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芳
摘 要:語言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谡Z交際教學不僅要求訓練每個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要在口語交流中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應做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發(fā)言的評價多一些表揚、鼓勵,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立足課文,奠定口語交際基礎,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口語交際內容;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逐步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他們明天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讓他們能說、善講,成為新世紀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196-02
在當今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fā)展突飛猛進,社會交際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語言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墩Z文課程標準》把“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這一新的提法注重了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體現(xiàn)了時代的要求??谡Z交際教學不僅要求訓練每個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要在口語交流中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那么,如何按課程標準的要求和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激發(fā)口語交際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交際興趣,是上好口語交際課的重要前提。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促進師生間的交流。教師親切和藹,樂于與學生交流,能給學生可親可近的感覺。同時,教師要注重面向全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要求,讓學生感覺口語交際課是輕松自主的。在課上教師要作為一個聽眾、一個朋友,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理距離的口語交際,營造一個親切友好的氛圍,鼓勵學生敢說、多說,讓所有學生都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提高全體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對學生發(fā)言的評價多一些表揚、鼓勵,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話語中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告訴學生:“你說得真棒;你用詞得很準確;你說的一次比一次好……”學生從表揚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從而積極向上地去對待口語交際。教師還可以適當開展講故事比賽、朗誦比賽、競選班干部的演講等,在競爭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興趣。
二、立足課文,奠定口語交際基礎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除完成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外,還應將口語交際訓練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看圖說話、寫話、講故事等有關內容相結合,不斷拓寬口語交際訓練途徑。如在閱讀課教學中適當滲透口語交際訓練,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
1、問題——課堂上離不開問答,問答就是師生之間的口語交際?!皢枴?,要求學生聽清楚題目要求,按要求思考?!按稹保髮W生回答問題時,聲音響亮、態(tài)度大方、內容完整、口齒清楚,還要注意語速和條理,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習慣。
2、看圖——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教師可適當運用課文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學《稱象》一文時,讓學生先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插圖,接著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圖上畫的小孩是誰?他叫什么名字?站在小孩身邊的幾個人指著大象在議論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那個小孩想出了什么好辦法稱象呢?你覺得那個小孩是個怎樣的人?然后進行說話練習。學了課文后,還可通過插圖來幫助學生有條理地具體地復述課文。
3、談感想,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拓展和延伸——學完課文談感想,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拓展和延伸,既可以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又能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還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如在教學《坐井觀天》一文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努力跳出了井口,這時候它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呢?學生發(fā)揮想象,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三、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口語交際內容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難持久,口語交際課上如果只是一味的說教、練習,學生很容易就會厭煩,而且會對口語交際課失去興趣,每次口語交際專題訓練,教師都應根據訓練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一個逼真的場景,在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雙向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問題探究。這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如《春天在哪里》一課,教師在“我畫的春天”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指導學生交際時可讓孩子介紹這樣幾個問題:①你畫的是什么?②它是什么樣子的?③你為什么要這樣畫?……教師示范之后,讓學生在小組或班上針對自己或別人的作品提出問題進行交際。
2、角色表演。小學生天性好動好玩。表演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使學生進入交際情境。如《我們去“旅游”》一課,讓學生扮演“導游”、“游客”等各種角色進行對話練習,表演在不同風景區(qū)參觀的經過,讓學生在表演中進行交際。表演過程既是創(chuàng)作過程,又是交際過程。
3、實踐操作激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踐操作進行判斷、描述,開展口語交際,這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如《我會拼圖》一課中,以拼小兔為例,老師邊示范邊說拼圖過程,然后讓學生邊拼圖邊說過程。如“在一張白色的大紙上,先用一個淡藍色的大半圓做小兔的身子,再用一個淡藍色的大圓和一個紅色的小圓做小兔的頭和眼睛;然后用一個藍色的長半圓和兩個藍色的短半圓做小兔的耳朵和兩條腿;最后用一個藍色的小圓做小兔的尾巴,這樣一只可愛的小兔就拼好了?!苯虒W時通過學生的實踐感知,加上教師每句的示范指導,使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把拼圖過程有序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交流。學生拼得愉快,說得起勁,還增強了學生口語表達的邏輯性。
4、想象創(chuàng)造。如《小兔運南瓜》一課中,插圖中(二)空了一幅畫面,就是留給學生觀察想象的。教師可引導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畫面展開想象,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樣把南瓜運回家的。同時還可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幫助小兔子把南瓜運回家。
四、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
兒童年齡小,可塑性大,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可以使他們受益終身。第一,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能將思維用普通話表達出來,能將每個字詞都清清楚楚地說出來。第二,養(yǎng)成良好的聽話習慣,別人講話時應該注視講話人,不要東張西望。第三,養(yǎng)成想好再說的習慣,說話要通順流暢,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結束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教學生學會與他人交流溝通,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所以教師要從低年級抓起,積極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利用每個機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逐步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他們明天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讓他們能說、善講,成為新世紀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學》、《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