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梅
摘 要:人的自我意識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自信心。學生擁有強烈的自信心,能夠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用多樣的表現方式體現美術作品內涵,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美術性的自信心。
關鍵詞:美術教學;小學教育;自信心
人要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不畏艱難,迎難而上,不僅需要忍耐能力,更需要的是自信心。在美術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美術知識,掌握美術技巧,還要激發(fā)學生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自信心,讓學生帶著自信更好地學習美術,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在自信中發(fā)展。那么,如何在美術課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信心,幫他們找到自信心呢?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學習氛圍
整天板著面孔的教師,學生見了害怕,課堂上回答問題也會沒有自信,總是害怕自己回答出現錯誤。如果教學中能給予學生燦爛的笑容,就會給學生很大的鼓勵,讓學生心中不再有顧慮,就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讓學生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學生多次的表達中,學生的自信心就得以建立。
二、搭建自我表現平臺,訓練學生表現膽量
美術教學不是讓學生依葫蘆畫瓢,不是訓練學生的模仿能力,而要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讓學生用自己隨心所欲的美術作品表達內心想法,體現自己對事物的獨特感受和認知,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不斷地表現自我,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剛入學的學生美術繪畫能力差,美術技法極為欠缺,他們在畫畫的過程中,往往表現得信心不足,怕老師批評,怕同學笑話。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不能要求學生畫得像,更要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將自己畫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要鼓勵學生大膽畫,大膽說。學生完成美術作品后,要多給予鼓勵表揚,少給予批評指責。
三、尊重學生個性理解,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古代的詩歌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外國人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國人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這都說明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事情,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因為不同的人看待相同的事物,他們看的角度可能不同,思維的方式可能不同,從而導致結果不同。因此,在美術教學中,不能總是一個標準,一把尺子,要因人而異,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理解,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作品,要多問問學生為什么會這么畫,再從客觀上加以評價,讓學生滿懷自信地畫下去。
參考文獻:
李秀英.芻議如何在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J].快樂閱讀,2011(0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