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
摘要:對于任何一位薩克斯管演奏者來說,發(fā)音也許是最值得研究的。想要獲得令人滿意的聲音,需要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方法,這也是高校薩克斯管專業(yè)教學與訓練的重點領域之一。然而,對于控制薩克斯管聲音的發(fā)音訓練,大多數(shù)只是限于單純的氣息和口型的訓練,這些訓練無法解決學生在演奏超高音、滑音與和弦音時所遇到的問題。泛音,是一切聲音相區(qū)別的根本,也是研究發(fā)音的核心問題。無論研究什么樣的發(fā)音技巧,歸根到底都需要控制好泛音的變化。本文就從泛音的本質和對發(fā)音的影響出發(fā),探討一下如何在高校薩克斯管專業(yè)教學中進行泛音訓練。
關鍵詞:薩克斯管 泛音 超高音 滑音 和弦音
一、什么是泛音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自然存在的音,無論是樂音或是噪音,都不是由一個頻率的音構成的。它包括了許多頻率的音,這些音有我們容易聽見的,也有不容易聽見的?;糁傅氖且粋€聲音中基本頻率的音,它是我們最容易聽見的那個音。泛音指的是除了基本頻率外其他頻率的音。
樂器發(fā)出的任何一個音,一般都不會只包含一個頻率,而是可以看作是若干個不同頻率的音的疊加。聲音的波形是具有周期性的,因此聲音可以分解成若干個不同頻率的音的有規(guī)律地疊加。這些“額外的頻率”都是基礎頻率的倍數(shù),這一基礎頻率就稱作基音,是它決定了這個樂音的音高。而那些“額外的頻率”則是泛音,他們以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假設某個樂音的基音為小字一組C,則第一泛音為小字二組C,第二泛音為小字二組G等等。如下圖:
二、薩克斯管的泛音
一把薩克斯管就是一個聲音的資源系統(tǒng),你可以從中獲得豐富多彩的聲音效果,這都可以通過改變泛音的強度來獲得。
熟悉薩克斯管音樂的人都知道,薩克斯管音樂主要分為古典與爵士兩種風格,然而這兩種風格的聲音特點卻非常的不同。這種不同一方面取決于所采用的樂器構造的不同,但主要還是取決于演奏者所采用的演奏技法的不同。對比古典薩克斯管和爵士薩克斯管的演奏,在口型、喉部狀態(tài)、以及氣息的應用方式上都有顯而易見的不同。而這些不同無疑都對泛音的強度產生了影響。
除此之外,薩克斯管樂器的構造決定了它較之于其它木管樂器有著更大的泛音變化的空間。在所有木管樂器中,薩克斯管的管體錐度是最大的,這使它具備了更多銅管樂器的特性。我們都知道銅管樂的音高變化是通過控制泛音來實現(xiàn)的。具體地說,當一個薩克斯管演奏者采用的氣息方式、口型、喉部狀態(tài)、甚至是含笛頭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時,泛音對聲音的影響較之于其它木管樂器來說將更加明顯。
在演奏薩克斯管時,當泛音的強度達到相對較大的程度時,基音就會變得模糊甚至消失。當基音消失時,我們就得到了一個比基音的音高更高的音。如果我們將這種演奏方法加以強化和應用,我們就學會了超高音的演奏方法。如果我們再將這種演奏方法加以展開和靈活應用,我們還可以學會滑音與和弦音的控制方法。從此我們可以看出,薩克斯管給了我們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和選擇余地,但也給我們的發(fā)音穩(wěn)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泛音練習
泛音練習需要我們每天都訓練,通過長期的摸索和體驗才能夠自如地掌握泛音的控制方法。這是我們更好地掌握和應用超高音、滑音與和弦音的基礎。下面筆者介紹一組練習方法:
演奏低音降B,在不改變指法的情況下,演奏出一個泛音并消除基音和其它的泛音,由低到高分別演奏出:降B(基音)——降B(高八度)——F——降B(高兩個八度)。
四、技術動作對泛音的具體影響
泛音的控制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只有演奏者全面地認識自己的技術動作并通過系統(tǒng)的練習,才能夠達到自如地控制泛音。影響泛音的個人要素有氣息、嘴型、口腔與喉腔的狀態(tài)。
(一)氣息與泛音
對于管樂演奏者來說氣息是演奏的根本,而呼吸則是氣息的最主要的表現(xiàn),但這并不意味著呼吸是氣息的全部。氣息所涵蓋的內容是更加抽象的,它包括呼吸的效率、呼吸的節(jié)奏、氣流的速度。通常人們的呼吸是不會考慮如此精確的,只是憑借自己的本能在呼吸。而對于一位薩克斯管演奏者來說,呼吸就不能只是自身身體本能地體現(xiàn)了,需要更多的考慮和控制。
氣息對泛音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氣流的速度上。氣流是快速還是慢速通過笛頭進入樂器管體,會影響到哨片的振動頻率。這些影響都會使泛音產生明顯的變化。我們都可以自己嘗試來驗證這種說法。在自己不改變嘴唇形態(tài)、口腔與喉腔狀態(tài)的情況下,將氣流速度加快和減慢會得到不同的音色,這種“不同”的本質就是泛音強度的變化。
從以上的敘述可以看到,我們在演奏的過程中如何通過氣息來控制泛音,其最關鍵的一點在于如何控制氣流的速度。
(二)嘴型
嘴型主要指的是嘴唇肌肉的運動方式、下顎的用力大小和在笛頭上的位置。嘴型的變化對泛音的變化有直接和明顯的影響,這些影響比其它方面的影響更容易被演奏者所察覺。
1.嘴唇肌肉的運動方式
著名薩克斯管演奏大師克勞德·德朗爾(Claude·Delangle)曾提出,正確的口型就如同吹口哨的狀態(tài)。關于這種說法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吹口哨時的口型是怎樣的?
吹口哨時嘴唇四周的肌肉是向中心運動的,主要用力的是位于嘴唇兩側的肌肉。將一根手指放在自己的嘴角,然后做吹口哨的姿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嘴角的肌肉會帶動手指向嘴唇的中心運動。與此同時,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嘴唇上方和下方的肌肉幾乎是沒有向如何方向運動的。
這樣的嘴唇肌肉運動方式到底有哪些好處?其好處主要體現(xiàn)在給予了哨片更多的振動空間。如果嘴唇是上下用力,會使哨片被死死的壓在笛頭的刮面上,哨片將被過分的限制從而喪失振動的空間。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要想通過口型獲得富有變化的音色,其關鍵在于哨片在你的口中有多大的振動空間。當哨片只有一個十分有限的運動范圍時,聲音就變得沒有活力了。
哨片運動范圍的不同直接影響了泛音的強度,最終導致了聲音的差異。如果哨片的運動范圍足夠大,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控制來獲得多樣的聲音。但是如果哨片的運動范圍太小,那么控制的余地就沒有了。
這樣的口型需要強勁的氣息支撐作為其前提。因為當嘴唇肌肉放棄上下運動后,哨片所受到的壓力變小了,哨片與笛頭所形成的實際開口就相對變大了,這最終導致需要更強勁的氣流作為支撐。
2.下顎的力量使用
當嘴唇實現(xiàn)左右用力后,在氣息的有力支撐下,下顎適度的力度調節(jié)可以獲得豐富的音色變化。出現(xiàn)變化的原因是改變了哨片在口腔中的運動幅度和頻率。
當下顎用力加大時,哨片承受到的壓力加大,哨片與刮面的距離和與反射面的距離縮短,最終會導致聲音頻率提高、振幅縮小。這時泛音的強度會提高,更容易奏出超高音。
當下顎用力減小時,哨片承受到的壓力減小,哨片與刮面的距離和與反射面的距離加大,最終會導致聲音頻率降低、振幅加大。泛音會在這時減弱。
3.嘴唇在笛頭上的位置
嘴唇在笛頭上的位置是以下嘴唇接觸哨片的位置為基準的。對位置的考慮,其目的是明確哨片在口腔中的振動面積。哨片在口腔中的面積越大,聲音的泛音變化就越多,音色的變化就越豐富;反之變化就越少。但是哨片在口腔中面積越大,對于聲音的控制也就越困難。特別是在演奏低音時,如果含笛頭太多低音將很容易吹成泛音。所以,笛頭含多少需要結合自身的演奏體會來確定。
(三)口腔與喉部的狀態(tài)
口腔和喉部的空間就如同輸送空氣的管道,管道的大小影響了氣流的速度。無論是口腔還是喉部,它們的空間大小都可以由舌頭來控制。壓下舌根,既可以擴大口腔空間,也能夠感受到喉部的張開。
氣流速度對泛音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特別是在演奏超高音的時候,其成功的關鍵就取決于此。當演奏超高音時,舌頭需要提高位置,這使得口腔與喉腔空間變小。為的是使氣流速度加快,猛烈沖擊哨片致使其振動加快,并加強泛音。而當演奏低音時,口腔與喉部需要微微張開擴大其空間,氣流變慢,哨片振動變慢,從而消除明顯的泛音。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古典和爵士薩克斯管演奏者在這個方面有明顯的不同。古典薩克斯管演奏者普遍口腔與喉腔空間更小,而爵士樂薩克斯管演奏者則相反。而這也許就是兩者間最明顯的技術差別。
五、結語
在實際情況中,演奏者對泛音的控制是各式各樣的,即便是不知道這一概念的初學者,在不自覺中也有他自己的控制。控制泛音時,需要演奏者結合自己的風格傾向、樂器裝備的情況和自身的技術特點,嘗試多種多樣的變化。只有這樣才可以發(fā)掘自身在聲音表現(xiàn)方面的潛力。
參考文獻:
[1][美]大衛(wèi)·里布曼.探究富有個性的薩克斯管的聲音[M].李雨生,劉柳譯.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2][美]尤金·魯索.薩克斯管的高音[M].美國:MMB MUSIC,Inc.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