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杰
【摘 要】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滲透到各學科教育中去,體育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德育已成為當今學校教育的重點,文章從體育教學中德育的目的任務、以及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的特點和途徑等方面進行闡述。為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 鍵 詞】 體育教學;德育;素質教育;滲透
中小學時代是學生發(fā)展身體,增長知識的黃金時代,也是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在學校教育中把學生的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tǒng)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學校體育既要育體,還要育心。在德育成為學校教育重點的今天,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學生德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體育教師在日常的體育教學工作中,必須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怎樣有效地進行德育,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育教學滲透德育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體育與德育、智育緊密結合,除擔負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外,還擔負著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一種形式,它具有雙重性,跟其他學科教學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講授體育理論知識的室內課,又是傳授體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課,所以體育教師應根據(jù)體育教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國的體育教學目標是: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wèi)生、保健知識教育,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心身發(fā)展,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通過體育教學把學生的身體鍛煉和社會責任感相聯(lián)系,教育學生熱愛祖國,樹立群體意識,培養(yǎng)組織性、紀律性,集體榮譽感和經常鍛煉的興趣與習慣;發(fā)展學生個性,鍛煉意志,培養(yǎng)勇敢、頑強、朝氣蓬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以及文明的行為,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
其他學科的思想品德教育多以說教為主,多運用講授法、談話法、講座法、讀書指導法等方法,而體育課教學則是寓思想教育于身體活動中,多通過練習法、游戲法和矯正法等多種方法進行。由于青少年活潑好動,喜愛體育活動,因而他們的思想行為、個性、愛好、意志品質等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來,這樣教師可以抓住有利時機,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二、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表現(xiàn)形式
(一)德育在體育教學內容中的體現(xiàn)
德育在體育教學內容中隨處可見,如田徑運動可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集體性的體育項目,可培養(yǎng)組織紀律性和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機智靈敏的應變能力;體操、武術等項目,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勇敢、沉著、機智、果斷和自控能力。各種體育游戲教學,如“通過敵人封鎖線”“炸碉堡”等游戲可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這些教學內容會時不時地對參加者的思想品德的提出嚴峻的考驗。如長跑時出現(xiàn)“極點”,是堅持下去還是半途而廢,在比賽中對方進行侵人犯規(guī)時,是毫不計較,還是“以牙還牙”;集體配合不夠默契,比賽失利時,是相互鼓勵,還是相互抱怨;裁判誤判時,是寬容大度,還是“斤斤計較”;比賽節(jié)節(jié)勝利時,謹慎從事,還是驕橫自大等。在整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本身就在不斷地實現(xiàn)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及個性的培養(yǎng)。
(二)德育在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中的體現(xiàn)
體育教學一般都在體育場、館內進行,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活動內容也比較廣泛。如果沒有一定的規(guī)范限制就難以進行教學。因此在體育課堂上,課前整隊集合,體育委員向教師報告人數(shù),隊列、隊形的合理調動、變換、隊列練習,組織學生布置、收拾器材;練習過程中同學之間的相互保護與幫助等都具有具體的要求,這些在組織的過程中都蘊含著生動的德育教育因素。顯而易見,這些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迅速、整齊、遵守紀律、吃苦耐勞等優(yōu)良品質。對培養(yǎng)學生遵守社會生活的各種準則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從而加強其組織性和紀律性,使其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優(yōu)秀品德。
(三)德育在體育競賽活動中的體現(xiàn)
體育教學活動經常采用競賽,評比和獎勵優(yōu)勝等方法。競賽能夠激勵青少年學生力爭上游,奮勇拼搏的競爭精神;評比能使學生較容易地意識到個人的努力程度將影響集體榮譽以及集體榮譽給其帶來的影響,使學生會自覺協(xié)調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榮譽感;體育比賽對優(yōu)勝者的獎勵能夠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使他們飽嘗勝利果實的喜悅和對未來充滿希望。同時又能使失敗者具備戰(zhàn)勝困難、不甘失敗、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質。
三、體育教學滲透德育的方法
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要注意教學與德育的結合點,要根據(jù)體育教學的特點以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
(一)結合課堂常規(guī)進行教育
課堂常規(guī)是在教學中必須遵守的,它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必須加以制度化,是培養(yǎng)學生的好思想和好作風,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和組織紀律教育的一條十分重要的渠道。通過課堂常規(guī)的貫徹落實,如嚴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可使學生逐步形成遵守規(guī)章制度和熱愛集體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質。
(二)結合不同的教材內容和特點進行教育
體育教材的內容很廣泛,而每項教材都有其鮮明獨特的教育性,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內涵,結合不同的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教育方針。如通過理論課中中國體育運動發(fā)展史、奧運會、名人與體育的講述,使學生了解中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黨的領導,離不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為“振興中華,實現(xiàn)四化”而奮斗;進行隊列練習時,就應突出遵守紀律、嚴肅認真、步調一致的教育;通過各種球類比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互相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田徑項目應著重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難、堅忍不拔的精神。為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當深入鉆研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的思想性,結合學生特點確定德育滲透的具體任務,制定相應措施,以確保德育滲透任務的完成。
(三)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體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活動進行情感、意志、興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師只有以情感人,才能產生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這時,德育的內容才能在學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覺地被接受,還能被轉化為學生自身迫切的要求。德育只有在這種和諧、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學氣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運用合理的體育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進行教育
根據(jù)課的內容、任務、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優(yōu)化教學方法、組織形式,使其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身體活動意識的實際相結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如教學中運用啟發(fā)式教育,教師在講解示范中,主要闡述動作技術的要點和難點,講清動作技術的完成過程,讓學生獲得基本知識,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和練習。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精神,使學生的思想活動在教學中呈現(xiàn)積極狀態(tài) 。又如,同樣是體操隊列、隊形教材,采用“兵營”式和“觀摩、匯報、評比”式的兩種組織教學形式,后者符合學生集體榮譽感和積極參與的競爭意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遵守紀律的行為習慣。課堂中,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xiàn),又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于把學生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意志和行為結合起來,利用課堂的組織教法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教育。
(五)結合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滲透德育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是其思想活動和個性情感的真實寫照,學生在活動中,各種行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顯露出來。為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各項體育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和心理狀態(tài),通過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教育、疏導。如在課堂中,常有學生在同一活動中,在同樣的條件下,有(下轉65頁)(上接63頁)的學生可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頑強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學則可能表現(xiàn)出不負責任、怯困難等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及時進行表揚或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還應針對青少年具有較強表現(xiàn)欲的心理特征,熱情地激發(fā),耐心地引導,使其個人英雄主義行為逐步朝著集體主義精神升華和內化。
(六)結合偶發(fā)事件的處理進行教育
教學過程中,偶發(fā)事件時有發(fā)生,教師應及時、充分地利用偶發(fā)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在籃球比賽中,有個別學生摔倒后,立即爬起來繼續(xù)參加比賽的生動事例,及時給學生以恰當?shù)墓膭钆c表揚,這對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為集體爭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對偶發(fā)的不良事件則指出要害,給予適當?shù)呐u又能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
(七)突出教師的表率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鍵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為教師除了要具有扎實深厚的理論基礎、專業(yè)技能和強烈的“敬業(yè)精神”外,還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教師應舉止大方、談吐文明,教學中,講解清楚、示范規(guī)范、言行一致,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體育和德育雖然分屬不同的教育領域,但它們之間有很多互相補充、互相影響的地方,體育教學中的德育,關鍵要靈活多樣,結合實際,因勢利導,這樣自然會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教育過程中,德育要與體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寓德育于教學活動中,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利用教學中鮮明的動態(tài)性與群體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結合教學的實踐去具體化、形象化地進行教育引導,使學生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習慣,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鎖田. 淺議體育課與德育教育[J]. 科學中國人,2015(7).
[2] 張明杰. 論德育與體育教學的關系[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3).
[3] 王培彥.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中國校外教育,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