展到小篆,逐漸形成了以形聲字為主體的文字系統(tǒng)而《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就是一部用部首編排的字書。作為一部保留了上古漢語詞匯面貌的古書,它的分布排列順序以及同一部首內(nèi)以意義為標準系聯(lián)漢字的編排方式反映了古代人對世界與人生的看法,隱含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僅在于它是中國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的奠基之作,而且還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一把鑰匙。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古漢字負載原始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來研讀《說文》。本文以《說文》中的“衣”部字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說文?衣部》中116個“衣”部字的分析研究,從而了解到古代社會深層的服飾文化內(nèi)涵,并由此俯瞰古代社會的整個文化底蘊。
一、透過“衣”部字,了解古代社會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
俗語云:“衣食住行”,“衣”作為人們?nèi)粘I畹谋匦杵繁涣性谑孜弧_@說明自古至今“衣”都在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古人們對“衣”也是非常重視的,這一點在《說文》里面有著充分的展現(xiàn)。
(一)“衣”在古代有著很多的分類,《說文》里面就有若干表示衣服種類的字:
1、一般的服飾
(1)上衣和下衣。古時候人們對上衣和下衣有不同的稱呼,《詩經(jīng)?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分別用“衣”和“裳”來指上衣和下衣。而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了《說文》里?!墩f文》:“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p>
(2)短衣和長衣?!墩f文》:“袛,袛裯,短衣?!薄耙e”、“襦”等也指短衣;“衯”、“裵”、“袁”等釋為“長衣皃”。
(3)單衣和夾衣?!墩f文》:“袷,衣無絮?!?,指單衣?!墩f文》:“袍,襺也。從衣包聲?!薄墩撜Z》曰:“衣弊緼袍?!薄墩f文》:“襺,袍衣也。從衣繭聲。以絮曰襺,以緼曰袍?!敝笂A衣。
(4)內(nèi)衣和外衣?!墩f文》:“表,上衣也。從衣從毛。古者衣裘,以毛爲表”;《說文》:“裏,衣內(nèi)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褻衣有在外者。衷則在內(nèi)者也?!?/p>
2、特殊的服飾
(1)顏色及圖案不同的服飾。《說文》:“袗,玄服”;《說文》:“袞,天子享先王,卷龍繡於下幅,一龍蟠阿上鄉(xiāng)?!崩C有這種圖案的衣服專門用于天子祭祀時所穿。
(2)材質(zhì)不同的服飾?!墩f文》:“以絮曰襺,以緼曰袍?!?;《說文》:“褐,編枲韤。一曰粗衣?!?/p>
(3)款式不同的服飾。“衧”,用來指袖子很大的婦女外衣。
(4)功用不同的衣服。《說文》:“襁,負兒衣?!北硎颈池搵雰旱姆棥!墩f文》:“卒,隸人給事者衣爲卒。卒,衣有題識者?!鳖愃平裉焖^的制服。
段玉裁注: “疊韻為訓。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體者也?!币略诠糯彩怯脕肀误w御寒的。但通過以上的這些字我們不難看出在古代“衣”從類別已經(jīng)相當?shù)佚R全,這再一次證明了“衣”在古代所起的重要作用遠遠超出了蔽體御寒的范疇。不僅如此,就連服飾的各種部件,甚至與服飾相關(guān)的一些動作都與“衣”有了很多關(guān)聯(lián):
(二)表示構(gòu)成服飾部件的字。
1、表示衣領(lǐng)的字如,《說文》:“襋,衣領(lǐng)也。”《詩》曰:“要之襋之。”《說文》:“褗,領(lǐng)也?!薄耙q,黼領(lǐng)也.”
2、表示衣襟的字如,《說文》:“衭,襲衭也?!薄靶?,裾也?!?/p>
3、表示衣袖的字如,“袂”、“褢”等在《說文》中釋為“袖也?!?/p>
4、表示衣邊的字如,裔等
5、表示其他部件的字如,《說文》:“襜,衣蔽前。”接近于婦女的圍裙之類?!墩f文》:“褿,帴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帴、帬也。一曰祓也。一曰婦人脅衣?!鳖愃朴谂纭?/p>
(三)表示各種動作的字
1、表示與“衣”有關(guān)聯(lián)的動作的字,如《說文》:“裁,制衣也?!薄墩f文》:“雜,五彩相會?!?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所謂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也。”
2、與“衣”關(guān)聯(lián)不大的字,如《說文》:“襄,,<漢令>:解衣耕謂之襄?!薄墩f文》:“袓,事好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事好也。事好猶言學好也?!薄墩f文》:“袾,好佳也。”《詩》曰:“靜女其袾。”
這么多種類的“衣”部字的出現(xiàn)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古代社會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衣在那個時代已經(jīng)超出了御寒作用,而成為了滲透到物質(zhì)生活各個領(lǐng)域的必需品。
二、透過這些“衣”部字,了解古代社會的制度文化觀念。
1、在古代不同階層的人所穿的服飾材質(zhì)上有著很大區(qū)別。《說文》“褐,編枲韤。一曰粗衣。”《詩經(jīng)?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中“褐”字指的就是下層貧賤著所穿之衣,一般用比較低劣的粗麻等制成。而《詩經(jīng)?七月》:“二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薄墩f文》:“裘,皮衣也。”《禮記?玉藻》說: “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痹诠糯酁樯蠈咏y(tǒng)治階級所穿之衣。
2、通過服飾的顏色和圖案還可以了解到古代社會尊卑等級觀念?!对娊?jīng)?七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用這些鮮艷明亮色彩制成的服飾是供富貴尊崇者享用的。
3、服飾制品的細節(jié)同樣可以看出古代社會的等級差別。
《說文?衣部》:“襮,黼領(lǐng)也,從衣暴聲。”《詩》曰:素衣朱襮。是指貴族的衣領(lǐng)上多繡黼文;“褸”,金緣也,是指繡有金緣;“襤”,周謂之襤,褸襤無緣也,從衣監(jiān)聲。即指無緣衣。這里的緣是指沿其邊而裝飾。有無緣飾既表明了工藝上的繁簡,又說明了等級的差異。
不僅如此,王筠《說文句讀》說:“本部次字,頗五倫背,貴者之衣在首,次之以衣之一端之名,結(jié)以賤者之衣、死人之衣、車馬之衣,皆是也?!庇纱丝梢?,在古代“衣”還可以彰顯身份地位。
三、透過“衣”部字,了解古代社會的風俗文化禮儀。
《說文?衣部》:“袞,天子享先王,卷龍繡于下幅,一龍蟠阿上鄉(xiāng)。從衣公聲?!薄对?幽風?九聶》:“我覯之子,袞衣繡裳。”傳:“袞衣。卷龍也”。清?陳奐傳疏:“袞與卷古同聲,卷者曲也。象龍曲形曰卷龍,畫龍作服曰龍卷,加袞之服曰袞衣,玄衣而加袞曰玄袞,戴冕而加袞曰袞冕……。”袞是古代帝王及上公祭宗廟所穿的禮服,也稱“袞衣”、“袞服”。
《說文?衣部》:“褕,翟,羽飾衣。從衣俞聲。一曰直裾謂之襜褕?!惫痧ァ墩f文解字義證》引《三禮六服圖》: “褕狄( 翟) ,王后從王祭先王之服也。侯伯之夫人以從君祭宗廟。”“褕”是祭祀用的,畫有雞雉紋飾的王后之服。
可見古人在祭祀時要穿專門適合祭祀禮儀的服飾制品來顯示對先王及神靈的敬畏。
《說文》:“韍,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諸矦赤巿,大夫蔥衡。從巾,象連帶之形。凡巿之屬皆從巿?!笔枪糯F族禮服上的一種樣子像圍裙的裝飾。又叫“蔽膝”。班固《白虎通義》說:“太古之時,衣皮皮韋,能覆前而不能覆后?!编嵭兑浊彾取芬舱f:“古者田漁而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笔怯谏亚暗恼诒挝?并與尊嚴的禮服相配。除此之外《說文》中的“褘”、“ 襜”等字亦表示“蔽膝”義。由此可以古人穿衣是非常講究禮儀的。
除此之外,《說文》里面還有專門用于表示死人服飾的用字。《說文?衣部》: “襚,衣死人也。從衣,遂聲?!币`,即為死者穿衣; 或者是向死者贈衣被?!把c”亦有此意?!墩f文?衣部》:“褮,鬼衣。從衣,熒省聲?!倍@些字的出現(xiàn)看以看出古人對于喪葬禮俗的重視。
四、透過“衣”部字,可以了解古代社會人們的心理文化狀態(tài)。
在古代社會,禮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服裝自然也是如此,符合等級,符合場合需要,歸根結(jié)底就是符合禮儀。而反過來這種心理也成為人們選擇服飾款式、顏色、圖案的一種標準,并形成了獨特的社會心理文化
《說文?衣部》: “袨,盛服也。從衣,玄聲?!卑?“玄聲”,聲中帶義。玄即黑色?!墩f文?衣部》: “褕,褕翟。羽飾衣?!薄把垺奔从靡半u尾羽圖案裝飾的衣服,是周朝時王后的禮服。褕翟也反映了對鳥圖騰的一種崇拜。《說文?衣部》: “襐,飾也。從衣,象聲?!薄耙V”是指繡繪著彩色花紋的衣服。從這些 “衣”部字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崇尚自然、含蓄莊重的心理文化特征。
總之,通過分析《說文?衣部》字我們既可以了解到這些字的構(gòu)成及讀音,還可以透過它們知曉古代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獨特的風俗習俗。
參考文獻:
[1](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 .北京:中華書局,1963
[2]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自序[M].北京:中華書局,1983:13
[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M].北京:中華書局,1984.
[5] 李 霞.《說文》衣部字的文化透視[J].學術(shù)探討,2008,(3):140-141.
[6] 吳萱.《說文》衣部字的文化闡釋[J].青春歲月,2012,(10):51.
作者簡介:李雪(1980.09-),女,山東省東營人,講師,現(xiàn)就職于湖北經(jīng)濟學院法商學院,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