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妤 盧華燈
【摘要】微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教學方式的一次重大變革,微課的設計和開發(fā)是未來教師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演示文稿部分的自定義路徑動畫知識點為例,介紹了微課設計的一般步驟,并詳細描述了具體開發(fā)實現(xiàn)過程。
【關鍵詞】微課設計 微課開發(fā) 自定義路徑動畫
【基金項目】2013年度教育部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研究課題(2013LX024)。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216-02
一、前言
微課是信息化微時代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產物,它通過把知識體系細化分解,采用10分鐘左右的視頻方式來組織內容,開展教學。在微課模式下,學生可以用手持終端等設備隨時隨地學習知識,利用碎片化時間掌握一個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開發(fā)課程的微課,并在課堂中應用翻轉課堂[1]等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方式,增加師生互動交流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提升教學效果。
達到這種教學效果的基礎是較高質量的微課資源,微課的設計和開發(fā)是未來教師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接下來介紹微課的設計步驟及開發(fā)實現(xiàn)的過程。
二、微課設計
微課設計環(huán)節(jié)是微課效果好壞的關鍵。設計微課的一般步驟如下:確定微課知識范圍,設定教學情景與教學方法,設計微課結構。
(一)確定微課知識范圍
明確一個微課的知識范圍是微課設計的第一步。知識范圍的選擇以實際課程教學需要,以10分鐘左右能夠介紹清楚,相對獨立完整為依據(jù)。本文論述的微課的知識范圍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演示文稿部分的“自定義路徑動畫”知識點。
(二)設定教學情景與教學方法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切實掌握微課所介紹的知識,不同類型的知識點、不同的學情,需要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情景和教學方法。本文設定了耳熟能詳?shù)摹洱斖觅惻堋饭适伦鳛榻虒W情景,并采用趣味教學法[2]與循序漸進教學法[3]相結合的方式,作為微課的設計主線。該教學情景既充滿趣味性又能讓學生通過小故事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設計微課結構
整個微課的結構設計分為片頭、引入、進入主題、知識學習、小結與作業(yè)等五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描述了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所需資源等三個方面的具體設計,將教學方法融入設計過程中,如下表1所示。
三、微課的具體開發(fā)實現(xiàn)
微課設計完成后進入具體的開發(fā)實現(xiàn)環(huán)節(jié)。
(一)開發(fā)工具的選擇
目前微課的開發(fā)可借助多種輔助軟件,比如屏幕錄像專家、格式化工廠、貍窩全能視頻轉換器、會聲會影等。采用上述多種軟件相結合可完成微課開發(fā),但存在所需軟件眾多、操作復雜等不足。根據(jù)微課開發(fā)經驗,筆者選擇操作相對簡單、功能全面的軟件Camtasia Studio(簡稱CS)。CS中集成了靈活的屏幕錄制、基于時間軸的視頻、音頻剪輯、多種音視頻格式支持;特別是其中的音視頻分離、特效支持等功能,為后期微課的編輯制作提供了很好技術支持。
(二)開發(fā)實現(xiàn)的過程
微課的開發(fā)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將制作過程進行分解,為了提高微課的質量,將微課的開發(fā)實現(xiàn)分為:微課結構部件制作,后期剪輯制作兩個階段。
1.微課結構部件制作階段。按照微課設計的描述將微課分解為:片頭、引入、進入主題、知識學習、小結與作業(yè)五個部件,分別錄制。(1)片頭:首先利用PPT制作精美的畫面和動畫(CS錄制)。(2)引入:教師出境,簡單說明待學習知識點(DV拍攝);展示龜兔賽跑故事視頻(CS錄制)。(3)進入主題:展示并介紹按照微課設計思路制作的情景重現(xiàn)PPT(CS錄制)。(4)知識學習:教師結合課件的知識講解,結合實驗素材的操作演示(CS錄制)。(5)小結與作業(yè):教師回顧所學知識(DV錄制),結合課件所布置的課后作業(yè)(CS錄制)。
2.后期剪輯制作階段。完成微課結構部件的剪輯、配音、標注、轉場等工作,使其具有更好的觀賞、學習效果。CS提供了上述后期制作所需的功能。
(1)剪輯:CS提供了符合用戶習慣的多層時間軸高精度資源剪輯方式,精度可達0.01秒。通過鼠標在對應資源的時間軸雙擊既可以實現(xiàn)視頻的拆分;通過將不同資源按照時間軸進行合理排列即可實現(xiàn)資源合并;通過選中資源點擊Delete按鍵即可刪除相應資源。
(2)配音:現(xiàn)場錄制聲音效果往往欠佳,可借助CS便捷的完成后期配音任務。CS可將視頻中的音頻分離并刪除,并將后期錄制的優(yōu)質音頻與視頻合并,從而達到更好的講解效果。還可向微課中添加背景音樂,減緩學習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3)標注:CS中提供了標注功能,可標注課件中的關鍵內容,集中學生注意力。其中線條標注可用來標注重要的課件內容,文字標注可用來制作微課的字幕,一系列前后相關的標注可展示知識講解的步驟。
(4)轉場:轉場功能,可為前期制作的多個結構部件的拼接,提供平滑的過度效果。另外,CS中的資源庫為使用者提供了常用的動畫、背景音樂、在線測試等資源。
4.小結
本文從微課的設計思想及具體開發(fā)實現(xiàn)兩個方面,以“自定義路徑動畫”為例,詳細介紹了微課設計過程,并結合Camtasia Studio 軟件,分階段描述了微課具體開發(fā)實現(xiàn)過程。
參考文獻:
[1]張金磊, 王穎, 張寶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 2012(4)
[2]易麗華.趣味教學在高職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13(1)
[3]孫華,于炯,田生偉等.《C語言程序設計》中循環(huán)結構的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 201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