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
摘 要:對高中語文課堂探究性問題的生成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獲得語文個性化閱讀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探究性;個性化閱讀
轉變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會學、能學,在自我嘗試和合作探討中獲得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獲得個性化閱讀已經成為一種共識。那么,如何讓學生有效進行獨立自主學習,不斷完善自身語文學習、思考水平以及個性的語文學習能力呢?
一、探究性學習的意義理解和分析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強調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的學習,要求學生有個性化的閱讀和思考,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經歷得出一定的閱讀所得。這樣,擺脫以往的一切以老師的觀點和見解為準,以教材和以往的觀點為依據的現(xiàn)象,讓學生個性的閱讀成為必要。因此,課堂上要求互動,要求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一些學習重點的認識,在質疑和談論中找到閱讀的方法,獲得語言、結構、手法以及情感主體的把握,獲得閱讀分析、鑒賞評價能力的提升。
探究活動是課堂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的一種學習活動,是一種以自身探究為目的、合作解決問題的一種基本學習方式。我們依據教學重難點,提出合理性的探究性問題,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收集資料,分析問題,用自身思維思考并得出相應的答案,掌握學習技巧,能夠舉一反三,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可見,個性閱讀需要探究性學習給學生學習展示的舞臺,展現(xiàn)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產生的積極作用,能夠在探究學習中鍛煉思維,掌握方法,形成技巧,獲得能力的遷移。
二、探究性學習氛圍的營造和運行策略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控、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自我提升,通過營造探究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知道學什么,怎么學,要達到什么學習目的,獲得如何提升的技巧。
1.設計問題,讓他們主動性得以發(fā)揮
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我認為高中語文學習首先要解決的是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讓學會豐厚語文知識,他們才能知道閱讀,獲得學習的深入,能夠在學習中有學習體驗,獲得自我的閱讀感知。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通過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前知道這樣一首詩詞自主學習要解決的問題,如識記百舸、寥廓、遒勁、浪遏飛舟等詞語中生僻字的讀音,掌握詞語的意思,指導他們學習中要大致理解的內容,通過詩歌的意象感受意境,獲得作者的寫法和寫作意圖。在學生朗讀感受之后,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和探究:①聯(lián)系時代背景和詞人創(chuàng)作該詞的背景,說說這首詞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②這是一首秋詞,一般秋詞有怎樣的情感,這首詞與以往的秋詞有何不同,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③寫景抒情、情境交融是這首詞的一大寫作特色,請分析這首詞是怎樣寫景和抒情的?
采取探究式互動學習、推進學生深入學習的課堂教學方法。學習是學生自己應該解決的問題,只要他們參與和主動思考,學會如何自主收集資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學生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獲得探究性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方法,才能提高他們自主閱讀的能力,最終能學會學,能夠有效地個性閱讀和學習。
2.引導質疑,讓學生學會探究與解決問題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貴有疑,我們還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給他們展示自己的舞臺,推動學生自己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質疑,進行討論,自主或合作地解決問題?!稜T之武退秦師》的主要內容是秦晉圍鄭,鄭國危在旦夕的情況下,燭之武挺身而出說服秦伯,化解危機。而這篇簡短而精悍的文章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凸顯,人物的語言、思想以及智慧鮮明。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閱讀思考,讓他們各自提出問題,自己解決或者小組合作、班級討論解決問題。如,有學生提出問題:第一段中,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讓其他同學思考,然后讓同學們討論,并派代表幫助他解決問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交代了三國之間的關系,為下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等等。這里,我們引導學生在具體段落內容的分析中要從結構和內容兩個角度多層次地分析,讓他們提高對文章內容的分析能力。
在閱讀中,有學生提出問題:燭之武為什么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這里,我讓大家先理解這句話,想想燭之武說這段話的深刻意思,為什么這么說?為什么敢這么說?有什么情感?這樣的質疑問題和探討解決,能夠讓我們認識到燭之武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個性分析得出:①有燭之武的不滿,自己有志難酬,因為佚之狐這樣肯定燭之武的智慧,而只有在國難當頭才被推舉使用,所以燭之武的耿直、委屈和對鄭伯的不滿表現(xiàn)了出來。②還可以看出燭之武的勇敢,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燭之武敢說這句話,就表明他性格的倔強,如此不給鄭伯面子,國事太平之后,鄭伯會不會秋后算賬呢?③這也可能是燭之武的一種暗示,一直不被重用,人微言輕,需要鄭伯對其肯定才能以合適的身份去處理和解決危機。
探究是提高學生閱讀思考能力的一種途徑,就燭之武的一段話聯(lián)系時代背景,結合我們的認識可能進行合理的多樣的探究,得出多層面的解答。只要能夠自圓其說,有合理可行的論據的觀點都應該是正確的。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和閱讀興趣,更能讓學生獲得深入閱讀和合理鑒賞評價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楊英梅.個性化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的實踐應用[J].語數(shù)外學習,2014(09).
[2]嚴佳梅.把握個性化閱讀的幾個關鍵[J].語文教學通訊,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