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的負遷移影響及解決策略
鐘韜
摘要:客家方言作為語言變體的一種分支,有其獨一無二的音律,其在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勢必會成為一個影響因素,阻礙他們的言語習得,用遷移理論表示,即為負遷移影響。本文通過對客家方言以及英語語音系統(tǒng)的對比,分析出前者對后者產(chǎn)生負遷移影響的原因,并提出相關策略以降低此遷移影響的程度。
關鍵詞:客家方言;英語語音;負遷移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客家方言,俗稱客家話,是漢語的一種語言變體。使用這一語言的群體我們稱之為客家人,廣東的梅州被視為當下中國的客家都匯。作為一個客家人,筆者觀察到許多客家學生在學習英語語音時,常常會受客家方言的影響。例如,/n/和//兩個音標經(jīng)常會被混淆。一旦錯誤或者不標準的音標發(fā)音深植于學生的腦海中,不僅會阻礙他們對于單詞的記憶,也會對他們的聽說讀寫方面產(chǎn)生負作用,甚至打擊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一、客家方言的發(fā)展
客家方言作為漢語的七大方言之一,被廣泛應用于中國的南方客家族群、亞洲東部及東南部的一些國家,甚至是世界各地??图胰俗钤绲淖嫦却蠖鄟碜灾性貐^(qū)的河南、陜西一帶,并把那個時代的地方方言一起帶到了南方。很多古老的語言特征在現(xiàn)代客家方言中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譬如,客家語中音節(jié)尾塞音t、k、p依舊存在,而現(xiàn)代普通話中卻無法找到此類發(fā)音特點了。隨著近幾十年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及地區(qū)交流的日益頻繁,許多學者把目光從單方面研究客家方言轉移到將客家方言與多種外語進行對比分析。國外的一些學者也嘗試著去探索客家方言的特性,并為客家人能學好英語貢獻著自己的一分力量。這其中包含了學者唐納德·麥基弗在1905年出版的附有詳細英語發(fā)音標注和英文翻譯的廣東客家方言字典,還有蒙泰洛為客家方言而編寫的著作——關于客家方言在音韻學、句法學和詞匯學角度的語言學研究。
二、客家方言與英語語音的差異
從世界語言系統(tǒng)來看,客家方言與英語完全屬于不同類的范疇。前者屬于漢藏語系,而后者屬于印歐語系。
在翟時雨(2005)的著作中,他把梅縣的客家方言輔音歸類為十七種;而相對于客家語,英語涵蓋了更多的輔音,達到二十八種。從細的方面來說,它們在爆破音及塞擦音方面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首先,在爆破音歸類中,英語涵蓋了六個爆破音,且可分為清音和濁音,例如,/p/和/b/。相對地,客家方言中并沒有濁塞音,只有兩類清塞音,一類為不送氣塞音,包括/p/、/t/以及/k/,另一類為送氣塞音,有/ph/、/th/和/kh/。因此,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學生極易將方言中/p/、 /t/、/k/三個音與英語中/b/、/ d / 、/ g /三個音混淆。在塞擦音中,英語和客家方言各有兩種,前者為/t?/和/d/,后者為//及/thh/。/t?/和/d/分別是清音和濁音,而//是不送氣濁音,/tsh/為送氣濁音,所以,客家學生在讀/t?/、/d/兩個音時經(jīng)常無法準確發(fā)音。除了爆破音和塞擦音,邊輔音/l/也需要注意,因為,客家方言中的/l/只出現(xiàn)于元音之前,而英語中的/l/除了上述與客家語相同的規(guī)律外,還包含了另一個用法,即/l/用于單詞音標的末尾位置,如,單詞single、little。當然,客家方言輔音和英語輔音中也有個別相似的發(fā)音,例如,鼻音/m/和/n/,兩者語言中有著較相似發(fā)音音位,所以,客家學生對于它們的掌握相對其他輔音會較為輕松。
英語這種語言屬于具有語調(intonation)的語言,具體來說就是升調、降調、升降調以及降生調,具有很強的抑揚頓挫之感。相反的,客家方言不屬于這類語言,人們對于語句情境的區(qū)分主要靠的是語氣(tone)。根據(jù)李新魁(1991)的歸納,客家方言語氣音節(jié)可分為六種,分別是陽入(lower entering)、陰入(upper entering)、上聲(fall-rise)、去聲(falling)、陽平(lower level)以及陰平(upper level)。例如,Can you open the door?/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I’m a Chinese. 這三句分別是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和陳述句。而將這些語句翻譯成客家方言的話,就無法靠語調具體劃分這些語句了,只能通過語氣來辨別出不同的語言情境。
三、減少客家方言負遷移對策
首先,每一位英語教師應該加強自身在英語技能及語音方面的知識系統(tǒng)的完善,以防客家方言在英語習得中產(chǎn)生負遷移影響??图业貐^(qū)的英語教師大多數(shù)都是本地人,一方面教師們要自我消除語音方面的負遷移作用,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降低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受到方言影響的程度。而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前提是教師本身要有準確、流利的發(fā)音以及語音語調。
再者,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使語音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也可以組織一些小活動來增強語音訓練,例如,英文電影中對話模仿、繞口令等。語音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對于客家學生受負遷移影響產(chǎn)生的語音問題應給予足夠重視,特別是客家方言中常常出現(xiàn)的遷移音素,而不是花大量的時間去講授每一個音標,即要側重于兩種語言的語音音素差別的對比;另一方面就是不要把語音的練習孤立起來,而應把它們放進句子或文章之中進行訓練。
首先,客家學生應對英語的學習,特別是發(fā)音要充滿信心。客家方言像許許多多地區(qū)的方言一樣,在某些發(fā)音方面確實存在與英語有較大差異的地方,導致負遷移的發(fā)生,但這并不意味著無法改變。而實現(xiàn)改變的前提條件就是學習者主動地去摸索、比較方言與英語語音之間的差別之處,找到自身語音的不足,并通過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訓練提升和完善英語發(fā)音的目標。
另外,客家學生應進行系統(tǒng)的英語語音練習,并把重點放在聽力及朗讀方面。每天一定的聽力訓練量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英語語音的敏感度,學習者可以利用課本后附帶的光盤、磁帶以及一些英語頻道、電影來進行課內外相應的練習。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口語語音以及聽力的提高,客家方言區(qū)學生在閱讀時應重點關注英文發(fā)音中重音、韻律及抑揚頓挫各個方面的應用習慣和規(guī)律。
對于客家學生學習英語語音來說,客家方言的影響是最大的阻礙因素。在探索客家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影響的過程中,對于兩種語言在輔音、元音以及語氣、語調層面的對比將會幫助教師進行各種錯誤的分析,并探索解決客家方言負遷移影響的方法。語音是組成語言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筆者希望通過本篇文章對客家方言及英語語音系統(tǒng)的對比分析,使母語為客家方言的英語學習者對英語語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在英語口語方面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Maciver, D. et al.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Hakka Dialect as Spoken in Kwangtung Province [M].Shanghai: The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905.
[2]Mantaro J. H. The Hakkrr Dialect: A Linguistic Study of Its Phonology, Syntax and Lexic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3]李新魁.廣東的方言[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
[4]翟時雨.漢語方言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苑莉
高校教學
曹佳/中國民航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天津300300),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在讀博士(北京100089);苑輝/中國民航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天津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