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芬
【摘要】練習作為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習題設計就更要把握住課堂教學的脈搏,而目前在習題設計上還存在許多不符合課改要求的問題,筆者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目前語文練習題目設計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概括,并且針對“學講方式”的理論精要提出題目設計的“六要”策略。
【關鍵詞】學講方式;練習設計;問題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目前,徐州市的課堂教學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正如火如荼地按照“學講計劃”的課改要求全面推進,并取得顯著成效。盡管形勢喜人,但也有諸多商榷之處,筆者長期擔任語文教學任務,在召開學生座談會,批閱學生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教師在學生作業(yè)的布置上,尤其是在練習題目的設計上,不少教師不能完全領會“學講方式”的理論精髓,各科教師還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方面或那方面的問題,習題的設計隨意、盲目、機械、重復等弊病依然存在。
一、目前小學語文練習在設計上存在的問題
(一)“應付式”練習布置
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老師每節(jié)課都面臨著習題設計,加之老師還要完成學校布置開展的其他工作,因此,無論是課堂練習還是課外習題設計上大都無暇進行精心設計,但考慮到學生不能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于是就采取“應付式”練習布置,這樣設計出來的習題往往以機械重復為主。突出表現(xiàn)在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yè)的布置上,諸如生字詞每個寫十遍、課文抄一遍等等,這樣的習題,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尚可,但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只是一次簡單的“體力勞動”。
(二)習題成了“吃不飽”與“吃不了”矛盾現(xiàn)象的結合體
有的老師盡管備了教材,但沒有備學生,在習題設計上,沒有梯度,對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吃不飽”,而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就“吃不了”。
(三)習題設計的單一性
習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既能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又能對所學過知識進行鞏固,達到這樣的要求,就必須要實現(xiàn)習題設計的針對性和多樣性。但有些老師為了簡便易行,直接口頭布置。如將課文讀熟或背誦文章中某一節(jié)等。這樣的作業(yè)設計,方式單一,一些知識點由于練不夠,導致“夾生飯”現(xiàn)象的產生。
(四)習題設計制約著學生的發(fā)展
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引導,而習題的設計恰恰就是方法與手段,但有的語文老師在習題設計中不注重學生生活知識的積累,不能引導學生對課外知識的大量閱讀,不能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因為這一類習題,需要消耗老師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并且又沒有所謂的“固定答案”,必須人人批到位,不能千篇一律的點評與總結。沒有這一類習題的練習,課堂上學生的討論、思維的擴散就得不到鍛煉,完全背離了“學講方式”的課改要求,學生既很難“學進去”,也很難“講出來”。
(五)不注重片段性寫作的習題設計,不注重對學生文章閱讀性訓練
語文老師都知道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非一日之功,也就是說,只有長時間的訓練,學生才能掌握寫作的技巧,而語文老師最頭疼的事情莫過于批閱作文了,因為怕麻煩,也就不去訓練了。閱讀分析類習題的設計,必須要求老師找到適合年級段,適合學情的短文,才能進行訓練,這需要打印文段,需要借助很多的工具書和資料,更需要精力和時間,因此老師只有讓學生去買資料,泛泛布置,無法掌控,學生練不到位,甚至做了也不知對錯。
二、改革策略
(一)習題設計要注重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要體現(xiàn)所學知識的廣度與深度
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要求語文教學應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如何拓寬,在習題設計上就要進行引導。如果習題設計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學生的潛力就很難被發(fā)掘,這就要求語文老師真的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甚至是一江水”了。我們在給學生設計習題的時候,要深挖教材,能夠讓學生舉一反三,靈活自如的掌握所學知識。
(二)習題設計要注重實際生活與書本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與歸納,要注重閱讀分析與習作的有機結合
語文教學向來提倡“生活化”,這是有道理的,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學生有了生活體驗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所以,在作業(yè)設計上,應找準與實際生活的切合點,與現(xiàn)實生活接軌,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閱讀分析和寫作訓練,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對“孿生兄妹”。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觀察、概括、理解能力和語言文字的表現(xiàn)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提升?!皩W講方式”中,學生能夠寫作,就是“學進去”的表現(xiàn)之一,而對學生閱讀分析練習的設計,就是考查學生“講出來”的一種方式。因而在課內、外練習的設計上,都要注重閱讀分析和寫作訓練二者之間的有機結合。
(三)習題設計要注重對古詩文的閱讀、理解與記憶,注重學生語言組織概括能力的提升
古詩文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一顆顆耀眼明珠,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習題設計上,要注重引導,平時要求學生進行點滴的積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積累,要求老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點撥,對常見的一些成語、短語進行歸納;按照“學講方式”的要求,學生學進去的知識必須能夠講出來,因此,在習題設計上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概括能力。有的學生在對問題的理解上會出現(xiàn)“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的現(xiàn)象,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沒能加強學生語言概括歸納能力的訓練。
在“學講計劃”橫向拓展、縱向推進的今天,我們相信進行科學合理的習題設計,才能真正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學進去,透徹理解的講出來”。
參考文獻
[1] 徐浩.打造《學講計劃》理念下的語文高效課堂[J].讀與寫,2014(5).
[2] 劉超.談談小學語文練習設計的方法與技巧[J].群文天地,2013(10).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