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紅
【摘要】體驗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體驗為基礎”,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悟”語言知識、使用原則,并應用到實際交流中去的教學模式。本文對體驗式教學模式及其在高職公共英語課堂的實踐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自己的一點感悟。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 體驗 實踐
【Abstract】Experiential Teaching is a students-centered and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approach by which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points and their principles of application through their own experience in certain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hen practice in real communication.The author,in this article,explores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llege English class in a vocational college,and then puts forward a little comment in the end.
【Key Words】 Experiential Teaching experience application
眾所周知,由于生源問題,高職生的英語基礎偏低,學習興趣及學習習慣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多數高職英語教師雖然也使用了電腦、網絡等多媒體設備,但仍然是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這樣的學情加上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耗時多,成效低,存在諸如“課堂教學手段單一、教學環(huán)境缺乏真實性、課堂教學缺少交互性”等問題,亟待解決。基于這樣的現狀,我院自2013年開始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嘗試體驗式教學模式。
一、 體驗式教學模式分析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來源于體驗式學習,體驗式學習以學生的“經驗成長”為中心,以學生的潛能為動力,把學習與學生的興趣和愿望結合起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哈佛大學教授David Kolb提出“體驗式學習模式”,包括具體經歷、思維觀察、抽象概念和主動實踐四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的過程是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根據kolb的學習模式演變而來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包括“體驗、分享、交流、整合與運用”五個環(huán)節(jié)。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具體任務是:體驗環(huán)節(jié),指學生在特定情境中體驗英語的詞、句以及日常應用,即情境實踐;分享環(huán)節(jié),指學生在同學面前分享其在情境實踐中對于語言使用的個人感受;交流環(huán)節(jié),指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溝通,交流心得體會,即思想碰撞;整合環(huán)節(jié),是指教師結合學生的情境體驗、個人分享、思想交流等情況,整合教學內容,歸納重點,解決難點;最后的應用環(huán)節(jié),指學生將學到的語言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實踐中,從而實現語言教學的目標——應用。
由此可見,公共英語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體驗為基礎”,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感知、領悟語言使用原則并且應用到實際交流中的一種語言教學探索。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采用情境體驗、換位體驗以及實踐體驗等具體教學方法。
情境體驗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現有英語生平,借助實物、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設置語言情境,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語言的應用場景及使用原則。語言作為交流工具,出現在不同語境場合,當場合不同,使用的語體(包括語音、詞匯、語句、語段、修辭等)自然也不同。與單純地聽教師講解相比較,在情境中體驗語言的使用,學生的感悟和認知將更為深刻。
換位體驗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對于一些難度不大,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理解的內容,可以采取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改變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請學生走上講臺,充當小老師,變成“學生講,師生評”的換位學習模式。這種學生由“被動聽”變?yōu)椤爸鲃犹骄俊钡膶W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奮點及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綜合語言表達能力。
實踐體驗法是指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開展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使所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知識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語言是日常生活的一種交流工具,當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所學的語言知識時,正是語言學習的本質所在,其感悟和理解是封閉的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
二、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公共英語課堂的實踐案例
1.教學基本情況
(1)教學班級。硅湖職業(yè)技術學院2013級工商管理專業(yè)1班,全班53人,女生32,男生21,平均年齡18歲,英語基礎在學院13級所有班級中處于中上水平。公共英語課每周6課時,每次2課時,90分鐘。
(2)合作小組。按自愿組合原則,全班53人分成9組,每組6人,有一組5人;后經教師按各組成員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調整,確保各小組整體水平基本相當。體驗式教學模式采用過程性評價,合作小組的積分作為平時考核的一個重要依據,包括集體分和個人分,由組長負責,根據課堂及小組活動表現,負責本組成員的加減分情況,由教師、科代表及各小組長互相監(jiān)督。
(3)教學內容。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實用綜合英語教程1》第一單元“教育”,課文A“教育很重要(Education Does Count)”
(4)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有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其中,知識目標要求學生通過情境體驗、換位體驗、實踐體驗等一系列活動理解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本課的重點單詞、短語及句型結構;能力目標要求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法,提高自主獲取信息,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的良好學風。
2.教學步驟
(1)課前準備。采用實踐體驗法,在上一課時結束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后完成以下任務:
1)收集包括Bill Gates在內的名人成功勵志故事,探索:教育是否重要。
2)收集有關教育的新聞、信息資料,思考:人們對教育的態(tài)度。
3)整合以上信息,形成小組意見:你如何看待教育。
(2)教學過程
1)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Bill Gates, Is his success related to education?”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他們課前收集到的信息,以及最終形成的對“教育是否重要”的認識。學生在分享自己的信息時,最好用英語講,不能的話,用漢語講也可以,不過每句漢語中至少含有一個關鍵英文單詞。通過對Bill Gates的討論,引出今天的課題:Bill Gates 寫的文章Education Does Count
2)詞匯學習環(huán)節(jié)。Malinowski(1935)曾指出“Ultimately all the meaning of all words is derived from bodily experience(所有詞匯的所有意義最終都來自親身經驗)”,因此,對于詞匯的學習,采用情境體驗法效果會更好些。如講“education”這個詞的時候,我會問“what are we doing now?”學生會說“上課、學習、學英語”等,緊跟著我會接上,“也就是說,我正educate,你們正在接受education,那么,老師就是educator,畢業(yè)之后你們就是educated的人”。然后,我會請學生說出educate,education,educator 和 educated的意思和詞性。另外,對于詞匯的記憶,可以采用小游戲進行實踐體驗法教學。比如:猜詞游戲,以小組為單位,一人描述(英語),其他人猜詞,規(guī)定時間內猜對并拼寫對最多詞匯的小組獲勝。再如:串詞講故事,以小組為單位,將所學詞匯串編成小故事,故事有趣且串編的詞匯多的小組獲勝。串編故事使用英漢皆可,不過用漢語講時,串編的詞匯要用英語講。下面是一個小組用Education這課部分詞匯串編的一段話,很有趣:為了education, 我來到了slc,每周有hundreds of 課,很郁悶,所以我就count日子過。發(fā)e-mail給老師,問可不可以drop out of college ,老師advice,除非你遇到了chance of a lifetime;打電話給老爸,他說,要想success, be focused on 學習,畢業(yè)后做個好的programmer。老師,我想拿到diploma,讓我英語pass 吧,Thank you!
3)課文學習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習過了新詞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不是很困難了,因此采用換位體驗法,由學生充當小老師,講解課文內容。首先,將課文分成幾部分,每小組負責一部分,找出該段落的重點與難點,包括詞匯、短語及句型結構,并且分析理解該段落的大意;其次,請各小組代表在黑板上寫出他們的重難點;再次,各小組代表依次輪流走上講臺,講解他們對段落的理解以及本段落的重難點;最后,教師解答疑難,修正不準確的理解,總結補充該課文的重點詞匯、短語及句型結構。
3.課后作業(yè)——語言練習環(huán)節(jié)。單純的書面作業(yè)往往使學生忘記語言學習的初衷,因此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后的作業(yè)增加了口頭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和說的日常交際能力,關鍵在于營造一個積極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采用情境體驗法,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文內容及設置的場景,使用本課學習的單詞和短語,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下次課進行小組展示與評比。
場景一:學生向家長詢問是否可以退學
場景二:學生家長向比爾蓋茨咨詢如何指導孩子走向成功
場景三:比爾蓋茨給學生做講座,講述自己的經歷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4.課后反思。本教學案例實施4學時,基本達到了知識、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知識方面,學生對有關教育話題的詞匯、句式結構等基本語言知識掌握良好;能力方面,通過課前資料收集,課堂上充當小老師等活動,學生在獲取、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進步;情感方面,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在心理上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不過,也存在問題,如詞匯串故事環(huán)節(jié),由于時間關系,有同學準備好卻沒時間展示;還有,小組活動中,有成員偷懶現象等等,有待改進。
三、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感悟
通過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公共英語課堂的實踐案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體驗式教學模式具有如下優(yōu)勢:
1.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有研究表明:“閱讀的信息,我們能記住百分之十;聽到的信息,我們能記住百分之二十;但所經歷的事,我們能記住百分之八十”。英語體驗式教學以“l(fā)earning by doing”為核心理論,“以學生” 為中心、“以體驗” 為基礎,讓學生在“做中學”,通過“親身體驗”來“發(fā)現”語言使用原則,并應用到實際交流中去。體驗式教學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讓學生在各種體驗活動中真正“動”起來,從老師的“要我學”變成了學生自己的“我要學”。
2.提高了課堂的教學互動。體驗式教學通過情境、換位、實踐等體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為積極學習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積極參與學習,樂于表現自己,敢于嘗試探索,感受成功喜悅,體會學習樂趣,極大地促進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與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傳授式”教學模式相比,體驗式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與學的互動。
3.實現了學習的本質——學以致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是從“體驗”到“運用”的一個循環(huán)過程,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強調的是實踐與運用。語言學習是一個通過實踐運用循序漸進的過程,脫離了語言的應用,語法就成了一堆僵化的字符,因此就出現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高分低能”、“啞巴英語”等問題。體驗式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體驗、運用語言的空間,使學生成功地進入活生生的語言表達和思想交流之中,實現語言學習的本質——學以致用。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其優(yōu)勢,自然也有其不足之處。如體驗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語言知識,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感悟”自然有快有慢、有多有少、有對有錯;再如,體驗式教學注重情境體驗,教師需花大量時間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學生也需用大量時間進行情境體驗,這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容易發(fā)生沖突;還有,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時教師應如何把控課堂,做好組織、引導、監(jiān)督等角色,這些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探討與研究。
參考文獻:
[1]David Kolb.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ESL[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1997(8).
[2]郭佳,包蘭宇,王曉娟,李凇.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探討[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
[3]黃玉華,梁友珍.關于體驗式英語教學的探討[J].高教論壇. 2008(06).
[4]張同樂,李曉陸,胡蓉.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的教育原理探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8(06).
[5]趙寧.高職旅游英語課堂中的體驗式教學初探[J].現代交際.2010(03).
[6]劉丹霞.體驗式教學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1).
[7]高李紅.英語課堂教學要回到體驗的現場[J].青春歲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