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強 陳希 徐莉 宋軍輝 崔青山 王小霞 王秋菊
榮譽軍人是國家的功臣,是國民的英雄,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努力提高榮軍的醫(yī)療衛(wèi)生建設是我們每一個醫(yī)療工作者應盡的義務。為了了解榮譽軍人到榮軍醫(yī)院的康復情況,我們特意進行了問卷,了解榮譽軍人的生活及心理情況,為提高其醫(yī)療保障水平提供依據。
1.1 調查人群 某康復醫(yī)院29名評殘等級為3級的榮譽軍人,最大年齡84歲,最小年齡24歲,年齡平均56歲;住院時間最長62年,最短2年,入院時間平均38年。本次參加測評人員1級傷殘22人,2級傷殘4人,3級傷殘3人;單身16人,結婚13人;男性27人,女性2人,對29名榮譽軍人以問卷的形式進行焦慮自評量表測評。
1.2 量表簡介 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系William W.K.Zung于1965年編制的,為自評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狀態(tài)的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
1.3 評分標準 SDS由20個陳述句條目組成,每一條目相當于一個有關癥狀,按1~3級評分。SDS評定的抑郁嚴重度指數(shù)按下列公式計算:抑郁嚴重度指數(shù)=各條目累計分/80(最高總分)。指數(shù)范圍為0.25~1.0,指數(shù)越高,抑郁程度越重。指數(shù)在0.5以下者為無抑郁;0.5~0.59為輕微至輕度抑郁;0.60~0.69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為重度抑郁。
調查共29人,有效問卷28份。抑郁嚴重指數(shù)為(9.67±0.12),總均分為(42.54±0.53)。小于0.5的無抑郁情緒為10人,占36%,有抑郁情緒為18人,占64%,其中0.5~0.59輕微至輕度抑郁為6人,0.6~0.69中至重度抑郁為10人,0.7以上為重度抑郁的為2人(表1)。
表1 抑郁自評量表結果分析
榮軍醫(yī)院是由政府民政部門管理的優(yōu)撫醫(yī)院[1],主要任務是收治孤身一人、離不開醫(yī)療護理服務的1~3級傷殘軍人集中供養(yǎng),辦院宗旨是全心全意為傷殘軍人服務,辦好榮軍醫(yī)院,提高供養(yǎng)質量是民政部門優(yōu)待撫恤工作的重要內容,事關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這些人員的預后如何,是我們醫(yī)務人員關注的重要問題[2]。抑郁癥是以思維遲緩、情緒低落、悲觀、被動及自覺全身不適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心理疾病,不僅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近年來,抑郁癥的患病率急劇上升,病死率大大提高,成為各類精神疾病之首[3]。有關資料表明,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治療在抑郁癥患者的康復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經過我們調查,榮譽軍人到當?shù)乜祻歪t(yī)院治療,從調查數(shù)據可看出有抑郁癥的占總人數(shù)的64%。其中中至重度抑郁為10人,重度抑郁的為2人。根據結果,可見比例還是偏高。為了減少發(fā)生率,我們可采取措施如下:①小組心理干預。有文獻顯示,此方法可明顯改善抑郁人群的心理狀態(tài),在實施階段要結合患者的人生經歷、重大變故、生活環(huán)境等分析其抑郁程度并給予不同的干預措施[4]。②認知行為治療。讓患者真實的評價困擾自己的事情,改變以前曲解的認識,用新的觀念取代舊的不良認知[5]。藥物治療雖然也可以緩解患者的情緒,但效率不高,容易復發(fā)[6]。③輔助治療。在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的同時,可采取文體娛樂活動、放松訓練、定期健康教育等方式,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正確、積極的認識,調查患者的配合度,消除對抑郁的恐懼心理,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力[7]。
該榮軍醫(yī)院歷史悠久,在長期服務中形成了一些獨特的干預方式,針對性強且行之有效。如:①充分發(fā)揮集中供養(yǎng)優(yōu)勢,提供融入社會途徑,如成立歌舞團、傳統(tǒng)教育宣講團、開辦綜合福利廠等積極組織榮軍參加各種社會活動。②定期組織輪椅競技、象棋、撲克、軍棋、釣魚、套圈、猜謎、外出旅游等活動活躍生活,提高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改善情緒。③鼓勵榮軍自強有為,為社會做奉獻,如自己創(chuàng)業(yè)開辦企業(yè)、自學書畫、組織“書寫人生”活動以增強自信。④借助黨和政府關懷、領導關心、社會各界關愛、干部職工“為奉獻者奉獻”貼心服務,增強榮譽感和幸福感等方法進行干預,有效減輕抑郁情緒的產生[8-10]。
軍人擔負著我國重要戰(zhàn)略地勢的保障任務,隨著維穩(wěn)處突的責任繁重,繼而發(fā)生的傷殘情況也不可忽視,重度傷殘榮譽軍人在榮軍醫(yī)院期間需要醫(yī)療機構高度重視,要加強醫(yī)療保障、心理干預,降低抑郁癥患病率。加強全心全意為傷殘軍人服務的辦院宗旨,辦好榮軍醫(yī)院,提高供養(yǎng)質量是民政部門優(yōu)待撫恤工作的重要內容,事關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
[1]張迪,趙雁豐,武小梅.國外軍隊健康教育特點及對我軍健康教育的啟示[J].中國健康教育,2012,28(12):1055-1058.
[2]李進,周傳華.某部120名官兵評殘情況調查[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3,21(3):196-197.
[3]齊文博,劉錫亮,劉麗華.心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內科,2014,6(9):287-288.
[4]何玉清,盛久靈,陳郁鹽.小組心理干預對住院抑郁癥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11):1635-1636.
[5]郭克,王秉康,賈俊平,等.抑郁癥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J].中國臨床康復,2002,6(23):3522-3523.
[6]Rodgers M,Asaria M,Walker S,et al.Theclinical e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 tiveness of low-intensi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relapseafter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J].Health Teehnol Assess,2012,16(28):120-130.
[7]周維春,李嬌.小組心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伴焦慮抑郁病人的干預研究[J].護理研究,2009(33):56.
[8]武寧強,王奇艷.抑郁癥殘留癥狀與復燃的關系[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4(1):16-18.
[9]徐之明,劉衛(wèi),王常有,等.軍隊健康教育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的思考[J].醫(yī)學動物防制,2003,19(4):218-220.
[10]燕穎軍,劉天鵬,賈慶軍,等.衛(wèi)生士官《軍隊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實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5):69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