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 傾聽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素質(zhì)。因此,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它不但要求學生“聽見”,還要求學生對所聽的內(nèi)容進行欣賞、理解、批判等處理。作為教師的我們應(yīng)該有一種前瞻性——從小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而且對學生以后走入社會將是一種財富。相信,學會傾聽的孩子會更有智慧,更有修養(yǎng)。
【關(guān)鍵詞】 語文課堂;傾聽;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1
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動進行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人們的各種交往方式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一連串的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人有約一半的時間在聽,聽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小學生的主要任務(wù)是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種學習方式,都是以“會聽”為必要前提。因此,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這里所指的“傾聽”又比前面的“聽”要更深一個層次:它不但要求學生“聽見”,還要求學生對所聽的內(nèi)容進行欣賞、理解、批判等處理。
一、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能力是人們?nèi)粘_M行交際的重要手段。人際交往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會傾聽。善于傾聽是進行對話的保證。傾聽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tài)度,是尊重他人、與人合作、友善待人、虛心求解的心態(tài)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因而,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該有一種前瞻性--從小培養(yǎng)學生傾聽,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而且對學生以后走入社會將是一種財富。
由于學生年齡小、心理發(fā)育不成熟,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我們不能靠硬性灌輸,應(yīng)在和諧的氣氛中滲透,通過講道理、擺事實讓學生明白“聽”是一種本領(lǐng),讓學生腦中有一種“傾聽是重要的”表象。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體驗的增多,學生就會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二、營造安靜和諧的傾聽氛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有著很強的向師性,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那么作為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名耐心的傾聽者,只有善于傾聽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傾聽習慣的學生。教師有效的傾聽,可以幫助學生傾訴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得到表達的機會,享受表達的愉悅;教師有效的傾聽,能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器重,認可和尊重,能激起學生發(fā)言的欲望。1、做到聽懂學生的心聲
教師在與學生對話時,應(yīng)該面帶微笑,用眼睛注視著對方,聽的過程中,還在點頭示意對方“我聽懂了”。無論學生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明白了還是語無倫次,教師都要專注地傾聽,不能有半點不耐煩,偶爾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斷學生的發(fā)言。努力在傾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困惑的焦點、理解力的偏差、創(chuàng)新的觀點、有價值的批評。長此以往,教師總是以一幅專心致志地聽別人講話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耳濡目染,學生也會模仿老師的樣子傾聽。
2、適時恰當?shù)卦u價學生
小學生的情緒色彩很濃,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常常由于興奮,不聽同學發(fā)言而大聲說話。因此,我常常有意坐到“聽眾”中間和孩子們一起聽,讓他們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在傾聽學生發(fā)言的時候,我注意環(huán)顧四周,以了解學生聽的情況,并對聽得認真的孩子及時表揚,對聽得不認真的學生及時提醒。這樣,既表揚了認真聽的學生,又給其他同學指明了努力方向。低年級的孩子模仿意識強,往往表揚的是一個,受益的是一大片。
3、注重平時的接觸、交流
教師平時在課外也應(yīng)用欣賞的心去聆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才能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明白他們的需求,認同他們的觀點。一些不同的見解、希奇古怪的想法,更應(yīng)得到教師的尊重、理解和鼓勵,不能輕易否定或不加理睬,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并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對話。
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fā)傾聽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傾聽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能夠真正懂得如何進行傾聽。然而對這些活潑,好動的兒童來說,傾聽是一件很枯燥的事,那如何讓學生覺得其實傾聽也是一件趣事呢?這就需要教師想方設(shè)法為傾聽尋找和創(chuàng)造樂趣。
1、利用教材激發(fā)興趣
新教材中,引入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如“淘氣貓””笑笑””智慧老人”和“機靈狗”,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提供了許多故事情節(jié),如同學們?nèi)ヒ按叮诓莸厣献胶?、看到叔叔摘向日葵、池塘里的動物游玩等。上課時,我我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同時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jié)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或謎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運用兒歌組織教學
兒童喜歡唱兒歌,教學時可自編兒歌激發(fā)學生興趣、組織教學。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jié)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在教學時,經(jīng)常變換兒歌,能消除學生厭煩心理、維持課堂紀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讓學生的傾聽能力不斷加強
1、細化要求
上語文課時可以這么做:在學習每篇課文時,初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安排通讀課文的步驟,幾個同學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在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讀錯字音,多字少字的現(xiàn)象畫下來,等同學讀完后指出。還可以采用一人讀大家聽的方式,聽的同學如果聽出同學讀錯了,可以隨時指出錯在哪兒并改正再接著讀。日積月累,學生傾聽別人講話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2、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想采用兩人合作比較理想,一人講,一人聽,分工更加明確,也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角色。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建議,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相互傾聽可以了解他人對問題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擺脫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也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當然,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昔養(yǎng)成的,除了課堂這一實施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外,課外也是學生培養(yǎng)傾聽習慣的好場所。我們可以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讓家長注意觀察學生在家里傾聽情況,及時糾正不良習慣。這樣家校共同引導,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也就不難了。讓我們共同能力,使學生們聽出聰明的頭腦,聽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