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榮珍
摘 要:數學課堂呼吁學生的分享,一線教師也在積極實踐著各種各樣的數學課堂分享。但是,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都是有限的,課堂上的分享也就受到了限制。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可以采取各種對策,使低年級數學課堂的分享更容易,為數學課堂增效。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課程改革;分享;養(yǎng)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6-0067-01
隨著數學課程的改革,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突出。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分享則越來越占據重要地位,無論是“先學后教”“分享式課堂”,還是“無師課堂”,都是在強調學生的分享。學生的積極分享可以增加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提高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課堂分享卻不那么容易,學生自主性不強、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理解能力不足,表達不清晰等等,都讓教師們在實踐過程中感到困難重重。那么,低年級數學課堂分享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該如何化解呢?
一、分享類型更多樣
低年級數學課堂的分享可以使用各種形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成為課堂的主人。低年級學生可以結合學情、教學內容來安排分享,主要有整體化分享、模塊化分享和細節(jié)化分享等。(1)整體化分享。整體化分享,指的是整節(jié)課基本上都是學生按照慣用流程來進行分享。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整節(jié)課每個環(huán)節(jié)要做什么,如何分享。一般來說,可以分四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分享:提問式分享、個人化質疑、練習的分享、提升型拓展。(2)模塊化分享。概念課這種課型就適合“模塊化分享”,選取適合的模塊來開展學生的自主分享,避免全程分享造成的課堂低效化。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進行選擇,只在課堂的某些模塊進行分享展示。(3)細節(jié)化分享。像概念課的新授部分,我們即使不能在某個模塊全部進行分享,但依然也可以在某些細節(jié)來進行分享。比如,探索分析部分、新課小結部分等,都可以讓學生來進行分享。分享是一種態(tài)度,可以靈活地滲透在各個地方。
二、交流方式更靈活
(1)表達語言允許多樣化。1)規(guī)范化語言。在分享式課堂中,一般有一套規(guī)范化語言,如:“大家請聽我說”“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這些規(guī)范化的語言有助于課堂秩序的組織,我們教師應該提供范本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最基本的課堂分享的表達。2)兒童化語言。低年級學生更多使用的是不完整的、兒童化的語言,我們教師需要進行引導,但完全沒必要去進行否定。我們要抓住學生思維的本質進行肯定、分析,然后再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進行引導。3)個性化語言。我們面對的學生來自于各種家庭,成長的環(huán)境有各自的特點。那么學生的語言表達也有各自的特點,有個別學生的語言表達極具個性。所以,我們教師需要幫助解釋分析其發(fā)言表達,提煉出有效的思維成分。(2)評價要及時且方式多樣。1)及時評價。相對于語文教師的優(yōu)美和評價多樣化的語言,數學教師的評價總會顯得單調。所以,數學教師需要修煉教學語言,增加自身素養(yǎng),對學生的表達有針對性地進行及時評價,不求花哨,但求有效。如:“說得真完整,真是會傾聽呀”“思路很清晰,真愛動腦筋啊”“說得真好,角度很特別”“有進步,講得越來越好啦”……及時的評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分享表達欲望,從而提高學生分享的能力。2)方式多樣。除了教師口頭評價某個學生,也可以對小組進行評分,如加“傾聽分”“表達分”及“思考分”等。除了教師評價,我們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評價,對其他學生進行即時肯定和指出錯誤。這樣可以增加參與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更重視課堂分享,讓課堂分享的參與性進入良性循環(huán)。(3)增加生生互動。一般來說,我們會讓學生進行同桌、小組合作討論,來加強生生互動。但除了這樣比較固定的方式外,我們還可以采用其他的互動形式。如我們可以讓學生提問,再由學生自己叫其他學生進行解答。而且,教師可以和學生說清楚自己的意圖,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盡量叫沒回答過問題的學生回答。這樣,學生在互動中也會遵循教師的要求,集中注意力來選擇適合的同學。這樣的互動,有利于更好地進行課堂分享。
三、方式更有趣
(1)童話增趣。童話是低年級孩子喜聞樂見的,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增加童話元素。這樣可以使整節(jié)課是一個連貫的童話故事,其中蘊藏著數學知識。也可以只安排某些童話角色進入教學流程,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2)游戲加樂。各種數學小游戲也是低年級數學課堂中最受歡迎的形式。我們的分享式課堂也可以引入各種游戲,來吸引學生,增強學生的合作性、融合性。如:搶紅旗、數字對對碰、拍手游戲等。(3)激勵助力。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未完全養(yǎng)成,內在驅動力不足,格外需要外在驅動力來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了課堂上的評價、加分這種基本激勵外,還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比如,學得好的學生擁有某些事情的優(yōu)先權,或者學生的積分可以兌換獎品等。
低年級數學課堂的分享并不容易,在嘗試使用各種方法、對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探索適合的分享模式,讓分享來得更容易些,而不是只局限在某些形式的模仿上。這樣,我們的分享將會自然地開展起來,真正讓數學課堂提效,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毓佩.李毓佩數學學習故事·小學低年級[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7.
[2]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編輯部.百畝林生活課堂·友情篇:分享的快樂[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3]潘月俊,盧芳.小學生心理訓練[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