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
【摘要】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指,涵蓋了語言交際的聽說讀寫的行為和語言的理解、積累、運用。因此,回歸本色的語文,要落實以學生為主體,實踐以語文為本體,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與運用言語交往活動形式——聽、說、讀、寫的形式的課程,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形成現代社會人必須具備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有效課堂;學習經驗;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原語文本色,追尋有效課堂,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唉乃一聲山水綠”—潛心“涵泳”,喚起體驗,追尋有效課堂
何謂“涵泳”?“涵”,《辭?!返慕忉屖恰俺两?;“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朱熹說:“學者讀書,須要致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弊屨n堂生長“冥思力”,其實是引導孩子們領悟語言文字背后所蘊含的真正意思。確實,語言的背后是家園,是永遠無法忘卻的記憶。只有學會站到文字后面,才會真正體悟到母語的“根”之情懷,才會真正得到心靈的蕩滌。
(一)凸顯語文意識,孕育課堂精彩
如《螳螂捕蟬》一文要求學生能復述故事,一般來說,學生能復述課文大概內容,但是對文本中關鍵的字詞,往往丟三落四,從而削弱了通過復述促進言語能力發(fā)展的功能。我便重組了這樣一個詞語板塊:
蟬 悠閑 自由自在
螳螂 拱著身子 舉起前爪
黃雀 伸長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彈弓 瞄準
吳王 攻打楚國 隱伏的禍患
前四組詞語勾勒了《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后一組詞語描述了少年借《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智勸吳王的歷史故事。兩組詞語,兩次復述,由于有核心詞語作為線索,有個構思的橋梁,學生記憶起來簡要、牢固,復述時準確、生動。更為重要的是,這一連串的詞語是伴隨著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植入學生記憶中的,具有情境性的。這些詞語因故事情節(jié)而結成記憶組塊,學生會憑借這樣的記憶組塊熟練地解讀與識記相似的故事,從而提高閱讀速度與閱讀能力。
(二)鏈接學習經驗,簡約不失內涵
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歌時,我大膽采用了“自助餐式學習菜單”教學法。學生熟讀課文之后,我出示了詩歌學習的“導學提綱”:
譯一譯:請你與同伴合作,解解詞語,譯譯句子。
析一析:請你品讀領會,交流內容,談談感受。質疑探究,答疑解惑。
誦一誦:請你有感情地朗讀,試著把詩歌背誦下來。
出示的閱讀“菜單”提示,為學生提供了品讀感悟理解、思考探究的方向。那是一節(jié)充滿師生智慧的課堂:學生或憑興趣、或憑特長、或憑個體的生活體驗與積累,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閃爍著個性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聚匯、交流、碰撞……在對話中,學生成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我則巧妙地誘發(fā)學生思維深處的潛能,引導學生說出真實感受和想法,使學生的爭論擦出思維的火花,而且在緊要處起著調控方向、導向重點的重要作用。
“導學提綱”引路的學習方式,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學習、體驗的機會,使各層次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感受到合作探究的欣喜。
二、“一樹花開滿庭芳”——多元解讀,倡導體驗,追尋有效課堂
教育家維果茨基說:“詞語教學,不是閱讀教學的點綴,而應貫穿于整個閱讀教學的全過程?!?/p>
《鹿和狼》一課的教學,我從檢查詞語的理解掌握情況入手,到聽寫重點詞語、積累理解關鍵的詞語,再到運用,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層層推進,直至催生出學生富有個性的表達,可謂別具匠心。
請看學生寫給羅斯福的信:
生1:總統閣下,首先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引狼入室計劃終于得到實施了。當然,去世的您當然會很高興的。現在您當年錯誤的決定早已作古,凱巴泊森林早已恢復了生機勃勃的景象。哎呀,狼來了,快閃。祝您快樂!一只正在被狼追殺的鹿。
師:這鹿可了不起,被狼追著,居然能毫不慌張地給總統寫一封信,在鹿這兒,“引狼入室”卻成了有功勞的一件事。
語文教學是極具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就是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個性表達的舞臺。尊重學生富有個人感情色彩的表達,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悟,才能讓學生的靈性得到綻放,增強學習語文的實效性。
三、“妙筆且抒個中情”—讀寫結合,深化體驗,追尋有效課堂
張志公先生曾指出:“語文教育肩負的任務不是單一的,但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語言學習,是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弊x寫結合,勢在必行,是追尋有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一)在經典語言處仿寫
一位語文教育專家說過:語文的學習,其實就是讓學生對課文規(guī)范的語言有效吸納后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本的語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和典范的句子,我們就不應該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而應該安排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如《山中訪友》一課的教學中,“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寫的,還有什么,你愿意和它打個招呼嗎?于是,學生和柳樹、小魚、小草、蝸牛打起招呼,依照課文表達方式寫話:你好,美麗的柳樹姑娘!你搖擺著你那修長的頭發(fā),是要我和你一起玩耍嗎?你好,活潑的小魚,你從水面一躍而出,是要我陪你一起游泳嗎?你好,嬌嫩的小草!你那人見人愛的樣子,使每個人都停下腳步,祝福你,愿你茁壯成長!喂,淘氣的小蝸牛,左爬右爬地在做什么呢?我看你無憂無慮,是散步中欣賞到了怡人的風景吧!
(二)在情感蓄積處改寫
于永正老師的《新型玻璃》教學令人歷久彌新,于老師在講完了五種玻璃的作用和特點后,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寫“玻璃的自述”進行改寫練筆。于老師以“我的自述”作為情感的聯絡點,仿寫以“我的視角”為支撐,調動起學生的心智。結合課文內容的改寫,因為有了濃濃情感的融合,就有了別樣的味道。學生改變了人稱,語言生動、活潑。將課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由仿到創(chuàng),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有效結合,自身情感的融合恰到好處,讀寫能力相互轉化,詮釋了語文課的精彩。
(編輯:陳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