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大學英語教育與中國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2016-04-12 17:33:50盧曉敏歐陽宏亮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中國文化

      盧曉敏,郭 陶,歐陽宏亮

      (北京林業(yè)大學外語學院,北京海淀 100083)

      ?

      論大學英語教育與中國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盧曉敏,郭陶,歐陽宏亮

      (北京林業(yè)大學外語學院,北京海淀 100083)

      摘要:大學英語教育一直以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和導入英語文化為主要任務,其實它還肩負著一項更為艱巨的使命,即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不僅僅是漢語文化界的職責,大學英語教育也肩負此使命。大學英語教育中東西文化的碰撞和對比能引領學生發(fā)掘中國文化的優(yōu)越之處從而更好地傳承中國文化,英語話中話的語言能力有助于學生高效地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中國文化;文化失語癥;文化對比;傳承與傳播

      一、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的歷史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由于受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我國的英語教育完全只注重語言形式的教學,語言教學成為單純的語言技能的訓練。直到20世紀80年代,學界開始研究文化與語言教育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美國語言學家Kramasch在其《語言與文化》一書中指出:“語言表述著、承載著,也象征著文化現(xiàn)實。兩者是不可分的?!盵1]人們逐漸認識到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從而在英語教學中加強了文化內(nèi)容的滲透,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有了更好的了解,能更好地使用語言,敢于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交流,“啞巴英語”的帽子終于“被摘掉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教學中所滲透的文化內(nèi)容片面單一,幾乎全是英語世界的物質(zhì)文化、制度習俗文化和各種精神層面的文化內(nèi)容,而且所選文字都是正面的,積極的,美化英語世界的。因此,喜悅的笑容還未消退,更為嚴峻的問題又擺在了我們面前:中國文化失語癥 — 在與異族文化者交流時,無法用英語向?qū)Ψ浇榻B中國文化,無法形成真正意義的交流。世界上西方文化之風盛行,中國的智慧哲思被遺忘。 更嚴峻的是,從小學著英語長大的青年一代,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思維模式正逐漸西化,大有數(shù)典忘祖之勢。此不可不謂中華文化之殤!

      失語癥(aphasia)源于醫(yī)學術語,指由于受傷或疾病引起的大腦損傷而導致思想表達能力、口語及書面語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2]一個人失語可能是由于某些人力不可為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中國文化的失語,不能不說是 所有中國人的恥辱。為治愈中國文化失語癥,大學英語教育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二、中國文化失語癥之因

      19世紀末期,西方列強以利炮堅兵公開了中國國門,從那時起,國人民族心態(tài)失衡,或主張全盤西化,或呼吁“師夷長技以制夷”,人們被“西學東漸”的洪流裹挾著,對西方的思想哲學、社會體制、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民風習俗等進行全方位的譯介和學習。因譯介的指導原則是“師夷長技”,故所譯文字多不吝溢美之詞,如:Christmas被譯為圣誕節(jié),顧名思義,是圣人的生辰紀念日。而原文Christ是耶穌,mas是后綴,為歡慶的節(jié)日之意,Christmas也就是耶穌誕辰之意。這樣的譯介就是一副超級“美圖”濾鏡,給國人洗腦,強勁地助長了西風。21世紀的今天,熱戰(zhàn)和冷戰(zhàn)都已結束,一些發(fā)達國家就憑借其在國際政治經(jīng)濟事務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各種文化和貿(mào)易活動將其世界觀、價值觀輸入到其他國家,不知不覺中,甚至不會遭遇抵抗的阻力,就完成了其“殖文主義”的侵略。

      內(nèi)有“求新聲于異邦”之風,外有“殖文主義”之勢,加之追新獵奇是年輕人的天性,現(xiàn)在中國的年輕一代熱衷于看好萊塢大片,聽西方流行音樂,吃漢堡三明治等快餐食品,過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等洋節(jié)。冠以西洋的事物則趨之若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或茫然無知,或棄如敝履。有著五千年燦爛歷史的中國文化本應由年輕的一代來傳承和發(fā)揚,如今卻大顯折戟沉沙之勢。

      三、大學英語教育如何擔當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

      (一)矯正既往,回歸英語文化導入和中國文化導出并舉的正途

      如前文所述,對于中國文化之失語癥,大學英語教育的偏失是有責任的。以往的大學英語教育過度強調(diào)英美文化的導入,教材所選內(nèi)容皆是英語國家文化的方方面面,而用英語對中國文化的介紹幾乎為零。此外,各大高校還紛紛為非英語專業(yè)的本科生開設了“英美概況”,“英語國家概況”,“西方文化”,“歐洲文化入門”等選修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大學生們諳熟英語文化,思維和行為模式也越來越西化。然而“外語學習目的絕不是使外語學習者越來越外國化”我們學習英語是首先要以英語為語言媒介去了解世界,[3]汲取其他文化的優(yōu)秀養(yǎng)分為我所用,以發(fā)揚中國文化;其次是要把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思想、卓越成就譯介到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智慧,讓世界共享中華文明的成就,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

      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育應該包含兩個有機的部分:英語文化的導入;用英語對中國文化的導出。前者只是簡單的“拿來”,而后者則頗具難度,既需要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又要能以英語準確地表達出來,尤其是大量獨特的中國文化內(nèi)容使這個任務難上加難。因此,大學英語教育中需大量充實中國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并應多開設用英語講授的中國文化選修課程。在這方面,北京林業(yè)大學外語學院已做出富有成果的嘗試。由史寶輝和訾纓教授主編的《中國當代社會與文化綜合教程(英文版)》和《中國古代社會與文化綜合教程(英文版)》已于2013年出版發(fā)行,并全面納入大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范圍。近年,我校學生的四、六級成績節(jié)節(jié)攀升(四、六級考題中占分值15%的漢譯英是關于中國社會與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我校畢業(yè)生在孔子學院志愿者選拔的英語面試中也有尚佳的表現(xiàn)。

      (二)客觀地導入英語文化,為學生注入“殖文主義”抗體

      辜正坤曾將強勢英語文化在中國的傳播現(xiàn)象稱為“殖文主義”,指出:“一些發(fā)達國家……憑借其在當代國際社會中的經(jīng)濟、政治占主導地位,利用各種手段,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其文化思想、文化制品和價值觀念輸入到其他經(jīng)濟發(fā)展較弱的國家,在這些國家內(nèi)繁榮興旺,替代并泯滅這些國家的文化自主意識,最終實現(xiàn)事實上的文化霸權?!盵4]西方文化霸權在中國興起,勢必造成中國文化的衰敗乃至泯滅,中國文化將岌岌可危。

      以往的大學英語教材選取的幾乎都是關于英語文化自由、民主、文明、科學的內(nèi)容,都是贊美性的語言,對同一事務的弊端則避而不談。例如:大多數(shù)《英美概況》的教材對美國多黨普選制的介紹往往只論其民主的優(yōu)越性,卻不言其在美國國內(nèi)民眾參與度日漸下降的尷尬,有失偏頗。這樣的教材無疑會給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階段的青年以誤導,使他們形成英語文化更加優(yōu)越的錯誤觀點。這將加速青年人淪為“殖文主義”的俘虜,阻礙他們擔負起傳承中國文化的重任。因此,大學英語教材應該客觀地導入英語文化,既要真實體現(xiàn)其優(yōu)秀的因子,也要如實反映其弊端局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使他們對“殖文主義”產(chǎn)生抗體。大學英語教育通過客觀地導入英語文化,讓大學生們認識到英語文化的利和弊,練就一雙慧眼,看透文化入侵的迷霧,堅決抵制“殖文主義”。

      (三)通過文化比較,發(fā)掘中國文化的智慧,增強民族自信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其內(nèi)涵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包括中國古典法律、醫(yī)學、經(jīng)濟、軍事、天文、地理、園林建筑、文學、語言學、藝術等諸多方面的作品。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舉世矚目,青年學生對此耳熟能詳,有時會覺得理所當然。任何文化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而文化的優(yōu)越性則需通過與其他文化的比較才能凸顯。大學英語課堂正是東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地方。在教學中,英語教師可對中國文化和英語文化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領會中國文化的深奧智慧,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并愿意為弘揚中國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例如:炒菜用的鍋的英語為pan,是平底鍋,如今新式的中國廚房都配備pan,引以為時尚。其實,英文中還有一個從中文中借去的鍋叫wok,較之平底鍋,wok能使食材不輕易飛出鍋外;能更充分地利用熱能;能煎炒烹炸煮燉蒸,一鍋多用。通過比較,中國廚房的智慧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通過中西文化的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人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是世界和平、人類繼續(xù)繁榮的思想保障。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就曾指出:“……世界統(tǒng)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的道路。在這一點上,現(xiàn)在世界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式的中華民族?!盵5]

      近現(xiàn)代以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嚴重不對等,中華文明的瑰寶長時間地被冷落了,甚至連中華子孫也淡忘了中華文化的輝煌。通過大學英語課堂上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對比,學生能重新體會中國文化的智慧,增強民族自信心,無限自豪地向世界導出中國文化。

      四、結束語

      當今世界,英語是國際交流最為通用的語言,是中國與世界進行交流的主要語言。大學英語課堂是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學習英語,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主要場所。而受過良好大學教育,掌握各種專業(yè)知識的人才是與世界進行交流的主力軍。因此,培養(yǎng)他們用英語介紹中國國情和中國文化的語言能力就理所當然地落到了大學英語教育的肩上。大學英語教育當以此為重任,全力培養(yǎng)各種專業(yè)人才用英語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能力,使之成為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主力軍。

      參考文獻:

      [1] Kramasch, c.LanguageandCultur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3.

      [2] Trumble, W. R. & A. Stevenson (eds). 牛津英語大辭典:簡編本[K].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7.

      [3] 劉長江.談外語教育中目的語文化和本族語文化的兼容并舉[J]. 外語界,2003(4):16.

      [4] 辜正坤.中國外語學術自主創(chuàng)新:學術研究理論和前途展望——從單向殖民主義到雙向互動的比較文化轉(zhuǎn)向[C]//張后塵.來自第三屆中國外語教授沙龍的報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3.

      [5] 湯因比,遲田大作.展望21世紀[M].荀春生,等,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7:298.

      [責任編輯范藻]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LU Xiaomin, GUO Tao, OUYAN Honglia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The major task of the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has imparted the language of English with its knowledge and culture, however, it should take another more important mission, tha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not only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but also the task of English education. The collision and contrast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can direct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elp them to better inherit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earning can help students to more efficiently disseminate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Chinese culture; culture aphasia; culture contrast;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收稿日期:2015-11-20

      作者簡介:盧曉敏(1975—),女,湖南湘潭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與翻譯研究。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248(2016)01-0080-03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教育中國文化
      大學英語教學中企業(yè)家精神培養(yǎng)問題研究
      文學教育(2017年2期)2017-02-20 19:34:28
      從國外外語教育改革反思我國大學英語教育改革
      亞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20:02:16
      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yǎng)教育方式分析與闡述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38:54
      以《最藍的眼睛》為例看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后現(xiàn)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動漫電影中的中國元素研究
      淺析漢風壺與中國文化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大學英語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素養(yǎng)的提升
      創(chuàng)新大學英語教育理念,培養(yǎng)各民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大學教育(2016年4期)2016-04-07 00:12:24
      美姑县| 三台县| 光山县| 五峰| 探索| 福泉市| 辽阳县| 远安县| 阿克苏市| 修文县| 板桥市| 绥棱县| 疏勒县| 全椒县| 双牌县| 泾阳县| 阿图什市| 游戏| 鲜城| 延庆县| 平湖市| 武夷山市| 安远县| SHOW| 通江县| 万州区| 桐梓县| 资中县| 福州市| 信丰县| 日土县| 中江县| 五寨县| 霍林郭勒市| 东山县| 老河口市| 鲁甸县| 无为县| 阳山县| 榆社县|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