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代茶文化文獻考述

      2015-09-29 03:38:55金軍華
      文藝評論 2015年8期
      關鍵詞:茶法北苑貢茶

      金軍華

      宋代茶文化文獻考述

      金軍華

      宋代是制茶、飲茶、理茶、談茶風行的時代。宋代的尚茶之風促使宋代茶事興盛,茶文化文獻豐富多樣??傮w言之,宋代茶文化文獻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涵括茶典茶政的茶事文獻,一是詠茶賦茶的茶文化文學文獻,如茶詩、茶賦、茶詞等。宋代茶文化文獻是研究宋代茶文化的重要依據,勾稽、整理、臚列宋代茶文化文獻具有重要意義。

      宋代是“郁郁乎文哉”的時代。宋代士子追求內省雅致與悠遠清妙的生活狀態(tài)使宋代飲茶成為時尚。宋人蔡絛《鐵圍山叢談》有言:“茶之尚,蓋自唐人始,至本朝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時益窮極新出,而無以加矣?!雹倜显稀稏|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亦載:“以南東西兩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猶盛?!雹诓?、孟二人所言,確乎宋代社會生活茶況實錄,茶業(yè)興隆、茶館林立、制茶、飲茶、理茶、談茶已成為宋人社會文化生活品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會上層,宮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甚至在文人士大夫中現了專業(yè)品茶的社團;在社會下層,茶文化更是生機盎然,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斗茶風起。在宋代飲茶風行的時代氛圍中,稽錄茶道、監(jiān)理茶政的茶事文獻以及吟詠唱答的茶詩、茶賦、茶詞文獻一并噴薄而出,在中國古代茶文化史上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宋代茶文化茶典文獻

      茶典即撰錄茶事、茶政等以茶為主題的典籍文獻。宋代茶典文獻,其名目可稽考者凡四十六種,然卷帙內容全備者寥寥無幾。綜覽之,宋代茶典文獻約略可以分為茶事文獻與茶政文獻兩個類別:

      其一,茶事文獻。茶事文獻是指圍繞茶之本體,述論茶道、茶藝、茶俗、茶禮、茶類,探討茶之源起、具造、煮器、烤焙、飲用、產出、品第等相關內容的茶典文獻。宋代茶典文獻今存十二種,茲并臚列如次:

      蔡襄《茶錄》二卷,宋子安《東溪試茶錄》一卷,黃儒《品茶要錄》一卷,呂惠卿《建安茶記》一卷,趙佶《大觀茶論》一卷,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一卷,范逵《龍焙美成茶錄》,無名氏《北苑修貢錄》、《荈茗錄》一卷,葉清臣《述煮茶泉品》一卷,唐庚《斗茶記》一卷,審安老人《茶具圖贊》一卷。

      另有十四種卷帙內容皆亡佚,僅存品目:

      丁謂《北苑茶錄》三卷(佚),周絳《補茶經》一卷(佚),劉異《北苑茶錄》三卷(佚)、《北苑拾遺》一卷(佚),曾坑《茶苑總錄》十二卷(佚),無名氏《北苑煎茶法》一卷(佚),趙汝礪《北苑別錄》一卷(佚),章炳文《壑源茶錄》一卷(佚),無名氏《茶苑雜錄》一卷(佚),沈立《茶法易覽》十卷(佚),蔡宗顏《茶山節(jié)對》一卷、《茶譜遺事》一卷(均佚),桑莊《茹芝續(xù)茶譜》(卷帙未詳,佚),王癢《蒙頂茶記》(卷帙未詳,佚)。

      初步分析可見,上述茶事文獻中,宋代享有盛名的北苑貢茶是宋代茶事文獻傾力關注的熱點,故此北苑茶事文獻也占到了宋代茶事文獻的絕大部分。從茶事文獻的種類統計來看,在上述二十六種茶事文獻中,有十六種是寫建安茶的,而建安鳳凰山正是北苑貢茶的主要產地,可見,北苑貢茶是宋代茶事文獻當之無愧的言說中心。

      據典籍載錄,北苑貢茶當源出丁謂,丁謂于宋咸平年間任福建轉運使,監(jiān)管龍鳳貢茶即北苑貢茶之采制,撰《北苑貢茶》,共計三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記錄此事甚明:“建州研膏茶起于南唐,太平興國始進御。謂(丁謂)咸平中始為閩漕,監(jiān)督州吏,創(chuàng)制規(guī)模,精致嚴謹,錄其園焙之數,圖繪器具及敘采制入貢法式?!雹塾植滔濉恫桎洝吩疲骸拔絷懹稹恫杞洝凡坏诮ò仓罚≈^《茶圖》獨論采造之本?!雹懿贿^,丁氏《北苑貢茶》今已亡佚,內容全貌也不可考。從以上記錄中,我們僅僅可以見出其涵括的以下幾個內容要目:一是載錄北苑貢茶采造入貢法式,二是圖繪北苑貢茶之器具,三是描述北苑貢茶之園焙之法,具體而詳盡的內容已隨典籍亡佚而湮沒不聞。

      丁謂《北苑茶錄》是第一部載錄北苑貢茶的開山之作,其影響甚劇。在其影響下,一時附錄補充深發(fā)之作層出不窮,如周絳《補茶經》、劉異《北苑拾遺》、蔡襄《茶錄》、宋子安《東溪試茶錄》、呂惠卿《建安茶記》、黃儒《品茶要錄》、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趙汝礪《北苑別錄》等。

      可見,宋代茶事文獻以北苑貢茶為言說中心,一方面固然是北苑貢茶名實所歸,另一方面也是丁謂撰著《北苑茶錄》影響所致。

      然而,宋代茶事文獻層出不窮,有關北苑貢茶的茶典文獻雖數量較多,但并未一統天下,另辟蹊徑的茶事文獻也不斷涌現,如莊茹之《續(xù)茶譜》載錄的則是天臺茗茶。這也是宋代茶事文獻不可忽略的一個實際。

      其二,茶政文獻。茶政,是中國歷代朝政對茶葉的行政管理措施或課稅政策。中國古代茶政主要包括貢茶、茶稅、榷茶等內容。現存宋代茶政文獻連帶名目可考者共計十九種,相較于茶事文獻,數目大致相當。

      宋代的第一部茶政文獻是林特等人編撰的《茶法條貫》?!恫璺l貫》,編訂于大中祥符二年,計二十三冊,今已亡佚。《茶法條貫》雜匯眾集,共匯集有關茶政詔令二百九十七道,涵括茶政內容極其豐富祥贍。另有:

      闕名《治平通商茶法》,輯錄嘉佑四年東南茶法,兼錄通商以來的茶政政策、法令規(guī)范;

      李稷《茶法敕式》(佚),輯錄熙寧十年冬至元豐元年秋期間四川榷茶有關詔令;

      陸師閔《元豐茶法通用條貫》,輯錄匯編川陜茶法、茶馬貿易的政策及詔令;

      陸師閔《紹圣茶法條貫》,補充、修訂和完善《元豐茶法》;

      陸師閔《紹圣茶法約束》,輯錄旨在約束茶馬司及茶場官吏而奏請頒行的法令條貫;

      陸師閔《搬茶鋪條貫》,輯錄朝延頒行的茶葉運輸條例;

      闕名《元豐水磨茶場茶法》(佚),輯錄水磨茶場法令;

      闕名《茶馬司編錄冊》(佚),輯錄茶馬貿易詔令并匯編茶馬公文及茶馬司重大事件;

      闕名《茶馬司題名記》(佚),匯編川陜茶馬司官員任免、績能、賞罰及官員履歷等資料;

      蔡京《崇寧茶法條貫》(佚),輯錄北宋榷茶制度及其法令條貫;

      蔡京《崇寧茶引法》,修繕并改進崇寧榷茶法令;

      闕名《崇寧福建路茶法》(佚),輯錄蠟茶行銷茶法條貫。

      沈立《茶法易覽》十卷(佚),輯錄茶法利弊。

      闕名《大觀更定茶法》(佚),修訂崇寧四年茶法;

      闕名《大觀七路茶法》(佚),內容無可考訂,似與《治平通商茶法》有關連;

      闕名《政和茶法》(存),匯編蔡京主持茶法改革以來的茶政法令。其內容涵括水磨茶法、園戶、茶商自相交易法、茶商持引販賣法、長短引法、茶價確定法、蠟茶通商法、籠篰法、賞罰則例等八個方面,是迄今我國古代完整保存下來的最早一部茶政法典⑤;

      闕名《政和私茶鹽賞罰格》,匯編政和年間茶政與鹽政之賞罰條例;

      闕名《紹興編類江湖淮浙福建廣南京西路茶法》一百零四卷(佚),匯編宋代茶法的敕令格式及續(xù)降指揮等事宜,是終南宋之世始終奉行的茶法大典。

      在上列茶政文獻中,宋代茶政之茶法、茶稅、貢茶、榷茶、茶馬互市、茶市行銷、職司管理等具體舉措、政令、條貫均在其中,載記連篇累牘,輯錄眉目清楚,內容極其完備,充分說明了宋代茶政文獻的隆盛與宋代茶政建制的成熟與完善。

      二、宋代茶文化文學文獻

      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的興起與發(fā)展,有一個歷史的流變過程。其契機則有三個方面:一是飲茶事項的出現與飲茶風尚的演進,二是飲茶在社會中地位的確立和提高,三是茶文化意識的自覺和深化。宋代茶業(yè)興盛,飲茶風行,茶文化意識也漸趨走向自覺與深入,這種茶界盛況直接催生宋代茶文化典籍文獻的走向繁榮。

      在宋代茶典文獻中,除大量茶事茶政的茶典文獻外,還有大量茶文化文學文獻散見于各家文集之中,記載有大量的茶詩、茶詞、茶曲、茶賦等等。同時,由于曲興于元,于宋世少見,故茶曲文獻不在本文考述之列。

      其一,茶詩文獻。茶詩是“中國詩文化與中國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文人飲茶之習的生活情趣和審美理想的詩化,是中國茶文化美學的藝術結晶與重要載體之一。”⑥茶詩廣義上指與茶有關、涉及茶事之詩,狹義上指以茶為主題、歌詠茶事之詩。

      從形式層面來看,宋代茶詩文獻在詩歌體式上與唐代茶詩相仿且有進一步拓展,宋代茶詩體式已基本涵括宋詩的體例與形制,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絕、六絕、七絕,可謂是各種體裁一應俱全。

      從茶詩內容上來看,宋代茶詩大多表現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意境。其詩或敘事、或詠情、或說理,風格各異,內容完備。

      從數量上來看,宋代茶詩文獻極其豐富。宋代社會經濟繁榮,茶葉生產空前發(fā)展,飲茶之風盛行,斗茶和茶宴也很普遍。因此,很多詩人都寫過詠茶的詩。據《全宋詩》不完全統計,宋代茶詩作者兩百六十余人,現存茶詩一千三百余篇,僅北宋時期以茶為詩題的茶詩即達三百余首。

      具體言之,宋代茶詩主要集中于陸游、蘇軾、黃庭堅、梅堯臣四位詩人之手,據統計,上述四位詩人共計創(chuàng)作茶詩六百首之多,占整個宋代茶詩總量的近乎一半。其中,陸游的茶詩創(chuàng)作最為豐厚,略作統計,達三百余首。陸游的茶詩涉及大量的對茶事茶俗,名貴香茗,茶具茶藝茶道茶功的描寫,以及對宋代茶葉經濟、飲茶民俗的記錄,內容豐富多彩,可視作映現宋代茶文化的一個窗口,對于研究茶文化的發(fā)展歷程頗具史料價值。

      另外,黃庭堅有詠茶詩九十五首,蘇軾有詠茶詩七十八首,梅堯臣有詠茶詩六十首,分別居于二、三、四位。上述四位詩人詠茶詩數量豐厚,內容多樣,因而其詠茶詩具有典型意義,是宋代茶詩及其文獻研究的焦點。

      其他像丁謂、蔡襄、歐陽修、宋祁、韋驤、蘇轍、晁補之、鄒浩、吳則禮、釋惠洪、釋重顯、葛勝仲、王庭珪、張擴、王十朋、周必大、楊萬里、朱熹、曾幾、王洋、朱松、楊無咎、張孝祥、袁說友、趙蕃、方岳、趙汝騰等詩人,其茶詩均在五首以上,也是宋代詠茶詩文獻應當積極關注的作家。

      不過,宋代茶詩雖數量可觀,居歷代之冠,但基本處于散亂狀態(tài),散見于各家詩文總集與別集之中,并未出現以茶詩為主題的專門詩集,這是宋代茶詩文獻的一個缺憾。

      其二,茶賦文獻。茶賦,即詠茶的辭賦作品。茶賦是中國茶文化文學文獻中的一朵奇葩,與詠茶詩一樣具有自身獨特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從作品數量上來講,歷代茶賦的數量可謂寥寥。兩宋茶賦的數量雖居歷代之首,但存世可考的文獻也僅僅有六篇,分別是:

      北宋吳淑的《茶賦》、梅堯臣的《南有佳茗賦》、黃庭堅的《煎茶賦》,南宋王十朋的《會稽風俗賦·茶賦》、方岳的《茶僧賦》,宋末元初俞德鄰的《荽茗賦》。

      大體來說,宋代僅存的六篇茶賦作品中,梅堯臣的《南有佳茗賦》、黃庭堅的《煎茶賦》、方岳的《茶僧賦》、俞德鄰的《荽茗賦》均屬于文賦的范疇,而吳淑的《茶賦》、王十朋的《會稽風俗賦》則以駢語為主,偏重于律賦。

      吳淑的《茶賦》作于北宋之初,在形式上,《茶賦》通篇以駢語為主,句式注重對偶,辭藻崇尚典麗,兼有五代柔糜浮艷之風;在內容上,《茶賦》堆砌典故、羅列茶名,具體言之,《茶賦》引用了十六則茶事典故,介紹了三十五種名茶之名,并賦寫渲染茶之功效,如“滌煩療骨,換骨輕身”,“瞑目而益思”,“效在不眠、功存悅志”等等,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王十朋的《會稽風俗賦·茶賦》作于南宋時期,該賦以四六駢文寫就,短小精悍,意趣橫飛,極具文學性。當然,此賦的價值不只在于文學欣賞,該賦敘及宋代名茶、宋代北苑貢茶、貢茶采制等多方面茶事活動,提供了豐富茶文化資料。

      梅堯臣的《南有佳茗賦》是宋代現存最早的詠茶文賦。該賦通篇以散文筆法寫就,且在句式上借鑒了騷體和《詩》的寫作技巧。在內容上,該賦用冷靜、客觀的筆調描述了宋初茶農的凄慘生活,尖銳地揭露了宋代貢茶制度的弊端,在宋代茶賦中別具特色。

      黃庭堅的《煎茶賦》作于宋代中葉,該賦語言上散中帶駢、平實易懂,結構上主客問答、鋪陳排列,風格上敘事、描寫、抒情縱橫交錯,并以理作結。從內容上來說,該賦臚列九種名茶,如建溪、雙井、日鑄、羅山、蒙頂、都濡高株、納溪梅嶺等,并按其“滌煩破睡之功”,分為甲乙兩等,從而盡現宋代茶事之盛、茶藝之妙。

      方岳的《茶僧賦》在宋代僅存的六篇茶賦中別具一格,該賦介紹了茶具——茶瓢的來龍去脈,重在以擬人的手法探討茶與佛的辯證關系,因此,此賦嚴格意義上不能作為“詠茶”的范疇加以論述。

      俞德鄰的《荽茗賦》作于宋代末年。該賦在藝術構思上較為獨特,采用主客問答及寓言的形式在荽和茶的對比中贊頌了茶之美,荽之惡。同時,作者以茶喻人,以茶說理,在鮮明對比中針砭時弊,表明志向。

      綜述之,宋代茶賦的作品僅有六篇,雖居歷代之最,但其數量仍然有限。不過,從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上來講,兩宋的詠茶賦卻從不同角度折射出宋代茶文化的獨特風采,也展現出辭賦這種文學體裁在宋代的發(fā)展流變,其文獻價值不可小覷。

      其三,茶詞文獻。茶詞的隆盛莫過于宋代,其中的緣由一方面固然是宋代是詞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代,另一個方面的原因當然也與宋代茶文化的流行有關。

      據《全宋詞》查閱,《全宋詞》收詞凡一萬九千九百余首,詠及茶的詞達五百一十四篇⑦,而專以詠茶為主題的詞作則有二百五十六首,約占總數的百分之一強,其中可斷為茶詞的約五十二首。這些茶詞中,題目標明“茶詞”、“茶”、“詠茶”、“送茶”、“侑茶”等言語的,共有三十九首。設若按北宋、南北宋之交、南宋這樣三個階段來劃分,則北宋有二十五首,南北宋之交有十三首,南宋有十四首。⑧若以作家統計,則北宋的作家有蘇軾、黃庭堅、舒宜、陳師道、秦觀、謝逸、毛滂等。南北宋之交的作家有王安中、王庭硅、周紫芝、程鄰、畢良史、趙鼎、王之道、楊無咎、史浩、王之望等。南宋的作家有王千秋、袁去華、曹冠、趙瀚老、李處全、程該、劉過、程泌、葛長庚、吳潛、吳文英等。

      就作家個體創(chuàng)作茶詞數量計,其中當以黃庭堅為最,黃庭堅一生嗜茶,深得飲茶之道,并作有大量茶詞,今存十一首,分別是:《宴桃源·天氣把人僝僽》、《品令·鳳舞團團餅》、《看花回·夜永蘭堂醺飲》、《阮郎歸·歌停檀板舞停鸞》、《滿庭芳·北苑龍團》、《西江月·龍焙頭綱春早》、《阮郎歸·烹茶留客駐金鞍》、《阮郎歸·黔中桃李可尋芳》、《滿庭芳·北苑春風》、《惜馀歡·四時美景》、《踏莎行·畫鼓催春》;其次是楊無咎與毛滂,分別創(chuàng)作茶詞六首;再次是蘇軾、史浩、王安,分別創(chuàng)作茶詞兩首。

      就內容而言,宋代茶詞中,專事描寫飲茶器具的詞極為罕見,僅見一首,即《好事近·詠茶筅》,從文獻學的角度來看,該詞具有重要的文獻學價值。另有一首茶詞《步月·茉莉》,在中國花茶制作史上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宋代周密為該詞作注云:“茉莉,嶺表所產,古今詠者不甚多。此花四月開,直至桂花時尚有玩芳味。故人用此花焙茶,故云?!雹峥梢娺@是一篇有關花茶的重要文獻。

      由上論可見,宋代茶詞文獻拓寬了宋詞的題材和內容,豐富了茶文化的表現形態(tài)與內涵。茶詞的創(chuàng)作雖是一種詞學現象,同時也成了宋代多姿多態(tài)的茶禮茶俗的有機組成部分,推動了宋代茶文化的發(fā)展。

      三、結語

      任何學術研究的突破,都要有賴于原始資料的積累。有高屋建瓴的視野,但沒有腳踏實地的鉤沉,學術的大廈猶如建立在松動的沙灘上。誠然,對宋代茶文化的研究也是如此。宋代茶事隆盛,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在中國茶文化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研究宋代茶文化具有承前啟后的積極作用。但是,對宋代茶文化的研究與探索不能但憑空想與蠻干,必須依據其時留下的原始茶文化資料與文獻。因此,勾稽、整理、臚列、考索宋代茶事、茶政乃至茶文學文獻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這是茶文化研究者所不能忽略的。

      【作者單位:南陽理工學院文法學院(473004)】

      ①蔡絳《鐵圍山叢談》,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06頁。

      ②鄧之誠《東京夢華錄注》,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59頁。

      ③孫猛《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34頁。

      ④陳祖椝、朱自振《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農業(yè)出版社1981年版,第30頁。

      ⑤方健《宋代茶書考》,《農業(yè)考古》,1998年第2期。

      ⑥蔡鎮(zhèn)楚《乾隆皇帝茶詩與中國茶文化》,《湖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⑦沈松勤《兩漢飲茶風俗與茶詞》,《浙江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⑧劉學忠《宋代茶詞研究》,《學術月刊》,1998年第9期。

      ⑨查為仁、厲鶚《絕妙好詞箋》,中華書局1957年版,第214頁。

      猜你喜歡
      茶法北苑貢茶
      宋代福建北苑茶盛行的歷史動因及影響探論
      中國茶葉(2022年10期)2022-12-06 16:36:14
      人文天地
      開放時代(2022年2期)2022-03-24 12:54:12
      有趣的顏色
      送茶五噸
      送茶五噸
      雜文選刊(2018年5期)2018-05-09 06:01:18
      我國古代茶法演變規(guī)律研究
      福建茶葉(2018年11期)2018-01-19 04:07:44
      論清史館《食貨志·茶法》對清代“茶法”的重新定位
      文人大宅的禮贊——海航·豪庭北苑
      現代裝飾(2017年9期)2017-05-25 02:00:09
      逝去的北苑
      普洱(2016年4期)2016-05-14 07:03:05
      探究明代茶葉政策變化的歷史意義
      福建茶葉(2016年6期)2016-03-31 03:29:48
      南皮县| 清水县| 乌兰浩特市| 洪泽县| 遂昌县| 康保县| 漾濞| 资溪县| 五常市| 武功县| 新丰县| 长寿区| 婺源县| 河北省| 庆阳市| 余干县| 呼伦贝尔市| 桑日县| 北宁市| 千阳县| 清水河县| 梁河县| 大庆市| 桂东县| 柞水县| 任丘市| 泰兴市| 即墨市| 元阳县| 新河县| 磴口县| 广昌县| 新竹县| 舞钢市| 合江县| 南充市| 宁陕县| 都兰县| 阿勒泰市| 秦安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