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亞城
摘 要: 文章剖析了閱讀活動策略,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著重品悟文本內涵的同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關鍵詞: 閱讀活動 感悟探究 角色體驗 語言表達
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內涵,運用多樣化的閱讀策略,研讀文本的重點詞句,積極探究感悟文本內容,辨析文本的思路,品悟文本的深刻內涵,掌握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錘煉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解讀文本內涵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一、細品感悟探究,深化內涵解讀
解讀文本是一項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感知活動,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因素,促使學生自主感悟、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參與文本的意義建構,深化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張揚學生的閱讀個性。教師緊扣文本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復體驗、感悟作者準確的遣詞造句,讓學生誦讀、體驗、感悟、鑒賞、運用,強化學生對文本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訓練學生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條理性,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tǒng)一。
例如,教學《觸摸春天》時,教師出示文中語句: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提出:“句子中的‘悄然’‘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了“悄然”、“竟然”的意思。教師繼續(xù)提出:“課文在前面已經(jīng)較為詳細地描繪盲女孩安靜穿梭在花叢中,這時,她又停下、伸手、攏住蝴蝶這一系列動作,讓人感到根本不是一個盲童所能做到的,因而作者用奇跡來形容,認為這個奇跡是安靜身上特有的神奇的靈性,為什么說這是安靜身上特有的神奇的靈性?”生1:“安靜身上具有一種特殊的神奇的力量?!鄙?:“可能安靜經(jīng)常穿梭在花叢中,身上帶有很多花的味道,所以蝴蝶心甘情愿落入她的手心?!蓖ㄟ^緊扣重點詞句解讀文本,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又如,教學《七月的天山》時,教師出示文中語句: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天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提出:“可以把‘漏’字換成什么詞呢?”學生認為可以把“漏”換成“射”、“映”、“照”、“投”、“耀”等,教師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作者在這里為什么要用“漏”字?通過反復品味與揣摩,學生感悟了“蜿蜒無盡”說明原始森林連綿不斷,“重重疊疊”說明了枝葉的茂密,在這樣的密林中,陽光只能是“漏”下,與“細碎的日影”相照應。學生進行比較品析、想象品味,感悟了作者精確的用詞,把天山的特有風光逼真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
二、開展角色體驗,促進閱讀感悟
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物,進行角色體驗,加深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提高學生閱讀文本的體驗與感悟能力。教師或抓住文本里的人物對話,讓學生以讀促悟、以讀促思,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角色里進行體驗,有效理解課文內容;或利用文本的空白處,讓學生想象,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感悟體驗文本內容,解讀文本的思想;或采用再現(xiàn)文本內容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表演,把文本的語言演繹成直觀、形象的語言,使學生再次體驗、感悟文本內涵,促使學生的閱讀思維和閱讀情感獲得協(xié)調發(fā)展。
例如,教學《唯一的聽眾》時,教師引導學生演繹“我”在林子里拉琴與老人、在家里與妹妹對話的過程,學生為了演好扮演的角色,再次深入文本進行研讀,抓住文本的重點詞句加以體會,在演繹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中,對文本的空白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填補,惟妙惟肖地再現(xiàn)文本描述的情境,把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表達得具體生動。在角色演繹過程中,學生立足于文本內涵,充分運用語言表達,有利于學生的閱讀感悟,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能力。又如,教學《灰雀》時,教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文本中小男孩與列寧的對話,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下,學生讀出列寧那種憂傷和試探的情感發(fā)展過程,也讀出小男孩猶豫的內心歷程和堅定放歸灰雀的決心。在朗讀中,學生的閱讀思維空間拓寬了,語言表達欲望獲得了滿足,對進一步解讀文本內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而,在閱讀課堂活動中,教師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活動,可以使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感悟文本的內涵,強化閱讀體驗效果,形成獨特的閱讀見解,生成個性化的閱讀能力,錘煉語言表達能力,全面發(fā)展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緊扣語言訓練,拓展語言表達
教師要善于抓住文本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語言訓練點認真思考,對文本深入探究、體驗與揣摩,促使學生的心靈和文本產(chǎn)生共鳴,繼而利用文本的各種修辭手法,啟發(fā)學生善于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進行豐富的想象,讓學生進行讀寫結合,充分拓寬學生閱讀視野,訓練學生的閱讀想象能力,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體驗與感悟,訓練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讀寫能力,提高學生閱讀綜合素養(yǎng)。
例如,教學《新型玻璃》時,學生解讀課文最后自然段,這個自然段里給讀者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今后新型玻璃會起到哪些重要作用?人們會研制出哪些新型玻璃?教師抓住這個空白處,引導學生想象:“大家大膽想象一下,說一說今后人們會設計哪些新型玻璃,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奇跡?”生1:“人們可能會設計出防冷防熱玻璃,超過人們限定的溫度,它會自動調整室內溫度。”生2:“我猜人們會設計出心情玻璃,對于過分悲傷或興奮的人,它會自動釋放一種樂曲調整這些人的心態(tài)。”生3:“我猜人們也許會設計出空氣凈化玻璃,隨著工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人類對大自然的污染越來越嚴重,人們把這種玻璃置放在大自然中,可以不斷地凈化空氣,使地球上的空氣永遠那么新鮮?!睂W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寫一段話,并把自己寫的這段話插入課文中,讀一讀是否通暢,與原文能否整合,再在小組里展示習作。通過語言訓練活動,學生進一步體驗與感悟文本的說明方法、寫作技巧,以及新型玻璃的內涵,訓練了閱讀想象思維能力,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又如,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緊扣文中排比、比喻等修辭特點,讓學生激情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段落,引導學生對這兩個段落進行剖析,使學生感悟作者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妙處,再讓學生仿照這兩個段落,以《我們的學校像花園》為題寫一個片段。在讀寫活動中,學生品悟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并運用貼切的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培養(yǎng)了習作興趣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