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雅雯,邵宏奇,楊 芳,郭 清
赴英國、美國護理交流生對國內(nèi)外護理教育差距切身體驗的質(zhì)性研究
萬雅雯,邵宏奇,楊芳,郭清
摘要:[目的] 探討赴英國、美國護理交流生對國內(nèi)外高等護理教育臨床實習、學校教育的感受,了解交流生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體驗,為制定新型高等護理教育培養(yǎng)方案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質(zhì)性研究中的焦點小組訪談法訪談6名赴英國、美國交流生,以Giorgi的現(xiàn)象學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結果]被訪者對國內(nèi)外高校護理教育現(xiàn)狀的感想可提煉為學習自主性、實習反饋性、理念深入性、教學多樣性、專業(yè)互通性5個主題。[結論]我國護理教育應參考英國、美國護理教育模式,通過注重社科知識,提升人文修養(yǎng);拓展研究領域,提升學科地位;加強師資力量,改革教學方法;培養(yǎng)綜合能力,貫徹關愛理論等方面促進護理教育發(fā)展與改革。
關鍵詞:護理交流生;護理教育;焦點小組訪談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已不僅僅是治好病,還希望少生病。面對越來越多的醫(yī)療需求得不到滿足,盡快扭轉專業(yè)護理人員嚴重匱乏的局面,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質(zhì)量的專業(yè)化隊伍,愈發(fā)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為應對變化的環(huán)境和滿足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應對慢性病井噴的現(xiàn)狀[1-2],必須構建新型護理教育培養(yǎng)模式。為構建新醫(yī)學模式下高等護理教育培養(yǎng)方案,國內(nèi)外護理教育的比較研究尤為重要,在此理論研究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國內(nèi)外護理教育的質(zhì)性研究,2013年12月19日課題組通過焦點小組訪談法了解在校大學生經(jīng)過2個月~4個月的英國、美國護理交流后對國內(nèi)外護理教育差異的看法。
1對象與方法
1.1調(diào)查對象采用目的抽樣方法選取我院2014屆本科護理畢業(yè)生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愿意接受訪談;②思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佳;③赴國外進行學習、交流2個月~4月者;④打算從事護理工作者。排除標準:①存在語言溝通障礙,無法正常溝通者;②既往有精神病史;③患有心臟病、哮喘、嚴重傳染病者;④近兩個月發(fā)生重大家庭經(jīng)濟問題或個人事件影響情緒狀態(tài)者。6名學生符合本研究標準,其中4名赴英國愛丁堡大學交流3個月,2名赴美國波依西大學交流2個月,平均年齡為22歲。實習醫(yī)院:浙江杭州5人,浙江溫州1人;實習科室4個科室或5個科室4人,5個科室或6個科室2人;籍貫浙江省4人,其他省2人;學歷本科5人,研究生1人。為保護研究對象的隱私,其姓名以A-F代替。本研究通過杭州師范大學醫(yī)學院教務科審批,并取得院方支持。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方法以質(zhì)性研究中的現(xiàn)象學研究法[3]為指導,采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收集資料[4-5]。訪談前向受訪問者介紹研究課題,承諾保密原則,征得受訪者同意后進行全程錄音。研究者以一個廣泛的問題“您對國內(nèi)外護理教育的看法?”開始,根據(jù)受訪問者的回答逐步深入,以探索國外護理與國內(nèi)護理教育模式、教學方案及教學方法不同方面。訪談提綱[6-8]:①您對國內(nèi)外臨床護理和學校護理教學的認識和看法?②您認為國外學校教育和臨床之間有無脫節(jié)?③您對國內(nèi)學校課程建設有無想法?④您認為國內(nèi)實習時間安排合理與否?⑤您對上課方式有什么看法,您在國外交流過程中有何感想?⑥您對國外護理同仁的評價?⑦您對國內(nèi)護理同仁應具備的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評價?⑧您對國外課程、技能、素質(zhì)學習以及實習之中的感悟?訪談者圍繞以上主題采用開放式和封閉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提問。訪談前讓受訪者在輕松自在的交流環(huán)境下隨意發(fā)展話題,但由研究者控制訪談內(nèi)容,圍繞主題,記錄整個過程并錄音,訪談結束后將訪談錄音整理成文字資料,保持語言的中立性,訪談時間為90 min。
1.2.2質(zhì)量控制方法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對資料進行連續(xù)、反復的分析,并總結現(xiàn)場筆記,對訪談內(nèi)容獲得總體認識。逐句閱讀訪談記錄,必要時電話咨詢訪談對象,核對其原意是否與研究者的理解有出入,以提高資料的可信度;盡量避免個人價值對現(xiàn)象的理解。
1.2.3資料分析方法在24 h內(nèi)將錄音資料輸入計算機,反復閱讀、回憶當時的情景,逐字逐句分析其含義,以顏色標記的方式對各種觀點和看法進行分類,然后根據(jù)各種觀點和看法出現(xiàn)的頻數(shù),找出其共性部分,采取詮釋現(xiàn)象學分析[9-10],歸納本研究的主題。
2結果
在訪談國際交流生的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國外護理教育與國內(nèi)的不同,提煉歸納出5個主題:學習自主性、實習反饋性、理念深入性、教學多樣性、專業(yè)互通性。
2.1學習自主性赴英國留學的學生A修讀了《護理中的關愛與情緒勞動》[11]課程,他說:“每次課程前教師鼓勵我們自學,閱讀足量文獻,對該篇內(nèi)容有一個感性認識?!睂W生B:“老師鼓勵學生講述自身見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強,教師上次課布置的預習,英國的學生都會認真地完成,在新的課程上就有自己的想法,在聽教師授課后,對課程內(nèi)容又有了新的認識。當時,我們做好PPT講解的時候,老師還夸我們中國的學生做得好呢!”(自豪地笑)“我們當時都會自己去找資料,后來形成了習慣,自己會主動搜集相關課程的資料,不僅僅是閱讀課本資料,在圖書館、網(wǎng)上、書店,我們都要去努力搜集課程作業(yè)的資料?!睂W生C補充道。而且班級人數(shù)少,也就十來個人,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表感想的機會。
2.2實習反饋性理論課與實驗課比例為2∶3。實驗課討論多,上課的內(nèi)容淺,用生活中的小事講述關愛的意義,通過故事感受關愛,關愛貫徹到老師對學生中,以感染學生。其中有一門課程叫情感勞動(Emotional labour),講述的就是護理關愛。愛丁堡大學具有完善的實習體系,學生可以分享在實習過程中的體會,并做相應的改進以促進下一個階段的實習。學生C說:“作業(yè)要求及時在教學網(wǎng)絡平臺上和教師討論,反饋給教師,并且作業(yè)要求是哈佛注釋體系(references-harvard)[12],電子版、紙質(zhì)版都要上交。不是由上課的教師評分,而是報給校外教師統(tǒng)一評分[13]?!?/p>
2.3理念深入性教育教學強調(diào)關愛的理念,在實踐過程中,強調(diào)與病人的溝通。學生E:“美國護理教育很強調(diào)教學理念,每個院校的教學理念都有略微偏差,不同的教師的理念也會不一致,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思維碰撞,對學科內(nèi)容有自身的理解,這對于培養(yǎng)研究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有效?!薄懊绹o理強調(diào)理念。上課的內(nèi)容淺,用生活的小事講述關愛的意義,與社會學相關性很高,關注社會支持,講授時卻不是照本宣科,講概念、理論,而是重在說案例!實際上,這樣講課更需要綜合能力和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我想說我更喜歡聽這樣的課程,有意思!”學生F說(微笑)。赴英美留學生都認同國外的情感護理是有價值的,當?shù)氐膶W生都這樣說,通過故事感受關愛,這種關愛是貫徹于每個護理課程,是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關愛傳遞到學生心中的。國外的護理人員認為清潔工也不會覺得自己卑微,人和人是平等的,護士的地位高,卻也不會因此而怠慢誰,輕視誰。國內(nèi)的學生常忽視了關愛的作用,認為技術好就足夠了,認為不一定要態(tài)度好。
2.4教學多樣性包括講授、小組討論、研討會、敘事等。學生A說:“與國內(nèi)上課形式最大的不同點是,教授會在每節(jié)課的上課前幾天就本次上課討論主題給出一個閱讀清單,文獻數(shù)量在7篇~10篇?!睂W生D說:“去教學實踐的機會很多,學生可以自行去實驗室練習,并且在實踐中,有DV將自身動作行為記錄下來,方便課后查看,這對于學生相互交流、自身檢查有很好的效果?!痹谶@種形式下,學生能力提高很快。
2.5專業(yè)互通性學生C說:“《護士領導力》這種課大家都可以選,《社會與健康》(Health Community)也是,不要專業(yè)背景對口,大家都可以聽。”愛丁堡大學還建有一個網(wǎng)絡教學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各專業(yè)學生可以獲取感興趣的專業(yè)課程上課時間、分享教學經(jīng)驗、參與互動等。學科之間的互通性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學生紛紛獲取自身感興趣的知識和技能。
3討論
通過國內(nèi)外護理教育現(xiàn)狀比較及國內(nèi)護理教育現(xiàn)狀分析,對赴英國、美國交流生的訪談可以發(fā)現(xiàn),原有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已不滿足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發(fā)展,也不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從“以疾病為中心”向新醫(yī)學模式下的轉變[14]。當前我國高等護理教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改善。
3.1注重社科知識,提升人文修養(yǎng)愛丁堡大學的護理學科是設在人文社會科學院下,說明其對人文社科的重視度,課程設置上也非常重視人文社科知識的培養(yǎng),如開設了健康與社會人文社會學院的選修課程等。受訪者也紛紛表達了其選修愛丁堡大學人文社科課程后的感想,體現(xiàn)了愛丁堡大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情感表達能力和協(xié)作互助能力,這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3.2拓展研究領域,提升學科地位赴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交流生對國內(nèi)外醫(yī)院護理人數(shù)等情況進行了質(zhì)性對比,可初步得到浙江省杭州市護士專業(yè)能力扎實,而對病人隱私保護度不夠、護士的社會地位不高;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畢業(yè)的護士動手能力較欠缺,對病人隱私保護較好,護士工作量較小,護士地位居高。這與我國國情有著密切關系,但和教育也有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優(yōu)質(zhì)的關注健康的護士這項任務顯得越發(fā)緊迫,提升社會對護理教育的重視也越發(fā)緊迫。
3.3加強師資力量,改革教學方法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與英國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這取決于教學氛圍和教師,教師教書育人,我們常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古語深刻地贊頌了教師的身份與地位,護理教育不僅僅是讀書、實驗,更重要的在于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個人魅力,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對于一個班級、學校乃至社會,都會產(chǎn)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3.4培養(yǎng)綜合能力,貫徹關愛理論赴國外交流的學生普遍反映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學生沒有信仰,不懂怎樣是關愛病人,他們認為我把技術練好就是對病人最大的幫助。其實不然,在國外學習過的學生發(fā)現(xiàn),國外護理注重理論研究、實踐操作,在大學一年級、大學二年級時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仁愛的性格,這種性格、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他們從教師的行為、分享的故事,還有伙伴的關愛中獲知了“愛”的真諦,也在早期與病人的接觸過程中學會了“關愛”。這種關愛無微不至。
參考文獻:
[1]王飛,張玲芝.浙江省養(yǎng)老護理員工作現(xiàn)狀的質(zhì)性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4,13(6):515-518.
[2]曾友燕,王志紅,呂偉波,等.老年人對專業(yè)家庭護理服務需求的質(zhì)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8):9-10.
[3]Giorgi A.The theory,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a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cedure[J].J Phenomenology Psychology,1997,28(2):235-260.
[4]王瑩,張清.基于深度訪談的護士核心能力探討[J].護理研究,2011,25(1B):150-151.
[5]Hawala-Druy S,Hill MH.Interdisciplinary:cultural competency and culturally congruent education for millennials in health profession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2,32(7):772-778.
[6]趙杰剛,高木廣文,細谷幸子.日本護理本科院校課程設置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15):87-88.
[7]陳希萍,保穎怡,李子萍.《護理學基礎》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護理研究,2004,18(4B):741-745.
[8]郝麗霞.全面質(zhì)量管理評價在護理教學中的運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15(3):245-246.
[9]Thompson CW,Bucher J.Meeting baccalaureate public/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education competencies in nurse-managed wellness center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3,29(3):155-162.
[10]Larocco SA.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2010,12(25):44-49.
[11]Lambert VA,Lambert CE,Petrini MA.A comparison betwee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in Japan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4,43(9):384-385.
[12]Susan Mitchinson.A review of the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beliefs of traditional and project 2000 student nurs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5,21:356-363.
[13]章瑩,付偉.愛丁堡大學護理專業(yè)《健康和社會》教學模式對我國護理本科教育的啟示[J].護理學報,2014,21(15):5-8.
[14]郭清,施長春,李宇陽,等.構建“以健康為中心”的醫(yī)療衛(wèi)生人才培養(yǎng)模式[J].健康研究,2013,33(1):1-4.
(本文編輯孫玉梅)
Qualitative study on firsthand experience of nursing exchange students to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nursing education gap
Wan Yawen,Shao Hongqi,Yang Fang,et al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Zhejiang 310036 China)
基金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咨詢研究項目,編號:2013-XZ-21-5;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2013XSJ06。
作者簡介萬雅雯,碩士研究生,單位:310036,杭州師范大學醫(yī)學院; 邵宏奇、楊芳(通訊作者)、郭清單位:310036,杭州師范大學醫(yī)學院。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6.022
文章編號:1009-6493(2016)06A-1994-03
(收稿日期:2015-01-06;修回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