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崑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課改活動的不斷深入,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以其學生的主體性、師生的互動性、課堂氛圍的活躍性等優(yōu)勢特點,已經刷新教學模式,日益成為人們接受和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而聲樂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將互動教學引入聲樂教學中是有其必要性和特殊性的。
【關鍵詞】互動教學;聲樂教學;教學模式
一、聲樂課程的特點及傳統(tǒng)聲樂教學模式的弊端
聲樂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建立聲樂知識體系,具備優(yōu)良的聲樂表達能力。聲樂課程的根本在于學生的演唱,而演唱水平的提高有賴于平常反復的操練,同時,它也與學生生理與心理等狀態(tài)相關,所以僅靠學習理論知識并不足以學好聲樂,因為聲樂課程的實踐性極強。過去的聲樂課多是以一對一的教學模式為主。近年來,在教學模式中出現了一對二、一對多等小組課和集體課,但根本的教學方式沒有發(fā)生轉變,仍舊是以教師的教為主,教師教學生發(fā)聲和演唱,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錯誤,考試時也是學生演唱,教師在一旁觀察和打分,彼此之間極少互動。在這種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中,教師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育態(tài)度及課程進程等方面都占據主導作用,這種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缺少師生間的互動,壓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要求。
二、互動教學在聲樂課堂中的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聲樂教學與其他教學的不同在于,它更注重學生對聲樂的感覺和技巧。如果教師在課程中單純講解,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對聲樂的感知,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課堂失去興趣,整個課堂也就彌漫著一種沉悶乏味的氛圍,課堂效果也就無從保證。而如果引入互動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這就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學生一旦開動腦筋思考,主動發(fā)問,其課堂氛圍必然一改過去的沉悶乏味,變得生動活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激發(fā)出來。
(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
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處于教學活動中的主動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而在互動式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處于平底地位,教師和學生互相配合,在這種配合的過程中,教師有如學生的朋友一般,對學生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探討和交流。面對這種輕松愉悅的學生過程,學生的心理壓力得到充分緩解,一改從前的被動聽取,而是更勇于和樂于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由此可見,互動教學有利于培訓學生的主體意識。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互動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主體性很好理解,但為什么說互動教學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呢?這是因為教學相長。教師在面對學生的提問和個性化的見解時,反而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靈感和啟發(fā),打開教育思路,并對所教授的內容進行更加廣泛的探索和學習,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另一方面,教學通過學生的充分表達,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發(fā)現學生更多的優(yōu)缺點,從而更好的因材施教,達到更理想、高效的教書育人效果。
三、互動式教學在聲樂課程中的運用策略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策略
創(chuàng)設情境策略包括設置疑點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等。
所謂設置疑點創(chuàng)設情境,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輕松達到更高效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設置懸念和疑點,緊抓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整個課堂互動中。
所謂運用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表演的方式將課程內容呈現出來。利用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這種方法尤其適合在教授故事性強的教學內容時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輕而易舉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望,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學生對所授課程內容的理解和印象。
所謂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即是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特點,結合聲樂課程的抽象性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聽覺和視覺盛宴,提高其審美能力,延展其想象空間,拓寬其知識廣度,加深其對聲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觀察學生策略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各種表情、神態(tài)、情緒,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時會感到興奮和急切,對所學知識全面理解時會感到坦然和自信,對所學知識有困惑和疑點時會表現出茫然和緊張的情緒,所以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捕捉學生的在學習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各種表情、神態(tài)、情緒,分析這種情緒產生的背后原因,給予其及時的贊揚或指導。關注學生的變化,能夠在第一時間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觀察法也是教師獲得學生的反饋方式的最直接、最快捷、最真實的方式。
(三)師生交流策略
聲樂教學中的交流包括語言交流和體態(tài)交流。師生之間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不僅能夠增進彼此的感情,還能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更好的開展教學。值得注意的是,聲樂教學中的體態(tài)交流尤其重要,教學中很多問題可以通過直接的肢體接觸得到更好的解決,例如,教會學生理解氣息的運用時,教師靠單純的語言講授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這時候讓學生用手觸摸老師吸氣時的身體反應,就能使學生更深刻直觀的感知和把握這一知識要領。這就是體態(tài)交流在聲樂教學中的特殊作用。
(四)教學匯報策略
互動式教學理論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還應適當安排教學實踐活動和教學匯報。在每學期舉辦幾次教學匯報,既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檢驗,更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對聲樂技能技巧都進行過不斷的教授與演練,但實際效果如何,就需要在藝術表演實踐中得到驗證。舉辦教學實踐活動和教學匯報則能夠更全面直觀的檢測學生對歌唱藝術的階段認知水平。定期開展教學匯報能夠檢測階段性的教學紕漏,以利于更好的改善教學方式。
四、結論
互動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伴隨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變化,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人才標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要尊重學生個性,承認學生興趣和性格的多樣化。這就要求教師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框架中走出來,拋棄因循守舊、循規(guī)蹈矩的教育方式,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協作的師生關系,使教學活動在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中展開,讓學生不是單純地接受舊知識,而是要在繼承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發(fā)現新問題,提出新理論、新方法?;邮浇虒W方法多種多樣,也各有特點,教員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特點靈活運用。對于聲樂課堂來說,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更新教學模式,推動聲樂課堂的發(fā)展,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浩月.互動教學在聲樂課堂中的應用與實踐[J].黃河之聲,2015 (13):14-14.
[2]高軍強.互動教學在高校聲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北方音樂,2015(7):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