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
?
多媒體輔助語篇教學在民辦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郭晶
摘要:為了激發(fā)民辦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鞏固基礎知識,可以用各類多媒體課件輔助大學英語的課前和課上教學活動,結(jié)合語篇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本文從民辦高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探究存在的問題,在多媒體教學和英語語篇教學視域中探討提升民辦高校英語教學水平的方法與對策,以期為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和高校英語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多媒體;語篇教學;民辦大學;英語教學
郭晶/黑龍江東方學院公共外語教研部講師(黑龍江哈爾濱150066)。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英語作為交流學習工具的重要性愈加明顯,在校期間能夠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工作中能夠熟練運用英語交流信息,獲取國外先進文化技術,已成為很多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終極目標。但由于目前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仍以講授為主,單一的教學方式和枯燥難懂的學習內(nèi)容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民辦大學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如果想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既幫助他們奠定英語基礎,又講授大量相關知識和輸入大量英語信息來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水平和能力是很難同時實現(xiàn)的。因此,如何轉(zhuǎn)變教學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課上和課下時間開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內(nèi)在潛力便成為民辦大學英語教師教學的新目標。在多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民辦大學英語教師在多媒體及網(wǎng)絡教學設備支持下,憑借自身相關知識和技術,以語篇教學模式為主要教學方式,有效利用課上和課下時間讓學生掌握更多英語知識,在語篇層面上提高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美國應用語言學家S.D.Krashen在二語習得領域提出了可理解性輸入假說和輸出假說,提出語篇是指不受語言結(jié)構(gòu)約束和限制,能在一定語境中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它是由詞、句和一系列語段構(gòu)成的語言整體,有邏輯結(jié)構(gòu)且語義連貫、符合語用和認知原則。正如S.D. Krashen在假說中提到的,語篇是二語習得者最佳的實踐和學習的基地,可以使他們更好地應用已掌握的知識達到自如交際的目的。語篇教學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從語篇宏觀角度出發(fā),通過分析文章體裁、敘事方式、語境、篇章組織結(jié)構(gòu)和層次整體上理解全文的主題思想,欣賞體會作者寫作的方法和修辭技巧,并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記錄和學習常見甚至復雜詞匯的特殊意義和用法,不但擴充了詞匯量也培養(yǎng)了閱讀分析能力。
首先,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提升大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和應用能力。英語教育在改革開放之后快速發(fā)展并取得了巨大成效,形成英語學習熱潮。然而,長期以來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始終受人詬病,所謂Chinglish或“啞巴英語”困擾了一代人。因此,提升英語教學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語篇教學通過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閱讀、分析等訓練,能夠較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其次,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發(fā)展特別是多媒體的引入為在民辦高校英語教學中應用語篇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多媒體技術通過聲、光、電的結(jié)合充分實現(xiàn)聲音、圖形、文字等教學形式的統(tǒng)一。民辦高校英語教學往往存在忽視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問題,對于課堂互動關注較少,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語篇教學能夠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習積極性,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1.在課前的應用。對于民辦大學而言,實施語篇教學的最大障礙是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進行信息輸入量較大的英語語篇內(nèi)容對他們來說難度和強度都過大,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給了民辦英語教師很大的啟示,可以在多媒體及網(wǎng)絡技術可應用設備的支持下進行課前基礎知識教學。首先在授課前,參照“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模式,把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基礎知識制作成10分鐘左右的多媒體動態(tài)視頻,將這些知識用有趣的動畫和簡潔生動的語言展現(xiàn)給學生,比如較長的英文詞匯、深入理解語篇閱讀相關的復雜句式結(jié)構(gòu)及語法搭配知識等,發(fā)到班級群里讓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希望學生課前掌握cerebral(“腦的,大腦的”)相關詞匯,可以先將這一前綴出示在課件上,之后動態(tài)呈現(xiàn)腦的圖片和授課語篇涉及的相關單詞,比如cerebral(大腦的,理智的),cerebellum(小腦),cerebrovascular(腦血管的)等。動態(tài)圖片配上聲音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生動形象,學習進度也由學生自由控制,這要比傳統(tǒng)的、呆板的課堂記憶效果好很多。自學之后,學生可以在班級群里及時和老師溝通、與同學討論,掃清因基礎知識掌握不全面帶來的學習障礙,更有興趣進入課堂,跟隨教師進行語篇教學活動。
2.在課堂上的應用。語篇教學重視從整體上理解全文,首先可以讓學生通讀全文,當然也可以把文章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出來,增加閱讀的緊迫感。之后可以設計一些與文章內(nèi)容和篇章段落大意相關的問答題或選擇題,讓學生對自己剛讀過的材料進行回憶,通過回答問題驗證自己閱讀記憶的結(jié)果,目的是讓他們整理答案后推斷出每部分的主題思想和文章的整體層次結(jié)構(gòu)。用多媒體制作圖表或框架圖片將所學的文字材料形象地展現(xiàn)給學生,引導他們學會如何正確地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分析寫作模式,為形成英文寫作邏輯模式,撰寫英文材料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學生了解文章大意和組織結(jié)構(gòu)之后,就需要在教師引導下進入深入閱讀階段,即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從細節(jié)上學習英文句式結(jié)構(gòu),理解復雜難懂的句式及語句之間的關系。教師可先將需要分析的難句運用多媒體課件投射到屏幕上,讓學生先進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如果正確地分析出句子的成分,可在學生說出答案時點擊課件,在大屏幕上將其分析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并配以音樂或英文語句表揚,讓學生更深刻地記憶相關知識。不但激發(fā)他們回答問題的熱情也會吸引其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應用示例。以《新編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11“HERO”教學為例,筆者在教學中充分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語篇教學。
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相關電影、視頻資料在課堂上開展課程文化背景的討論。圍繞“what is hero”“who is your hero”“what is anti-hero and who”等問題開展討論,由教師推薦學生在課外自主觀看相關電影,了解課文中提到的Winston Churchill、Martin Luther King JR.、John F. Kennedy等歷史上著名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跡,引導他們自主探究英雄人物的共同點。鼓勵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將討論結(jié)果匯總,利用PPT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討論結(jié)果。多媒體課件能夠改善原來課堂教學中單調(diào)的形式,以更加生動的方式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特長,同時加強團隊配合能力。引導學生自己提出自認為的“anti-hero”代表,互相配合分析“anti-hero”的共同特點,根據(jù)歸納分析的結(jié)果為“anti-hero”下定義。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派出代表分享本組的研究成果,鼓勵學生盡量使用原文中的語言和語法進行表達。
其次,結(jié)合課文引導學生自主開展語篇教學。多媒體技術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更加直觀、生動且準確地表達更大的信息量,這也是在教學中引用語篇教學法時開展多媒體輔助的原因。在本單元課文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自主為文章劃分層次并提出層次劃分的依據(jù),根據(jù)“HERO”的主題讓學生用PPT的形式將所思所想順利表達出來。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和點播,提示學生在分析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時要格外重視文章以及各段的開頭和結(jié)尾。最后教師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為學生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范式。文章“HERO”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昔日輝煌的英雄;二是今日社會缺乏英雄;三是呼喚英雄和英雄精神。文章以幽默的筆法開篇,讀來令人不禁想要往下探索,而道理又在作者娓娓道來和歷史英雄人物的舉證中潛移默化地傳遞給讀者,讓讀者更加明確“defination ofhero”。重點分析文章第7、8、9段,其作為文章中間部分的承上啟下作用依托于幾個銜接詞和句式,“Notonly…but…”等句式為學生寫作中的轉(zhuǎn)折文意提供了借鑒。在文章結(jié)尾,作者簡明扼要地點明題目——時代呼喚英雄。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語篇,在大量練習的基礎上提高語篇教學能力,這對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針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匯和語法點,教師要向?qū)W生重點強調(diào)。語篇教學不僅要分析文章層次,更要對文章中的詞匯、語法進行分析,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并學習語法詞匯的過程中要注意因人而異和因材施教。不僅要對于新的語法知識點進行強調(diào),對于諸如have sth、in common、have impacton等重點短語也要提醒學生注意。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分析句型特別是復雜句型的條件,讓學生利用課堂所學分析句型結(jié)構(gòu)和知識點,鍛煉語篇教學能力,不斷提升英語閱讀水平特別是精讀與泛讀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能力。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每一位英語教師不斷探索實踐的課題。把對民辦大學生來說枯燥難懂的大學英語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引入“翻轉(zhuǎn)課堂”相關的先進教學理念,運用多媒體視頻課件,在課前幫助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解決因單詞、句式或語法而帶來的學習困擾,之后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課上時間用語篇教學法配以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由表及里、全面深刻地理解課上所學的知識,讓課堂變得明朗,知識變得生動,氣氛變得活躍,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這樣,他們不但主動吸收理解教師講授的知識,也會逐漸改變自己學習英語的方法,培養(yǎng)英語邏輯思維方式,能夠在課堂以外獨立并輕松地運用英語這一工具去思考并解決任何學習及今后工作中更為實際的問題。
參考文獻:
[1]Krashen SD.1985.The InputHypothesis.London: Longman.
[2]M cCarthy,M ichael.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Teachers.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4]黃國文.語篇教學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賀春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531(2016)04-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