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黎明
摘 要:隨著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性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性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通過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探討,提出了音樂教師在互動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以加強課堂教學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指導方法;教學效率;師生互動
一、音樂教師互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缺乏自制力,因而課堂紀律常常難以控制
音樂課堂最常見的現象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睡或者說話開小差,注意力難以集中,直接導致初中歷史課堂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甚至迫使教師課堂上不斷強調紀律:“不要講話”“要注意聽講”等。
2.音樂教學指導方法單調
只重視聲音形式、不注重內心體驗,只重視表面的技巧、不重視樂譜和字里行間的情感內含,勢必會將學生的音樂學習之路帶偏,誤導學生學習音樂只是如此這般單調乏味,毫無美感。
二、加強課堂教學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1.構建師生課堂互動的理想環(huán)境
理想的話語環(huán)境是主體間進行有效交往、尋求共識的基礎,是所有交往主體必須首先承認和接受的先在條件。師生之間的相互認識和了解是構建理想話語環(huán)境的首要條件。師生雙方共同構成了課堂教學過程的主體,師生間的互動和交往是以彼此的相互了解為前提的,只有師生相互了解,知道彼此的需要和愿望,才能使互動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實現文本課程向體驗課程的轉變
課程是開展師生互動的載體,而當前初中階段的音樂課程主要還是強調知識的客觀性、中立性和普適性為特征的知識觀以及強教師絕對權威為特征的主體觀為理論依據而構建的。這種課程是一種文本化的課程,強調知識的固定性、教學的傳輸性和單向性。主體性理論過多依賴于文本課程,而主體間性理論則強調建構體驗課程。體驗課程強調知識的多元性、生成性、有機性和情感性,克服了傳統(tǒng)課程對學生主體性的壓制,使師生的主體間性得到彰顯,促進了師生互動的和諧開展。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目的的重點也由重視學生知識掌握逐漸轉變?yōu)橹匾暟l(fā)展學生主體性,而師生互動正是發(fā)展學生主體性最有效的途徑。由于師生互動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過程,具有極大的復雜性和多因素性,同時也由于筆者的研究取樣較小,研究時間、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局限,使得對中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研究深度不夠,有待在老師的幫助下,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做進一步的研究,不斷完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戈德蓓.淺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問題的完善[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