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耀
摘要: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其教學工作,對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搞好語文教學,提高其課堂教學質(zhì)量,同時達到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呢?本文就對這一問題做一具體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 ?情景體驗 ? 個性開發(fā) ? ? 能力培養(yǎng)
一、在情景體驗中理解、運用語言
理解是運用的基礎。只有理解了的語言才能正確應用。詞語是句子、文章的基本構成單位。理解詞語是理解句子、文章的基礎,也是正確運用語言、準確表情達意的基礎。讓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就得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我除了讓學生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外,還經(jīng)常引導學生在情景體驗中理解詞語。何為在情景體驗中理解詞語?就是讓學生根據(jù)詞語的本質(zhì)特征,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出生活經(jīng)驗中符合要求的鮮活事例,在腦海中就像放電影似地浮現(xiàn)出來,并用語言有條理地表達出來。這種方法符合“實踐是理解的基礎”這一原理。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實踐活動不斷增加,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jīng)驗,這為在情景體驗中理解詞語打下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這種把詞語和學生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的方式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是從理解到運用的過渡。如學習《小音樂家揚科》一文中“眼巴巴”一詞,我問:“‘眼巴巴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眼巴巴就是急切地盼望?!薄澳隳鼙憩F(xiàn)出眼巴巴的神態(tài)嗎?”我接著問。教室里靜悄悄,學生都在竭力塑造那種神態(tài)。過了一會兒,我又問:“你有過眼巴巴的生活體驗嗎?”只見王益?zhèn)ネ瑢W一馬當先,把手舉得老高。只聽他說:“有一年,春節(jié)過后,舅舅領著我表弟,來到我家。媽媽去市場買了一斤多草莓。媽媽洗好草莓,放到茶幾上。說‘偉偉,你讓弟弟吃吧。下次,我再給你買著吃。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蔽腋吲d地說:“說得真好!大家給他鼓鼓掌?!痹诮虒W中,我經(jīng)常用這種方法設置情景,降低難度,加深學生記憶,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在動手畫畫中,理解、運用詞語
畫畫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有趣的游戲。學生通過畫畫這個過程自然而然地認識空間、色彩并學習表達能力,這對任何學習都很有利。語文教學中,以課文為題材,讓學生畫畫,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也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那么,如何進行呢?
1.要有針對性。首先,針對教材。如小學語文第八冊《燕子》一文,我讓學生根據(jù)文字敘述,抓住春天和燕子的特點,畫《春天來了》。學生興致倍增,同桌交流、評議,全班交流,達到了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針對學生實際。如小學語文第七冊《大森林的主人》,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自己親自做的一件具體的事,畫一幅《我是小主人》的畫。這符合畫畫“應從生活出發(fā)”的原則,結果學生畫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
2.注意豐富性。首先表現(xiàn)為內(nèi)容的廣泛性,如花草樹木、魚蟲鳥獸、人物、山水等;其次表現(xiàn)為形式的多樣性,可畫草圖、簡筆畫、連環(huán)畫、漫畫等。
3.講究靈活性。學生可在預習課文時畫,也可在初讀課文后畫,還可以在學習了課文后畫。這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決定。
根據(jù)課文作畫,突出學生的實踐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 在扮演角色中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
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已有一定識字量的特點,除了通過“讀”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外,還指導學生在扮演角色中提高語文水平。具體方法如下。
1.講故事。讓學生扮演作品中的一個人物,把“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講給同學聽,講完后還要聽臺下聽講同學的評論。如《倔強的小紅軍》,我讓學生當陳賡,把課文內(nèi)容講給同桌聽。
2.分角色閱讀。如《落花生》《白楊》等課文,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提高了語文水平。
3.對話表演。在學習古詩《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我這樣問學生:“當李白在黃鶴樓送好友孟浩然上船時,兩人會說什么呢?誰愿當演員再現(xiàn)兩人離別的一幕?”我先讓學生想,再讓同桌互相說,最后我讓王益?zhèn)ギ斃畎祝瑒⒀螽斆虾迫?,進行對話表演?!袄畎住眰牡卣f:“朋友,你在揚州舉目無親,要保重身體。有時間常給我寫信?!薄懊虾迫弧辈荒蜔┑卮鸬溃骸爸懒?,不用你瞎操心。”學生一聽哄堂大笑。此時,我把眼睛睜得大大的,驚奇地說:“壞了,一代文豪孟浩然會說這樣的話,不可能吧?這一定是劉演員自己編的臺詞。再想想該怎么說?”劉洋想了想,又這樣說:“知道了,你也要多保重,常寫信給我?!弊罱K,他倆得到了掌聲的鼓勵。
4.大演課堂劇。有些課文,如《草船借箭》《窮人》等,我和學生編成劇本,讓學生上臺表演課本劇。
“扮演角色”這一方法注重了教學手段的趣味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充當各種角色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突出了寓教于樂這一顯著特點。
總之,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我們要隨時吸收“營養(yǎng)”,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適應飛速發(fā)展的社會對高素質(zhì)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鄧轉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J].赤子:中旬,2014(3).
[2]江雪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內(nèi)江科技,2011(8).
[3]段瑞娟.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初探[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3).
[4]蘭秋梅.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5).
[5]李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