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斌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俱樂部、選項課、三自主等教學模式的誕生,體育教學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但是,選項課、俱樂部等由于受到學生人數(shù)、場地器材等條件限制,并沒有很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沒有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大部分學生仍覺得體育教學索然無味,形成對比的,則是學生對學校、社會的各種體育競賽興趣濃厚。而目前,體育競賽與體育教學的聯(lián)系并不緊密,處于脫節(jié)狀態(tài)。因此,根據學生需求,將體育競賽引入體育教學,將成為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和發(fā)展是有效途徑,本文就這一課題展開了調查研究和分析。
1.研究對象。陜西省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等5所普通高校,以及咸陽市成人的足球聯(lián)賽。
2.研究方法。一是文獻資料法。查閱2003年以來幾十篇公開發(fā)表的高校體育俱樂部和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相關論文,根據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學的情況進行研究。二是問卷調查法。運用《制約體育教學效果的因素》調查問卷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300份,收回1282份,回收率98.6%;其中有效問卷1227份,有效回收率94.3%。運用Microsoft Excel數(shù)理處理軟件對調查內容進行數(shù)理分析,并對2011~2012年咸陽市成人足球聯(lián)賽的相關球隊和隊員進行了調查。三是專家訪談法。就體育教學與體育競賽之間的關聯(lián)問題對5所高校體育教學一線專家進行了深度訪談。
調查發(fā)現(xiàn),陜西省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等5所普通高校,面向一、二年級大學生,開設了競技、保健、娛樂3種類型共13個運動項目的單項俱樂部,一般采取學生自由選擇,教師集中輔導,以學生自我練習為主的方式。
根據歸因理論,通過文獻研究和問卷調查歸類,將制約體育教學效果的因素歸納成表1,將參加校內外體育競賽的學生情況總結成表2。
表1 制約體育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表
表1的數(shù)據顯示,制約體育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學到的東西無法通過體育競賽去實踐,光教不練,或者光練不賽,體育教學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拿到合格的體育成績,并沒有從體育競技性的本質出發(fā)。
表2 參加校內外體育競賽的學生
通過表2不難發(fā)現(xiàn),參加校內外體育競賽的學生,數(shù)量最多時,所占總人數(shù)比例也不到40%。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中,單項俱樂部以及選項課每學期相應的教學比賽平均還不到一次,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
同時,筆者調查了2011年咸陽市“海爾杯”足球賽(成人組),共17支隊,以及2012年的咸陽市“裕塬杯”足球賽(成人組),共18支隊。參加這兩次足球賽事的球隊中大學生隊員的人數(shù)所占比例,相關數(shù)據如表3所示。
表3 調查參加社會比賽的學生
通過表3的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參加比賽的人數(shù)接近10%。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普遍認為大學組織的體育比賽太少,體育教學與體育比賽、群體活動的互動關系不大,這是他們對體育教學興趣不高、沒有積極性的重要原因。而社會體育為大學生提供了參加體育競賽的平臺和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我,同時還可以在學生體育成績的考核上適當加分,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當前體育教學的內容單一、枯燥,體育競賽的匱乏使體育教學失去了吸引力,甚至教學目標無從實現(xiàn)。本文認為,建立合理的體育教學和體育競賽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使教學活動循之有法,行之有據,為體育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1.樹立正確的體育觀。體育的競技精神以及拼搏向上、團結協(xié)作等人文精神,只有通過比賽的形式才能得以展現(xiàn)。學校領導者和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加大校內、課堂體育競賽的開展力度,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才能在比賽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精神。
2.選擇切實可行的體育項目進行教學和競賽。根據高校在場地、體育器材、活動經費、指導老師等要素的實際情況,利用優(yōu)勢體育項目,把體育競賽納入到體育教學中,充分調動大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同時,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運動水平、體育特長等,進行分層次教學和競賽,讓學生為參加體育競賽而積極投入到體育學習中,讓體育教學為學生參加體育競賽和群體活動做好“教學”和“培訓”,實現(xiàn)教學、競賽、群體活動的一體化。
3.積極開展校內、外體育聯(lián)賽。整合校內外體育資源,組織不同層次的聯(lián)賽,如專業(yè)組比賽和業(yè)余組比賽,吸納學校大部分學生運動員參與比賽;逐步擴大到校際間、區(qū)域間的多種形式比賽,有計劃、有規(guī)模地組織學生參加競賽,以賽代練、以賽促學。學校通過在校園內、外開展體育聯(lián)賽,能夠幫助大學生在頑強拼搏的運動競賽中,體會到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在競賽中通過與對手的較量,能夠加深大學生之間的友誼,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4.加強學校體育場地和設施建設,增設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隨著更多體育項目的興起,學??梢栽鲈O網球、游泳等體育項目的體育教學,既增加學生體育實踐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讓學校體育成為社會體育的一部分,促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有機結合,進而為全民體育做出貢獻。
5.構建新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科學合理的考評不僅是一種評價方式,還是對學生和老師的一種激勵因素。體育教學考評應該把參加體育競賽的次數(shù)及成績作為考核指標之一,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賽事和全民健身運動的積極性。面向教師的考核,要把所教學生能否在社會體育比賽中取得成績,參加比賽場次的多少作為考核教學成果的指標之一,最終實現(xiàn)以賽促學,倡導正確體育精神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