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
摘 要: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民族氣節(jié)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因缺失實效性,所以,對整個教學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并不十分明顯。將對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的現狀進行分析,通過探索教育活動中的缺失,以提升少先隊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有效性探究
小學少先隊是兒童思想教育的重要場所,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提供了助推力。小學生的思想道德需要從實踐中去培養(yǎng),開展扎實而有效的教育活動可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新形勢下,小學少先隊活動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已經很難滿足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也由此反射出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存在的缺失。如何提升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的有效性,需要教育工作者付諸行動和努力,采取果斷的措施,從而讓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一、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現狀
少先隊在成立之初,黨和國家就已經確立了其發(fā)展方向,并在以后的實踐中,逐漸向具化的方向發(fā)展。少先隊活動的主體是兒童,是兒童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的場所。因小學少先隊的兒童年齡較小,所以,在此過程中需要老師予以幫助和引導。少先隊教育包含的內容較廣泛,而教育活動為少先隊教育提供了途徑和方法,可以說,少先隊活動是少先隊教育存在的“脊骨”。從目前我國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情況看,尚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1.缺少活動場地
少先隊組織是一個群體組織,在這個組織中學生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從而達到成長的目的。從我國大部分學校提供的少先隊場地上看,活動場地明顯不足,這給少先隊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2.活動主題實效性不強
少先隊活動的設立需要突出主題性,兼具教育意義。但從實際情況看,少先隊在設計主題活動時,內容較為寬泛,缺乏針對性,同時教育意義也不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輔導員和隊員主題設計思想不夠深入,缺乏實踐。從開展的少先隊活動中不難看出,輔導員往往忽視活動的實際教育意義,而片面地追求活動的內容,注重活動的形式,雖然在內容上達到了豐富,但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不理想。有些少先隊活動甚至只是一種形式,輔導員并沒有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是應付了事,并不追求實際效果,這勢必會降低少先隊活動的有效性。
二、少先隊教育活動有效性的研究
1.轉變思想
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要避免過多強調活動內容,而是要凸顯教育意義。少先隊教育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設定少先隊活動時,輔導員要確定教育目標,然后就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開展教育活動,以提升少先隊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在少先隊開展的教育活動中,輔導員要做好引導工作,以構建一個系統(tǒng)的、具有方向性的教育活動。
2.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
我國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很難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突破,若一味重復,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對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將成為新形勢下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提升有效性的主要手段。輔導員要充分認清小學群體的特性化發(fā)展,在此基礎上對少先隊活動進行指導,可以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少先隊教育活動的創(chuàng)新,首先組織者要有一個創(chuàng)新的理念,并結合當前少先隊教育活動現狀制訂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形式。對少先隊教育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要有原則,以實現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根本出發(fā)點。
3.細化教育活動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對少先隊活動的教育意義認識不足。因此,少先隊教育活動對細節(jié)的把握、活動的流程以及活動的方法要有良好的認知,盡量細化教育活動,從而呈現更加完整的活動內容,讓活動意義更為明朗化。細化少先隊教育活動,可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感受教育的魅力所在,對其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對于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而言,活動組織的細化能夠體現小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在感知中確定人生方向,由此看來,細化教育活動是十分重要的。
小學少先隊教育活動因針對的人群具有顯著的特點,因此,活動的內容和方式要緊密地與學生自身的特點相聯系,堅持以創(chuàng)新、可行和科學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原則。我國少先隊教育活動因場地、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的限制,其產生的實際教學意義并不是十分明顯,為了讓小學生通過少先隊活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發(fā)展以及自我成長,對少先隊活動的設定要有針對性,確定活動的主體,凸顯活動意義,從而提升少先隊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在實際活動中,輔導員要認清自身的責任,為少先隊活動的良好開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施渭妃.自主性德育教育法在少先隊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讀與寫:下旬,2012,9(12):50-51.
[2]魏慈瑛.少先隊活動課程建設激勵評價法運用實踐[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14,29(02):41-4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