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俗類文本的語言特色及其譯介分析

      2016-04-03 06:19:38張曉鵬
      關(guān)鍵詞:文學翻譯歸化異化

      周 瑩, 張曉鵬

      (1.石家莊鐵道大學外語系,河北石家莊 050043;2.張家口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河北張家口 075000)

      ?

      民俗類文本的語言特色及其譯介分析

      周 瑩1, 張曉鵬2

      (1.石家莊鐵道大學外語系,河北石家莊 050043;2.張家口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河北張家口 075000)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民俗類文本兼具文學性和學術(shù)性的語言特色,進而概括總結(jié)了翻譯此類文本常用的策略和技巧。結(jié)合《蔚縣剪紙大師任玉德作品解析》一書的英譯文本進行案例分析,探討了源文本中的并列修飾成分和四字結(jié)構(gòu)等翻譯難點的處理方法,分別運用歸化和異化的策略進行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期對今后此類文本的譯介工作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民俗類文本;文學翻譯;歸化;異化

      本文信息:周 瑩,張曉鵬.民俗類文本的語言特色及其譯介分析[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 (1):75-79.

      一、引言

      河北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有很多被國家乃至聯(lián)合國列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精品。筆者通過查閱相關(guān)資料,發(fā)現(xiàn)目前此類文本的譯介工作多為說明書式的個例介紹,且翻譯水平良莠不齊,沒有形成體系;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時代背景下,要把河北地方的民俗文化更好地推介出去,通過譯介工作讓更多的外國朋友了解河北,關(guān)注河北民俗文化。

      民俗類文本既富于文學性又富于學術(shù)性,通常源文本中會包含大量的并列修飾成分、四字成語和四字結(jié)構(gòu)以及諸多蘊含文化信息的典故和引文等,這些都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應(yīng)對的難點和重點。本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是結(jié)合筆者從事的河北蔚縣剪紙藝術(shù)的翻譯實踐,從上述幾個方面入手探討此類文本共性的翻譯策略、技巧和實現(xiàn)形式。

      二、民俗類文本的語言特色

      民俗類文本的語言特色主要有兩個方面:文學性和學術(shù)性。

      其一,民俗類文本雖然從大的范疇來說屬于信息類文本,但是其所用的語言通常較為生動形象、兼具藝術(shù)性和感染力,屬于文學翻譯的范疇。其內(nèi)容不僅常引經(jīng)據(jù)典,而且會使用大量的排比修飾成分和富于漢語特色的四字成語和四字結(jié)構(gòu)來進行修飾,這些語言特色都需要譯者解讀和再現(xiàn)出來,而且要靈活地處理,從而避免句式的過于復(fù)雜或是過于單調(diào),這是此類文本譯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其二,關(guān)于民俗藝術(shù)或者作品的介紹文本,特別是賞析類文本,通常會涉及該類藝術(shù)形式的發(fā)展歷史,也包含了很多民間故事、典故傳說和地方志等資料,很多內(nèi)容和名稱都是信息含量較大的文化負載詞,而且還會出現(xiàn)學術(shù)性較強的藝術(shù)專業(yè)術(shù)語,這些都需要譯者查閱資料,尋找平行文本,加以甄別和選擇。

      三、民俗類文本的常用譯介策略

      民俗類文本的翻譯不同于科技類文本,其使用的語言更加形象,而且特點突出,內(nèi)涵更加豐富,通常還會蘊含深厚的文化信息,這就要求譯者充分發(fā)揮譯者主體性,除了要做到忠實全面準確的傳遞源文的意思,也就是要做到“信”和“達”之外;還要求譯者能夠通過自己的翻譯把原作的語言特色、內(nèi)涵信息表達出來,做到“雅”,能夠讓譯文讀者感受到原作的藝術(shù)特點和語言魅力。譯者通??梢圆捎貌鸱值姆椒ǎ演^長的修飾成分歸類,譯成幾個短句或者分句,處理成不同的句子成分,調(diào)整順序,變換詞性[1],從而避免譯文中過度堆砌分詞、形容詞和定語從句,降低譯文的流暢性。

      對于俗語等文化負載詞和引文典故的翻譯,通常譯者會根據(jù)文本的特點采用歸化(domestication)和異化(foreignization)兩種策略。歸化就是盡量在目的語中尋找相對應(yīng)的表達方式,用來替代源文中的成語和俗語等文化負載詞,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譯文讀者能夠建立聯(lián)系,便于理解;而不足的地方在于這要求譯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尋找對應(yīng)的表達方式,而且要求譯者能夠真正理解目的語中相應(yīng)表達方式的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否則可能造成誤解,適得其反。而異化更多的是針對在目的語中找不到相應(yīng)的表達,亦或是譯者著意要突出源語的文化特色所采用的策略,具體操作中多采用直譯、音譯等方法,必要時還要附上短句進行解釋說明,從而不影響譯入語讀者的理解[2]。正如上文提到的,采用這種策略不僅能夠更好地突出原作的特色,特別是地方民俗文化的文本,其中有很多難以找到對等表達的語言,而且能夠適當減少譯者的工作量,比較忠實地傳遞原作的文化色彩;而不足之處在于,過多使用異化策略,會降低譯文的可讀性,給讀者造成閱讀困難,不利于讀者悅納所譯介的信息。策略、方法不一而同,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要求譯者能夠根據(jù)文本和語言的具體特點,靈活地處理,這也是最能考察譯者功力的地方。

      四、剪紙藝術(shù)文本翻譯的案例分析

      筆者結(jié)合民俗類文本的翻譯實踐《蔚縣剪紙大師任玉德作品解析》(漢譯英),具體探討此類文本的翻譯策略選擇和翻譯技巧實現(xiàn)。

      (一)剪紙術(shù)語的翻譯分析

      源文本的特點之一是包含了很多剪紙方面的術(shù)語,這些是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譯者把源文本中術(shù)語大體分為三類,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

      第一種,機構(gòu)部門專有名詞。此類術(shù)語處理起來相對容易,能夠在網(wǎng)上或者詞典中找到官方或者較為標準的譯文,如“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直接譯為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UNESCO;又如“蔚縣剪紙協(xié)會”,譯為Yuxian Paper-cut Association。

      第二種,剪紙技藝術(shù)語。此類術(shù)語是描述剪紙制作過程中的工具和手法,一般情況下有固定的譯法,但是由于這類詞匯本身較為抽象,而且不常見,其查找量較第一種要大很多,如“陰刻”(intaglio)、“陽刻”(carving)、“重復(fù)”(repetition)和“群化”(grouping)等。

      第三種,通用類型術(shù)語,此類詞匯雖然也屬于術(shù)語范疇,但是比較常見,平行文本很容易找到,但是不止一種譯法,需要筆者在翻譯過程中進行選擇。如“剪紙”這個詞,查閱網(wǎng)絡(luò)和詞典,就有papercut、paper-cut、papercutting、paper-cutting、scissor cut、scissor-cut、scissor cutting和scissorcutting等不同譯法。筆者進行檢索,找到兩本剪紙方面的著作:《學做中國剪紙(英文版)》[3]和《剪紙(英文版)》[4],這兩部書的英文標題中,“剪紙”都譯為papercutting,但是書內(nèi)的譯法又出現(xiàn)了paper-cut和scissor cutting等不同形式。為了適當突出本書特色原創(chuàng)性和便于查找平行文本,譯者可以選用paper-cut這個網(wǎng)絡(luò)搜索比較常見的譯法。

      處理這三種類型的術(shù)語,基本的方法還是要查找平行文本,只有通過大量的查閱和比較,才能保證譯文的嚴謹性,這其中也需要譯者發(fā)揮一定的主體性,去偽存真,做出選擇。

      (二)并列修飾成分和四字結(jié)構(gòu)翻譯分析

      1.拆分重組并列修飾成分

      為了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剪紙藝術(shù),源文本寫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并列修飾成分,例如:

      原文:其剪紙剪藝純熟大氣,文化底蘊深厚,生活氣息濃郁,結(jié)構(gòu)莊重秀美,許多作品都浸透著對生活的熱愛與真情,畫面夸張、生動,幽默、傳情、人性化的造型,讓人觀后久久不能忘懷。

      這個長句的前半部分用來描述任玉德先生的剪紙技藝,作者接連使用了“純熟大氣”、“文化底蘊深厚”、“生活氣息濃郁”和“結(jié)構(gòu)莊重秀美”進行修飾,這種手法在中文的散文等文學作品中比較常見,充分體現(xiàn)了中文“意合”的特點[5],其優(yōu)點一方面是更加形象生動,能夠讓讀者在頭腦中形成意象,另外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氣勢和文采;然而,英語是“形合”的語言[5],呈直線型[6],更重邏輯性,修飾成分一般貴“精”而不貴“多”,中文中鋪陳的修飾,往往在英文中對應(yīng)的表達只是一兩個形容詞或者定語從句的修飾。同樣,例文后半句中,作者也連續(xù)使用了“夸張”、“幽默”和“傳情”等形容詞,用以體現(xiàn)任玉德先生作品的活力。針對兩種語言不同特點,譯者嘗試將這句話的英文譯文拆分合并為三個句子,譯為:

      第一句譯文中,把“純熟大氣”、“文化底蘊深厚”、“生活氣息濃郁”和“結(jié)構(gòu)莊重秀美”這幾個修飾成分分別轉(zhuǎn)化并且調(diào)整了一下順序,用英語中常見的“not only…but also…”的結(jié)構(gòu)串聯(lián)起來:“純熟大氣”是用來描述技法的,譯為形容詞“skillful”;把“文化底蘊深厚”和“生活氣息濃郁”兩個修飾成分合并到一起,譯為“rich in culture and life”;最后一個修飾語“結(jié)構(gòu)莊重秀美”的處理較為復(fù)雜,采用了變換詞性的方法,譯為“well constructed with solemnity and beauty”,這樣翻譯,一方面是其中的信息量較大,同時也為了增加譯文的多樣性,避免過于簡略而損失源文本的文采。

      中間的短句“許多作品都浸透著對生活的熱愛與真情”,由于其主語在前一部分已經(jīng)提到,在譯成英文時候要轉(zhuǎn)化成代詞,所以譯為“Many of them are full of passion and true feelings of life”。

      長句的最后“畫面夸張、生動,幽默、傳情、人性化的造型,讓人觀后久久不能忘懷”,在翻譯的時候要進一步分析中文的結(jié)構(gòu):這句話中,“夸張”“生動”“幽默”和“傳情”都是用來修飾“畫面”的,而“畫面”和“人性化的造型”共同又成為后面“讓人觀后久久不能忘懷”的原因和主語,字數(shù)不多,但是結(jié)構(gòu)比較復(fù)雜。英語句子的結(jié)構(gòu)中通常總體上只有一個主語和謂語,為了避免邏輯上的混亂,在翻譯的時候,譯者選擇把“讓人觀后久久不能忘懷”中的“人”作為譯文中的主語,并且使用了被動語態(tài),把源文本想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加以突出,譯為“The viewers might be enchanted by their exaggerated but vivid pictures,humor and tender expressions of figures.”

      2.偏正為主處理四字結(jié)構(gòu)

      四字結(jié)構(gòu)是中文中常見的形式,不僅形式緊湊,而且讀起來也容易上口,其中的四字成語很多來自典籍傳說,蘊含豐富的文化信息,是中文中最有特色和活力的表達形式之一。源文本同樣使用了大量的四字成語和四字結(jié)構(gòu)用作修飾成分,例如:

      原文:它借鑒了天津楊柳青年畫和武強年畫的特點,以構(gòu)圖飽滿、造型生動、色彩絢麗、工藝奇特而獨樹一幟,被譽為華夏剪紙之最。

      譯文:It draws lessons from the merits of Yangliuqing Folk Painting and Wuqiang Folk Painting and then develops a school of its own known for satiated composition,vivid sculpture,magnificent colors and unusual techniques.And it is considered by many the best of Chinese paper-cuts.

      這句話只有50個漢字左右,卻包含了4個四字結(jié)構(gòu)和1個成語,其中“構(gòu)圖飽滿”、“造型生動”、“色彩絢麗”和“工藝奇特”都是用一個形容詞修飾一個核心名詞,在翻譯的過程中,可以譯成定語從句,也可以直接替換成對應(yīng)的形容詞修飾名詞的偏正結(jié)構(gòu),這樣更加簡練;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工藝奇特”和“獨樹一幟”表達的意思比較接近,都是要強調(diào)蔚縣的剪紙藝術(shù)雖然借鑒了河北民俗文化中其它的形式,但是有獨特的技法和風格,在翻譯的時候,可以做合并處理,于是譯為“…known for satiated composition,vivid sculpture,magnificent colors and unusual techniques”,把四字結(jié)構(gòu)和成語融合在整個句中。

      (三)文化負載詞和典故引文的翻譯分析

      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權(quán)威醫(yī)院專業(yè)醫(yī)生進行診斷,并且診斷標準與國際關(guān)于糖尿病合并神經(jīng)痛的標準[4]一致,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的精神類疾病及肝腎等方面的功能不全。同時患者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源文本《蔚縣剪紙大師任玉德作品解析》是介紹蔚縣剪紙藝術(shù)以及賞析剪紙大師任玉德先生作品的學術(shù)專著,除了具有文學性以外,還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性。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很多俗語、典故和地方志等資料,并且里面涉及到諸如剪紙作品名稱和民俗藝術(shù)方面的文化負載詞。這些內(nèi)容體現(xiàn)了河北乃至我國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本書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

      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要盡量準確地傳遞源文本中的文化信息,而翻譯的難點也正在于此,文化負載詞和典故傳說都是為各民族語言所特有的,相當一部分很難在另外一種語言和文化中找到對等的表達。在翻譯過程中,一方面要秉承譯介中國文化,傳遞文化信息的寫作和翻譯初衷;另外一方面也要考慮到譯文讀者的接受程度,使譯介活動更加有效。

      基于以上考慮,可分別采用歸化策略和異化策略來處理源文中出現(xiàn)的引文典故、俗語等文化負載詞。

      1.歸化處理,方便譯文讀者

      歸化法就是盡量在目的語中尋找相對應(yīng)的表達方式,用來替代源文中的文化負載詞,其好處在于譯文讀者比較熟悉,容易建立聯(lián)系;而不足之處是不利于譯語讀者充分體會源語語言和文化的魅力。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結(jié)合源文本特點,對一部分信息含量較大的文化負載詞的處理采用了歸化的策略,例如:

      源文本中剪紙作品標題之一: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是成語,來源于古代文化典籍故事,如果要把這個故事解釋清楚,需要的篇幅比較大;而且,這個成語在源文本中是以標題的形式出現(xiàn)的,標題的翻譯要點是簡潔醒目,讓讀者一目了然。為了達到這個效果,譯者選擇用一個英語中具有類似意思的短語進行替換,譯為:making a great coup,意為取得巨大成功,這樣譯文讀者能夠很直觀地了解源文本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并對下文進行預(yù)測。

      又如,源文本中另外一個剪紙作品的標題:亞運頌。

      “亞運頌”,中文讀者能夠明確地知道該作品表現(xiàn)的主題是對北京成功舉辦“亞運會”的頌揚,翻譯時,比較難處理的是“頌”的譯法,起初選擇譯成了“praise”,基本能夠表達對亞運會贊美的意思;然而,在修改譯文的時候,受到了英國詩人雪萊的名作“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的啟示,于是改譯為:Ode to Asian Games。這樣處理的好處是:其一,較為準確地傳遞了源文的意思;其二,能夠讓譯文讀者感到熟悉和親切,甚至能聯(lián)想到雪萊的作品;其三,這樣翻譯保留了源文本的文學性。

      2.異化處理,保留文化氣息

      由上文可見,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考慮譯文讀者的接受程度,采取一定的歸化策略。源文本是對中國民俗文化的介紹,而且民俗文化是中國文化對外譯介和推廣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更多地采用了異化的翻譯策略,用于處理在譯入語中找不到直接對應(yīng)的表達或者有意要突出源語的文化特色,通常體現(xiàn)為專有名詞和文化負載詞等的翻譯。在具體操作中,譯者主要采用了直譯法、直譯加解釋法、音譯和音譯加解釋法等異化策略常用的翻譯方法。

      譯者處理源文本中很多文化負載詞和標題時采用了直譯法,如“塞外古城”、“燕云十六州”和“鬧元宵”的翻譯。這是我國的地名和古代的行政區(qū)劃,在英語中沒有對應(yīng)的表達方式,于是采用直譯法,譯為“historical city outside the Great Wall”和“The Sixteen Prefectures”而“鬧元宵”是8幅剪紙系列作品的標題,在賞析部分,源文本作者重點提出了“鬧”字在中國民俗、民情和民風中的蘊含的文化意味,可見“鬧”字是這部分的點睛之筆。經(jīng)過源文本分析,譯者采用兩種不同的形式進行翻譯:對于標題“鬧元宵”,譯者用動詞的動名詞形式加上核心名詞的形式進行翻譯,譯為:Celebrating the Lantern Festival,其中“Lantern Festival”是英語中約定俗成的元宵佳節(jié)的翻譯方法,而“celebrate”在英語中,通常也是可以用來表示歡度、慶祝節(jié)日;對于作品賞析部分的“鬧”字,譯者選擇采用變換詞性的譯法,譯為:liveliness。

      對于有些信息含量大的文化負載詞和引文典故,可以采用直譯法加解釋的方法,例如“天人合一”“臉譜”和“燕趙壯士”幾個詞的翻譯。“天人合一”譯為“the unity of nature and people,which is a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cal ideal”,通過定語從句的解釋,譯文讀者了解到“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理想;“臉譜”譯為“facial masks in Chinese operas”,而不是簡單地譯成“masks”或者“facial masks”,能夠告訴譯文讀者“臉譜”屬于是中國戲劇文化范疇;“燕趙壯士”譯為“heroes in Hebei province(once was the domains of Yan and Zhao,two kingdoms in the period of Warring States)”,這樣讀者既了解到所要描述的是我國河北省的英雄人物,也能夠通過追加的解釋了解到河北省為燕趙故地的文化信息。

      五、結(jié)語

      通過英譯案例分析,可以管窺民俗類文本的翻譯策略和方法。翻譯此類文本,譯者要更關(guān)注表達的形式,力求傳遞原文的含義和美學風格[7],要做到這一點,譯者要分別從宏觀和微觀著眼。

      宏觀上來說,通過文本分析,明確源文本的文學性以及美學價值所在,在翻譯過程中,應(yīng)該試圖保留源文本的風格原作的文采和民俗類文本中涉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審美趣味。例如在翻譯剪紙作品標題的時候,要盡量做到結(jié)構(gòu)形式大體相同,詞匯使用上力求變化,修飾語翻譯的實現(xiàn)形式上多樣化,特別是在翻譯并列修飾成分和四字結(jié)構(gòu)的時候,要結(jié)合中文和英文不同的形式特點,不盲目追求一一對應(yīng),在理解源文本表達意思的基礎(chǔ)上進行適當?shù)闹亟M和刪節(jié),目的是增加譯文的可讀性,從而更好地傳遞其美學價值。

      微觀上,譯者要結(jié)合文學類文本形式多樣和內(nèi)容豐富的特點,對其中包含的文化負載詞和典故引文做因地制宜的處理。不能囿于單純的歸化或者異化的翻譯策略,應(yīng)該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能在譯入語中找到對應(yīng)恰當?shù)谋磉_,就加以使用,對于中國文化中特有的信息的處理,可以靈活地采用直譯、音譯、直譯加解釋和音譯加解釋的方法,目的是使譯入語讀者能夠悅納譯文并體會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

      無論是宏觀上的考量,還是微觀上的處理,都離不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從翻譯文本的選擇到具體操作,翻譯主體譯者要有“自覺的文化意識、人文品格和文化、審美創(chuàng)造性”[8],靈活運用各種翻譯策略和方法完成對源文本信息、形式和美學價值的傳遞。

      與此同時,譯者還應(yīng)該具有主體間性的意識[9]。翻譯活動中的主體間性是指作者、譯者、譯文讀者等主體在翻譯過程中的互動[10]。是兩種文化之間的對話、交流與協(xié)商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翻譯發(fā)起人、贊助商出版商、翻譯批評者等都會參與進來[11]。諸如蔚縣剪紙藝術(shù)一類的河北民俗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瑰寶,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愿景,譯介此類作品,推廣中國文化,具有多重的社會意義和藝術(shù)價值。

      參考文獻:

      [1]胡浩文.從英漢句子結(jié)構(gòu)的特點看英漢互譯中長句的翻譯策略[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8):266-267.

      [2]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J].外國語,1998(2):13-20.

      [3]李守白.學做中國剪紙(英文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9.

      [4]王文章.剪紙(英文)[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5]鄭文婧.形合意合概念及其英文對譯詞[J].外語學刊,2007(2):100-103.

      [6]郭欣.文本類型學視角下的科技英語語言特點分析[J].太原大學學報,2013(12):70-73.

      [7]魏怡,王雋雅.博物館解說詞英譯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3):51-56.

      [8]查明建,田雨.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中國翻譯,2003(1):22-24.

      [9]陳大亮.翻譯研究:從主體性向主體間性轉(zhuǎn)向[J].中國翻譯,2005(3):3-9.

      [10]葛校琴.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2006:219.

      [11]韋忠生.主體間性視域下譯者的主體性與翻譯策略[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2(26):88-93.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ext about Folk Culture and I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ZHOU Ying1,ZHANG Xiao-peng2
      (1.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43,China;2.Zhangjia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angjiakou,075000,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features(both academic and literary)of the text about folk culture and its feasibl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Then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separating and regroup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parallel modifiers as well as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phrases,and applies the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respectively in translating culture loaded words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alysis of Yude Ren's Paper-cut Works,which will benefit the later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text about folk culture.

      Key words:text about folk culture;literary translation;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

      基金項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HB15YY005)

      作者簡介:周 瑩(1980-),男,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翻譯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25

      文章編號:2095-0365(2016)01-0075-05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6.01.14

      猜你喜歡
      文學翻譯歸化異化
      農(nóng)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quán)正義及其異化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倫理視角下電影翻譯的歸化與異化
      文學翻譯主體的詮釋學研究構(gòu)想
      論文學翻譯中的形象思維
      青年時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2:38:54
      以《傲慢與偏見》為例探討情景語境理論觀下的文學翻譯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9:50
      文學翻譯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譯策略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7期)2016-09-30 16:17:19
      歸化翻譯與江西詩法——以《魯拜集》的三個七言絕句譯本為例
      博野县| 永州市| 察隅县| 孝义市| 肇源县| 拉孜县| 岳池县| 濉溪县| 迁西县| 屏南县| 历史| 富宁县| 丰顺县| 建德市| 托里县| 霍山县| 监利县| 紫云| 广德县| 垦利县| 南华县| 鄂尔多斯市| 绥宁县| 吉安县| 丰都县| 三原县| 巴林右旗| 茶陵县| 色达县| 武邑县| 沾化县| 贵港市| 泸州市| 庄浪县| 平利县| 苗栗县| 东乡| 赤峰市| 准格尔旗| 共和县| 岗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