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存芳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觀察,只有詳細地了解小學生的內心需求,了解學生的性格秉性,結合多方面因素進行教學,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任務目標。所以,教師要加強對自身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而且還要加強對心理學知識的掌握,想盡各種辦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教學;心理狀態(tài);教學質量
作為從事教師行業(yè)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yè)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要掌握部分關于心理學的知識內容。因為透過人的心理需求,教師可以詳細地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而有助于教學指導。心理學主要講述的是透過人類及動物的行為表示出具體的心理狀態(tài),其被應用于很多領域當中,也適合正常的生活實踐當中。將心理學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助于數學教師以此作為教學依據,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1.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式學習
近幾年來,我國對教育的發(fā)展作為我國未來發(fā)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全社會都提高了重視程度,渴望我國社會得到快速發(fā)展,缺乏不了人才的供給。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普遍存在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也就是說學生看似都在努力的、認真的學習,可都是來自于外在的壓力,有家庭的、學校的、教師的等等。這些都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從而使得學校失去了教育的初衷。這都歸結于我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其往往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進行教學。也就是說,教師站在講臺前授課,學生被動式的坐在下面聽,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提不起興趣,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2.以教材為主,講究題海戰(zhàn)術
我國延續(xù)了幾十年的高考制度告訴我們,應試教育的重要性充斥著每個家庭以及社會各部分人群。教師以書本知識為主,學生以教師所講、書本內容為主好好學習,是永遠不變的戰(zhàn)術。教師訓練學生掌握知識的手段無非就是題海戰(zhàn)術,大量做題,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學生經過長時間的洗禮,大腦中形成了單一式的學習思維模式,反而起不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可能還會起到反作用,使得學生產生了厭煩心理,不愿意學習。
二、運用心理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之策略
1.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加強對學生的肯定
根據有關心理學統(tǒng)計,人在學習和生活中,內心的需求都是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和支持,這種情況會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這種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會更加的強烈,所以,教師要學會恰當的肯定他們。比如,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適時地表揚學生,這里不僅是表揚課堂表現積極、學習認真的學生,也要表揚那些改善最大、進步最大、潛力無限的學生等。另外,教師表示對學生的肯定也不只是通過語言表達,也許一個眼神或者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可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2.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程度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關心理學調查顯示,當人們對某件事情產生了濃厚興趣的時候,才能真正對這件事情認真起來,投入足夠的信心研究此事,從而得到良好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學也不例外,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與長方形和正方形建立一個聯(lián)系,比如,讓學生區(qū)分哪些是長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這樣就將學生帶入了生活情景當中,脫離了復雜的書本內容,更加簡單、全面、形象地分析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區(qū)別,然后再通過教師進行總結,從而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使得教學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由于小學生受到年齡小的限制,使得很多方面都不夠成熟,尤其是心理還沒有發(fā)育成熟,這樣就使得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往往都隨情感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小學生往往存在喜歡哪一門學科的教師,往往哪一門學科的成績或者課堂表現總是最好的,或者進步空間也是最大的,這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因此,教師要努力讓學生喜歡上自己,加強對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能夠贏得學生的信任,樹立教師的威嚴,讓學生產生既愛、又怕的復雜情感。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自身的一言一行作為示范,成為學生未來成長過程中的向導,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要打罵學生、不要體罰學生,要善于表揚學生,但是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不孝順的學生典范。要建立一種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從而促使學生熱愛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不僅有助于教師教學管理,而且還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關注對學生心理需求的狀況,了解學生的各種需求,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以此作為教學依據,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鳳琴.利用數學教材中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職欲望[J].考試周刊,2012(76).
[2]孫艷菲.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課題研究總結[R].吉林:通化市第二十中學,20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