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亞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李德亞
[教學目標]
1.品讀關鍵詞“好”字,理解文本內容,感知范進形象;
2.圍繞關鍵詞“好”字,探討小說主題及其深刻的內涵。
[教學重點]
緊扣“好”字,引導學生用對比手法理解文本及范進的形象。
[教學難點]
激活學生思維,探討小說的主題及其深刻的內涵。
[教學過程]
同學們,當你有機會走進合肥市安徽名人館時,定會驚嘆安徽真是人文薈萃、群星璀璨?。∑渲?,在文學藝術的天空中有一顆“星”非常耀眼,他就是清代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吳敬梓(PPT簡介)。而確定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杰出地位的是他用近20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在已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PPT簡介)。今天我們學習的《范進中舉》就選自此書的第三回。(板書課題)
1.找一找你認為最精彩的片段,說說理由。
預設:學生所喜歡的精彩片段可能是多樣的,如胡屠夫的叱罵、夸贊等,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文題從全文看,比較哪一段更精彩,從而引出描寫主人公喜極而瘋的佳段。
2.從第5自然段中找一個關鍵詞,說說理由。
預設:學生喜歡的熱詞可能是“噫”“中了”“好”等,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哪一個熱詞更能突出表現(xiàn)范進的思想情感活動。
范進中舉后喊出的“好”字,到底“好”在哪里?要求:小組合作,代表發(fā)言。
預設:范進中舉前后對比,經濟變“好”、地位變“好”、眾人對他的態(tài)度變“好”。(具體內容的對比,PPT顯示)
從熱詞“好”字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范進?
預設:有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為科舉考試而狂、學不成名誓不休、被科舉弄得神魂顛倒、因科舉走火入魔、醉心科舉功名、滿腦子升官發(fā)財功名利祿……
師生梳理,剔去不太契合的詞句,留下有效答案。
你認為范進癡迷的“好”是真正的好嗎?結合課后習題一,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個性化理解,不求答案統(tǒng)一,言之有理即可。
預設:若從世俗功利角度、從個人追求角度看,范進癡迷的“好”是真的好,是喜劇。若從人性健康發(fā)展角度、從人才選用角度、從社會國家進步角度,范進癡迷的“好”是悲劇。若從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看,這不是一個“范進”的悲劇,而是千千萬萬個“范進”式讀書人的悲劇,也是造成“范進”式讀書人形體和靈魂扭曲的科舉制度的悲劇,更是當時國家和民族漸趨衰敗的悲劇。
同學們,我們仿佛看到三百年前一個靈與肉都扭曲的讀書人正高舉著“科舉考試”的大旗,在眾人的慫恿下跳著可笑可憐可悲可嘆的變形舞。這不是一個人的獨舞,這是當時社會一群讀書人在悲哀地共舞。
三百年后的今天,我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欣逢偉大祖國的盛世,每天快樂地讀書成長。時代為我們施展才華、張揚個性提供了多彩的舞臺和多樣的道路,堪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要我們擁有陽光青春的心靈、全面發(fā)展的熱情,就一定會擁有異于范進中舉的真正的“好”!
閱讀魯迅先生的《孔乙己》,看看不能中舉的讀書人命運如何,與中舉的范進比較異同點。
(作者單位:安徽霍邱一中)
[責編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