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財?shù)?/p>
【摘要】 教學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課堂教學的成敗與否,好的教學導入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學習激情、引發(fā)學生思考。因此,筆者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視教學導入,結合本校的古典詩詞教學實際,提出了農村初中古典詩詞教學導入“三法”。
【關鍵詞】 農村 初中 古典詩詞 教學導入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3-010-01
第一法:“方言導入法”:教師根據(jù)本校學生的情況,利用方言朗讀詩詞,導入新課的一種導入方法。
惠州市惠東縣的港口鎮(zhèn)和平海鎮(zhèn)是典型的方言區(qū),常常聽人講過:“學好平海(港口)話,走遍通天下”。這里主要方言有客家話、學佬話、潮汕話、粵語等,這為古典詩詞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在進入課堂前將生澀的古典詩詞用通俗化和生活化的方言演繹,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教授陸游的《游山西村》的時候,我先用多媒體展示陸游的另一首詩歌《臥春》:“暗梅幽聞花,臥枝傷恨底,遙聞臥似水,易透達春綠。岸似綠,岸似透綠,岸似透黛綠?!比缓?,我讓學生認真看屏幕,讓學生認真聽我的方言范讀。接著,我用山東話給學生朗讀:“《我蠢》,俺沒有文化,我智商很低,要問我是誰,一頭大蠢驢。俺是驢,俺是頭驢,俺是頭呆驢?!比缓蟀言娕c山東話版的詩同時在屏幕上展示給學生看,教室里頓時被學生的笑聲淹沒。最后,我很自然的導入新課:今天老師將帶領同學們用港口本地話來學習陸游的另一首詩歌《游山西村》。
又如,我在教授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這首詩的時候,在上課前,我將詩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示,然后先用我的家鄉(xiāng)話(陸豐家鄉(xiāng)話)朗讀這首詩歌,不怎么標準的家鄉(xiāng)音讓學生捧腹大笑,然后我讓學生上臺用自己家鄉(xiāng)話朗讀這首詩歌,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了,學習激情瞬間被點燃了,紛紛想上臺展示自己,有的用客家話朗讀、有的用粵語朗讀、有的用海豐家鄉(xiāng)話朗讀、有的用廣西家鄉(xiāng)話朗讀、有的用學佬話朗讀,一時間變成了一次方言的詩歌盛宴,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背下了全詩,這為下一步的品味詩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用方言導入一方面贏得了學生的笑點、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用方言朗讀詩歌更易記憶,因為方言中尤其是潮汕話比普通話更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用方言朗讀詩歌觸動了學生的家鄉(xiāng)情結,對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正好與詩歌的教學功能相吻合。
第二法:“讀演導入法”:即教師在進入新課前聲情并茂并配上較滑稽的動作朗讀、表演詩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種導入方法。
例如:我在教授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就是利用此法。首先我告訴學生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朗讀一首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讀得好請大家給點掌聲,讀得不好也請大家給點掌聲。(學生笑著鼓掌……)接著,我提醒學生注意我朗讀的輕重緩急、表情和動作。待讀到關鍵句子:“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一句時,我雙手做出拉弓姿勢,身體向后傾斜,聲音鏗鏘有力,語氣激昂堅定,以拉弓射獵的姿勢結束朗讀,并將此動作定格幾秒鐘。學生一下子被我滑稽的動作逗笑了,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然后,我再對同學們說:接下來,全班起立齊讀,讀得關鍵句的時候請學生做出剛才老師的動作。(又是一陣笑聲……)最后,我對學生說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蘇軾的這首詞,領略他的豪情壯志。就這樣,學生在我的引導下,精神高度集中,熱情十分高漲,這給下一步指導學生朗讀詩詞、品味句子加了一點調味劑,吊足了學生的朗讀胃口,激活了學生的朗讀味蕾,學生個個精神抖擻,紛紛欲試。結果,那節(jié)課上得十分成功。
其實,教師的課前范讀很多教師都經(jīng)常使用,但多數(shù)是較平淡的范讀,激發(fā)不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尤其是古典詩詞的朗讀,教師沒有一定的朗讀技巧是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而“讀演導入法”在范讀的基礎上加入教師的一些滑稽的表演成分,通過聲、形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贏得學生的掌聲和笑點,學習熱情就自然高漲,課堂氣氛就自然活躍。當然,這對教師的朗讀技巧和表演技巧是一大考驗,教師須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才能自如的駕馭課堂。
第三法:“視唱導入法”:教師利用網(wǎng)絡視頻、歌唱形式播放或歌唱古典詩詞,調節(jié)課堂氣氛,從而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
將豐富多彩的網(wǎng)絡視頻和輕松活潑的歌唱形式融進古典詩詞的教學,作為古典詩詞的教學導入。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單一的口傳形式,改變了教學方式、豐富了課堂內容、調動了學習氣氛。
例如,我在教授李白的《行路難》的時候,在導入新課前就先給學生播放了《行路難》的網(wǎng)絡視頻,用輕松的輕音樂牽動學生的情思,用金樽清酒、玉盤珍饈、黃河冰川、拔劍四顧、閑來垂釣、滄海云帆、長風破浪等圖片沖擊學生的視覺,使學生從聽覺上感受詞的韻律,從視覺上初步了解詞的大體內容,這為進入新課的教學埋下了不錯的伏筆。這對我校創(chuàng)強后才接觸多媒體教學的學生來說是一件新鮮事,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很集中,學生興趣自然也很濃。
總之,古典詩詞教學導入“三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呆板地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古典詩詞教學導入方式,方言導入贏得了學生的笑點、牽動學生的家鄉(xiāng)情結;讀演導入吊足了學生的朗讀胃口,激活了學生的朗讀味蕾;視唱導入沖擊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拉近師生的距離,不失是適合我校古典詩詞教學導入的一劑良藥。當然,教無定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可能一成不變的套用方法,而應在教學實踐中擇優(yōu)選用并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為農村的古詩詞教學探索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