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亮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塑造大學生的良好人格,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有重要意義。學術界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研究取得了豐富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處。例如核心概念界定模糊;理論研究不深、層次不高;宏觀研究、實證研究、可操作研究缺乏等。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述評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4)06000104
人格魅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一項內在素質,對塑造大學生的良好人格,改善師生關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自2000年江澤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工作要講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之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問題便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本文對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總結和評析,以期推動相關研究健康科學開展,為更好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服務。
一、主要研究成果及其特點
近年來,學術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研究,取得了豐富成果,并展現出一定特點。
(一)對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一致,但分析視角不同
學者們普遍認為,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十分必要和重要,并從多個視角進行了分析。大多數學者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和特點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特殊任務和使命這一角度進行研究。如惠曉峰、馮菊香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不僅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更要求教師具備獨特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感染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實現教育教學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目的[1]。胡果文、李彩英認為,相對其他教師而言,“兩課”教師的任務和使命在于傳好馬克思主義之道、社會主義之道,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當今社會諸多的沖擊和挑戰(zhàn),也決定了“兩課”教師必須比其他教師具有更高的人格魅力[2]。一些學者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和提高教學實效性的角度進行分析。如劉風輝認為,近年來“兩課”教學的實效性受到了嚴重挑戰(zhàn),提高“兩課”教學實效性,“兩課”教師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非常關鍵[3]。也有一些學者從當代大學生的人格素質現狀進行論述。如李德祥認為,當代大學生不盡人意的人格素質現狀,使得“兩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塑造勢在必行[4]。還有一些學者從新形勢下的挑戰(zhàn)進行探討。如王艷、任暉認為,新形勢下市場經濟、互聯網等對大學生思想帶來的消極影響,使高校德育教師的教育教學面臨嚴峻挑戰(zhàn),廣大德育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充分發(fā)揮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和感染作用,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務和使命[5]。
(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現狀基本認同,但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存在分歧。
學者們普遍認為,當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總體上是積極的、健康的,絕大多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并能夠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充分揮發(fā)其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但也有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存在著人格魅力不足或缺失的問題。對于這種人格魅力問題的表現,學者們提出了不同見解:如黃海蓉、陳石研認為,其主要表現在教師政治信仰危機,歷史使命感缺失;職業(yè)道德下滑,價值取向傾斜;心態(tài)冷漠,缺乏熱情;心理障礙增多,隨情緒波動四個方面[6]。孫山、張?zhí)拐J為,主要表現在教師性格內向與孤僻;敬業(yè)精神缺失;缺乏豁達的態(tài)度、幽默的語言等方面[7]。之所以學者對存在的問題出現分歧,其原因在于,不同學者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內涵理解不同。目前,學術界尚未對其內涵進行明確界定。
關于問題出現的背后原因,學者們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郭飛認為,原因主要包括缺乏“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工資待遇不公,經濟地位低;“應試教育”評價機制加重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師生關系緊張;社會因素導致個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信仰危機[8]。林小陽認為,造成其人格魅力存在問題的原因有: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夠堅定;拜金主義日益盛行,引起思想上混亂;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指導;缺乏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9]。綜上可知,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師自身方面原因,也有社會、學校等方面原因。其中教師方面的原因最為關鍵,這也是學者們目前較為一致的看法。
(三)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特征及其決定因素進行了初步探討
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大多數學者認為具有示范性、時代性和規(guī)范性,但也有學者提出了教育性、時間上的持久性、政治性、道德性、前瞻性等。李虹則認為,主要表現為融政治性與道德威信于一體,集學識性與人文追求于一身,存前瞻性與創(chuàng)新理念于一心,承和諧性與大愛精神于一生[10]。
其人格魅力特征由哪些因素決定?大多數學者認為,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的性質和培養(yǎng)目標所決定。如任忠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之所以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是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盡管與其他學科教師相比,他們之間有著相同的人格特征[11]。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由教師自身特有的精神境界所決定。如孟麗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一定的教育方式的影響下,塑造自己的內在素質,形成特有的精神境界,而這種精神境界投射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身上,就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基本特點?!盵12]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本質的不同理解導致上述“決定因素”的差異。目前,學術界還鮮有人對其本質進行深入闡釋。
(四)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作用的研究成果豐富,且呈多層面趨勢
學者們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進行研究。大多數學者都是從宏觀層面未開展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方面。如徐華炳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的激勵作用、對學生情感優(yōu)化的陶冶作用、對學生道德升華的示范作用、對學生意志強化的促進作用等方面[13]。另一部分學者則從微觀層面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作用進行了深入探討。如李虹在《教師人格魅力對大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及塑造——以高校思政課教師為例》一文中,深入探討了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大學生人格養(yǎng)成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秦德勇等在《高?!皟烧n”教師人格魅力促進學生知行轉化探究》一文中,深入探討了“兩課”教師人格魅力通過理論教育、課堂展示、社會實踐等途徑對學生的知行轉化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五)對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路徑及策略的研究更加全面、合理
在對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路徑及策略方面,學者們紛紛提出見解,研究成果最為豐富,且日益趨向全面化、合理化??v觀已有的相關研究,大多數學者主要從教師方面進行探討,并提出提升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視野相對狹窄。如李香善認為,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一要強化個人道德修養(yǎng)與不斷進取的職業(yè)道德精神;二要強化科學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三要強化德育教學方法改革,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四要強化師愛的心理修養(yǎng);五要強化自身個性魅力及師表美;六要強化“實踐與反思”的策略修養(yǎng)[14]。研究視角的狹窄一方面使研究顯得偏頗,直接影響到研究的拓展,另一方面在一定意義上也削弱了研究的應用價值。針對上述不足,一部分學者開始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探討,拓寬了研究視野,使研究更加全面化、合理化。如林小陽認為,塑造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應做到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政治素質等六個方面;學校應做到嚴格教師任職資格準入制度等九個方面;社會的政府主體應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納入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加強領導,統(tǒng)籌安排,督促各地各高校落實好六個方面的工作;社會的家庭主體則應通過確立正確的家庭價值觀,搞好家庭管理和家庭協(xié)調等,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塑造自身人格創(chuàng)造合適環(huán)境[9]。
二、存在的不足與建議
學者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值得我們加以重視和提高。
(一)核心概念界定模糊,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魅力、教學魅力等存在諸多雷同
縱觀學術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研究,學者們對其概念的界定并不明確,多數學者簡單套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概念,來定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盡管有一些學者對其概念進行了界定,但還不夠科學、準確,概念本身未能突顯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特殊性,以至于這一概念不僅適用于一切教師,還與教師魅力、教學魅力等概念缺乏嚴格區(qū)分。如有研究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師憑借高尚的品德,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良好的心理品質,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優(yōu)美的言行舉止而產生的對學生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吸引力?!盵15]此外,學者們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魅力、教學魅力的研究存在雷同現象,即無論對它們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表現的分析,還是對它們影響因素、提升策略的探討,都存在較大雷同,這容易使人產生一種誤解:它們的研究是一回事或沒有本質區(qū)別。
筆者建議:一是明確界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概念,真正把握其特殊本質。明確的概念是開展研究的基礎和前提,我們只有將研究奠基于科學的概念之上,才能筑起牢固的理論大廈。二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魅力、教學魅力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切實把握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內在聯系。
(二)理論研究不深、層次不高
已有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表現、作用、提升策略等方面,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本質、理論基礎、產生根源等,則鮮有學者探討。目前,學術界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研究成果以普通級別的論文居多,高層次的論文較少,而相關的專著則幾乎沒有。低層次的重復研究,除了滿足職稱評審中的教改要求外,對研究本身并無多大益處。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建議應深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理論研究。理論研究能夠較好地揭示出研究對象的內在聯系和規(guī)律。理論研究的不足、不深,直接制約和影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應用研究。我們對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策略研究,取決于我們對其本質、影響因素、產生根源等理論知識的認識和把握,很難想象在沒有準確把握以上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提出卓有成效的策略和方法。
(三)宏觀研究、實證研究、可操作性研究缺乏
縱觀學術界已有的相關研究,學者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微觀研究較多,宏觀研究較少。如學者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問題的原因分析以及對其提升路徑和策略的探討,大多數學者都是從教師方面進行,缺少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方面的宏觀綜合研究。此外學者們的研究手段還比較單一,大多數研究都是基于理論思辨和經驗總結上的定性分析,而相關的實證研究、可操作研究比較缺乏。如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構成要素的研究,大多數學者都是基于理論推演上的應然分析,缺乏相關的實踐調研與驗證;關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策略研究,盡管學者們提出了諸多良好的見解,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應用研究,不利于實踐的應用和經驗推廣。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建議應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宏觀研究、實證研究、可操作性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僅關涉到教師自身,而且關涉到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等多個方面,對以上多個方面的宏觀綜合研究,有利于推動研究的科學化、全面化、合理化。加強實證研究,通過實踐調研發(fā)現問題,把握關鍵,探尋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策略,進而不斷增強理論研究的應用價值,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惠曉峰,馮菊香.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及其在教學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92.
[2]胡果文,李彩英.論“兩課”教師的人格魅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0,(8):62.
[3]劉風輝.塑造教師人格魅力提高“兩課”教學的實效性[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6):169.
[4]李德祥.論高?!皟烧n”教師的人格魅力[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175.
[5]王艷,任暉.淺談高校德育教師的人格魅力[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2):138.
[6]黃海蓉,陳石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道德人格魅力現狀與對策[J].瓊州學院學報,2010,(4):38-39.
[7]孫山,張?zh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邊緣化的表現、原因及應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20):82.
[8]郭飛.思想政治教師人格魅力問題研究[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12:10-11.
[9]林小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培養(yǎng)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0:30-32,33-43.
[10]李虹.教師人格魅力對大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及塑造——以高校思政課教師為例[J].集美大學學報,2012,(3):16-17.
[11]任忠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J].學理論,2011,(35):262.
[12]孟麗娟.思想政治課教師人格魅力探略[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07:2.
[13]徐華炳.“兩課”教師人格魅力的作用與塑造[J].太原大學學報,2004,(3):66-67.
[14]李香善.高校德育教師人格魅力對人才培養(yǎng)的影響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52-53.
[15]杜彩銀.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作用[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