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心
【摘要】多年來,語文教學中存在著教不教語法修辭術語等知識的問題。不教,學生顯然需要得到一些這方面的訓練;教,又覺得知識一堆術語、定義,并不能解決實際應用的問題。 張志公先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jīng)提出來的問題在如今的教學中依然存在。本文就此問題探索傳統(tǒng)屬對教學對現(xiàn)代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的啟示,從是否應該進行語法教學和怎樣進行語法教學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屬對教學 中學語文 語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140-01
一、傳統(tǒng)屬對教學對是否應該進行語法教學的啟示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關于語法修辭知識的實施建議中也指出,“在教學中應根據(jù)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fā)進行指導和點撥?!?新課標將語法修辭知識獨立于五大板塊之外做出說明,可見語法修辭知識不可不教,而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語法修辭知識的掌握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語感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屬對練習是一種不講語法理論而實際上相當嚴密的語法訓練。 屬對的綜合性、趣味性、多樣性使其更易被學生接受和掌握。將屬對教學作為語法教學的一種具體形式有著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首先學生通過屬對教學明晰詞類系統(tǒng)。傳統(tǒng)屬對教學首先使學生了解詞的“虛實死活”,屬對教學中所謂的“實字”、“虛字(活)”、“虛字(死)”、“助字”等字詞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助詞,其劃分與我們現(xiàn)代語法的分類基本上吻合。屬對講究對仗工整,從形式的角度來看就要相同的形式相對。而進行訓練時,從“一字對”開始訓練學生對詞類的概念,將相同詞性的詞進行主動的歸類,對詞類有了系統(tǒng)和理性的劃分。
其次學生通過屬對教學培養(yǎng)造句能力。在練習“一字對”的基礎上學生能初步明晰此類系統(tǒng),那進一步行文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通過“二字對”、“三字對”等多字對進行,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如主謂、動賓、偏正等基本造句格式。雖然我們?nèi)缃竦恼Z文教學不要求學生們進行嚴格的屬對創(chuàng)造,但就多數(shù)語文課堂不涉及屬對,或只把屬對停留在鑒賞層面而言,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屬對訓練,對其語法觀念的形成和其他綜合語文能力培養(yǎng)有著很好的作用。
所以,語法教學不可不進行,屬對教學對于語法教學的啟示在于語法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完整的語法體系、記憶艱澀的語法術語,而是在于培養(yǎng)語感、合理表達、力求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幫助學生理解文意、從而進行表達與創(chuàng)作。
二、傳統(tǒng)屬對教學對怎樣進行語法教學的啟示
那么在當下的教育背景下,應該怎樣進行屬對教學,怎樣通過屬對教學對學生進行語法修辭知識方面的指導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和思考。
首先,是否應該將屬對設計為獨立的教學板塊?早在宋代,屬對已經(jīng)是同句讀、聲律相提并論的一種基礎課程了, 并編有相應的教材如《對類》、《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今日的教學基本上是以閱讀、寫作為中心的五大板塊的教學模式,教材的編寫也多遵照這種方式進行單元的編排。屬對教學應在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這五大板塊的學習中都有所涉及。但分散在五大板塊之中進行教學可能會部分教師忽視屬對的教學或僅僅將其作為課外延伸或是形式化的點綴,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其對語法修辭知識學習的作用。特別是在初中學段是可以在屬對方面進行多一些系統(tǒng)深入學習的階段,教師若是能在教學中有意識有重點地進行屬對教學,將是對學生語法知識乃至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教材的編寫也會起到一個提醒作用,將屬對中的一些語法知識巧妙地編入教材,更是對屬對教學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其次,怎樣通過屬對教學對語法知識進行學習?傳統(tǒng)的屬對教學可以給我們以啟示,根據(jù)張志公先生的論述,進行屬對訓練時依次進行“一字對”、“二字對”、“多字對”的練習,從少到多,從明確詞性到掌握句法規(guī)律再到掌握各種格式的變化,這種從字到詞再到句的練習,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規(guī)律。從流行較廣的屬對教材《笠翁對韻》中可以發(fā)現(xiàn)書中按三十個平聲韻編排,每組韻都從一字對開始依次字數(shù)增加,幫助學生記憶和掌握。那么在現(xiàn)代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屬對教學。由于針對語法學習的屬對教學面對的是初中學段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法知識基礎,在明確語法修辭之后可以對其進行屬對的創(chuàng)作指導。屬對教學可以滲透在古詩文的之中,在進行古詩文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其中的對偶、對仗句進行屬對方面的教學。此外,可以也進行一些屬對教材的學習,如《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在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前提下進行練習。
傳統(tǒng)屬對教學對我們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啟示頗多,對于語法教學的啟示僅僅是其中一個方面,但是關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歷來爭論較大,需要教師的靈活把握,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鞏固語法知識的學習,這一點上傳統(tǒng)屬對教學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志公.傳統(tǒng)語文教育教材論——暨蒙學書目和書影[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張志公.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l.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李漁.笠翁對韻精解[Ml.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5]張丹.明清時期屬對教學研究——以《聲律啟蒙》為例[D].吉林:吉林大學文學院,2007.
[6]姚穎.屬對及其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從陳寅恪的《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說起[J]. 教育學報,2009(6):44-50.
[7]毛力群.屬對:綜合的語文基礎訓練[J].臺州學院學報,2004(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