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煌
[摘 要] 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承載中華文化的重要工具。而漢字的單字數(shù)量繁多,學習認知的時間需要較多,要達到讀寫水平精力耗費也多,加之小學生學習能力有限,小學識字課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成了不爭的事實。小學識字教學效率低下,也成了困擾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結合歸類識字、情境構建、字頻復習、閱讀鞏固等方式,解決識字教學效率低下的難題。
[關鍵詞]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情境構建;閱讀
漢字,作為中國人書寫交流的載體,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是日常教學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識字課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卻是不爭的事實。學生花費許多時間認讀生字、練習生字,但效果往往欠佳,“高耗低效”的識字教學局面讓教師頭疼、家長不滿。
一、小學識字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
除開小學生學習能力有限等主觀原因外,小學識字教學效率低下的客觀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漢字數(shù)量繁多,結構復雜
首先,漢字數(shù)量繁多,很難學。在國家語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fā)布的1988年版《現(xiàn)代漢語通用字表》中,共收錄漢字7千多個。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要求學生應該掌握的漢字是3000多個。與英文26個字母的拼音文字相比,漢字需要學習的數(shù)量簡直是天文數(shù)字。學生要掌握這3000多個漢字,可想而知需要多花許多時間和精力。
其次,漢字結構復雜,很難學。拼音文字是由簡單的弧線、豎線、橫線和點構成字母,再遵循從左至右的順序排列而成,便于記錄和學習。而漢字則是由線條先構成筆畫,筆畫構成部件,部件再組合成整字的方式。這樣一來,漢字的結構相較于拼音文字就復雜得多,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獨體結構等等,無論書寫還是記憶,都困難得多。
最后,漢字缺少完備的表音體系,很難學。漢字不能像英文字母那樣通過外在的書寫方式,就輕松讀出讀音來。一個漢字的書寫形式,與它的讀音之間也并不一定存在聯(lián)系。比如“月”字,第一次看見它的人,如何能知道它應該讀成“yuè”呢?即使是占到漢字量80%左右的形聲字,也不能借助聲旁來準確認讀。比如“蟻”的聲旁是“義”,可是對于不認識“義”的人來說,是看不出“蟻”的讀音的;再說“義”的讀音“yì”和“蟻”的讀音“yǐ”也并不完全相同。雖然有句俗語叫做“認字認半邊,不用聞先生”,可是在實際情況中,即使是形聲字,它與聲旁在讀音方面能夠做到聲母、韻母以及音調三個方面都完全一樣的,也只占所有形聲字的30%多。這就是說,如果真的照著聲旁來讀形聲字的讀音的話,讀錯的概率占到七成,那就真的成了白字先生了。
2.語文教材對漢字的編排不合理
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中識字編排不合理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按照常用字的頻率來編排需要學習的生字;二是沒有按照漢字的規(guī)律來編排生字。一方面要求教師教識字方法,一方面每課十幾個生字在編排上卻毫無規(guī)律可言,致使教師教學時難以體現(xiàn)識字方法的循序漸進、科學系統(tǒng)。
字頻識字發(fā)明人董兆杰認為識字教學的主要問題是“選字不當”,“各個學段識字數(shù)量的分配不合理, 識字順序違反用字規(guī)律”。他認為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沒有按照使用頻率最高的順序來編排,從而造成學生識的字不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字,因而識字效率不高。
按照教材編排,五年級學生已經掌握2000字以上了,如果這些生字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常用字,那學生應當不存在習作中生字表達的困難??蓪嶋H情況是,學生在習作中依然存在生字不會寫、不會用的情況。筆者曾經統(tǒng)計過一個班級一篇習作錯別字情況,在500字左右的習作中,錯誤率平均達到1.5%。這還只是在學生習作中,如果閱讀2000字以上的文章,學生的錯誤率又將會是多少呢?
除了編排的字不是最高頻率的字外,每一課生字的選擇也是無序狀態(tài)。編者沒有遵循生字的構字規(guī)律來合理編排生字,造成每課的生字都是由各種結構、各種構字方法組成的。雖然教育界要求教師們教學生字時要重視識字方法的引導,但是教師拿到教材后,沒法判斷應該使用何種重點識字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只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散亂教學。筆者曾見過一個識字教學課件,教學的內容依次為:“兀、堯、澆、繞、饒、燒。”這個課件讓人豁然開朗,如果教材能遵循漢字的規(guī)律來編排,教師就不必苦思冥想教學方法了。
二、小學識字教學有效策略
1.歸類識字
教師可以打破“學一課,教一課”的教學常規(guī),采取集中歸類識字的辦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梢园讶珒越滩纳指鶕?jù)一定的規(guī)律(如偏旁相同、結構相同等)進行歸類,再讓學生自己在網上搜索漢字的基本信息,自主識記,并在課堂上互相交流關于這些漢字的背景淵源,讓單一的漢字承載文化傳播的功能。例如,在學習“疑”字時,學生知道了“匕”表示“比較”,“矢”表示“箭”,“疋”表示“拿不定主意”,就能了解到“疑”的本義其實就是兩支箭放在一起比長短,拿不定主意到底哪一支箭長哪一支箭短的意思。再比如,學習“逐”字時,學生查閱資料知道了“豕”是 “豬”的意思,于是用“人追著豬跑就是‘逐’”的兒歌記住了生字。這樣一來,原本枯燥的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舞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2.情境識字
文字是一種交流的工具,而交流總是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的,學習漢字當然可以和具體的情境相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雨》這篇課文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對生字、新詞的教學同“彩虹姐姐”這個虛擬的情境形象結合起來。在新課的導入階段,可以給孩子們展示一幅雨過天晴后一道彩虹從天而降的畫面,美麗的彩虹立即牢牢吸引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進入識字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后,可以引導孩子們認識“彩虹姐姐”,喜愛上“彩虹姐姐”,然后在學習中讓“彩虹姐姐”加入到與學生的互動中來,讓學生的學習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進行,如:“聽,彩虹姐姐會讀很多字,誰愿意來跟她一起進行讀字比賽呢?”“看看誰在認真地識字呢,彩虹姐姐最喜歡認真的小朋友了,她在找朋友哦?!蓖ㄟ^這樣的鋪墊和設計,美麗的畫作以及虛擬人物的生動引入,把枯燥的識字教學巧妙地變成了情境教學。在這樣的互動情境中,孩子們對生字、新詞的掌握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此外,根據(jù)小學生喜愛游戲的特點,將一些生字的學習放在游戲情境中也是很好的識字方法。教師可以將生字依據(jù)字形特點編成有趣的字謎,比如“午”字:“遠看好像一頭牛,近看老牛沒有頭,要問這是啥個字,看看天空日當頭?!边@樣把一些漢字變成朗朗上口、充滿趣味的謎語,能讓學生識字的興趣上升,不僅能讓他們喜歡上這種“文字游戲”,還能提升他們對語文的整體學習興趣。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多啟發(fā)學生去理解、歸納、掌握合體字、形聲字的造字規(guī)律,不僅可以提高識字的學習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字頻復習
教師可以結合董兆杰編寫的《字頻千字文》,指導學生復習那些使用頻率較高的生字。復習課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除了聽寫、猜字謎、成語接龍等,還可以是教師提供詞語后學生寫短文的形式。學生在寫作中復現(xiàn)漢字,在復習漢字的過程中練習寫作,形成了良性的循環(huán),能大大提高識字教學的實效。
4.閱讀鞏固
識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閱讀和寫作,而鞏固漢字的最佳方式無疑還是閱讀。因此,教師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積累量,可以買來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主編、凝聚清華附小集體智慧的《目標質量管理手冊》,將其中要求背誦的二十首古詩詞、十首現(xiàn)代詩、十則文言文、十幾篇推薦的名家名篇掃描打印下來集結成冊,要求學生每天閱讀、背誦。王崧舟說:“文化是人生的底蘊?!睂W生在閱讀、背誦的過程中再次鞏固初識的漢字,同時積累文化底蘊,提高語文素養(yǎng),能夠產生一舉多得的效果。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