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摘 要〕與普通大學生相比,藝術類大學生具備比較獨特的個性特征。作為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層工作人員,從實際工作情況出發(fā),結合社會發(fā)展大環(huán)境,結合工作經(jīng)驗,初步分析藝術類大學生個性特征,提出加強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 個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
一、藝術類大學生個性特征分析
1、追求獨立個性,政治思想觀念相對淡薄
藝術類的專業(yè),都要求學生有十分活躍的思想、富有創(chuàng)造性、具備浪漫主義的情操和藝術氣息,他們考慮問題時欠缺對現(xiàn)實的分析。他們普遍有思維敏捷、樂觀向上、熱烈奔放等特點。但也正因如此,他們對社會問題的反應強烈,進步快的同時也伴隨著易受影響的特質。并且,藝術本身不分國界,藝術生的思想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更加具備包容度,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相對容易影響到藝術生的精神世界,藝術類大學生相較普通大學生而言普遍體現(xiàn)出理想信念淡薄、缺乏深度的特點。他們熱愛專業(yè)但很少關心時事;重視訓練專業(yè)技能但更看重“自我設計”、“為藝術而藝術”,導致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易偏離正常軌道。
在進入大學之前,藝術類學生備考階段需要面對文化課與藝術課的雙重課業(yè)壓力,思維方式更加具備靈活性和變化性,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時,由于藝術類學生在備考階段從生活來說很大一部分要脫離普通學生這個大部隊,進行為期半年的專業(yè)訓練,因而在生活和思想上更加具備獨立性。在穿著打扮和潮流追求中,也體現(xiàn)出特立獨行。受到所學專業(yè)的藝術氣息的感染,他們喜歡追求新事物,他們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新事物,對于各種問題的看法比較前衛(wèi)開放。大部分藝術類大學生不滿足于老師的安排和學校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在課外活動和實踐中表現(xiàn)得比較活躍,這也源于他們長期接受的文化教育中所形成的的追求獨立的個性。
2、崇尚思想自由,自我意識相對較強
在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的成功觀以金錢和名利為重要標準,逐漸偏離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甚至有部分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現(xiàn)象。主流媒體雖然倡導主流價值觀,但隨著新媒體的日益興起,主流媒體的聲音越來越容易被五花八門的各種聲音淹沒。藝術類大學生在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難免會接觸到很多類似的情況。他們所學習的內(nèi)容,相對其他普通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更加具備針對性和社會性,他們往往在學校期間與社會接觸得更多。藝術類學生從高中開始就在外寄宿寫生、練聲、集訓,并且到全國各地去參加各高校單獨命題的專業(yè)考試,很早就開始接觸社會。進入大學以后,專業(yè)較強的社會實踐性也要求學生參加更多社會實踐。進入高校后,藝術類專業(yè)學生普遍表現(xiàn)出更強的獨立意識,更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和更好的實踐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
藝術類大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粗心大意欠踏實,漠視規(guī)章制度和紀律約束。學習藝術本身需要學生有自己的個性、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藝術專業(yè)授課方式又異于常規(guī)專業(yè),很容易使藝術生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實現(xiàn)個人利益為目的的思維習慣、行為方式。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最明顯表現(xiàn)形式就是,不考慮整體,更加強調(diào)自我感受。同時,如果要藝術生刻板地接受書本的理論知識,容易引起反感,他們更加傾向于通過自我體驗獲得對社會的認知。
3、處于價值觀塑型期,容易產(chǎn)生浮夸心理
對于藝術領域而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各種媒介傳播到國外,外國的各種思潮也通過商品流通等各種途徑傳播到中國。各種文化的碰撞給學生們在選擇和價值取向上帶來了阻礙。藝術類大學生接觸到的社會實踐往往屬于社會潮流事物,而這些事物中本身是糟粕和精華魚龍混雜。有很多新生事物受到追捧,但實際上卻經(jīng)不起時代考證。這就需要他們以自我的經(jīng)驗積累和知識指導去判別,而事實是他們往往缺乏理論經(jīng)驗的積累。很容易為了潮流而潮流,最終甚至成為潮流的犧牲品。在學習和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如何避免創(chuàng)作中的模仿抄襲、如何平衡傳統(tǒng)文化和新生事物的元素融合,如何把握恪守道德底線和與時俱進創(chuàng)作的分界等,都是藝術類大學生不可逃避的問題。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藝術類大學生就沉淪在追求名利的浮躁風氣里,甚至拋棄底線地抄襲作品。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在不良風氣的影響下重交際輕專業(yè),在社會實踐和知識提升中也往往處于本末倒置的漩渦里。
藝術類大學生普遍處在價值觀人生觀還不太穩(wěn)定的階段,面臨著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一次再塑造。從內(nèi)心而言他們普遍追求新鮮感同時對新事物敢于探索也容易接受,因而極易受社會上的一些丑惡現(xiàn)象及不健康心理的影響。相較而言在思維和習慣上更具備開放性,他們也往往會在潛意識里促使自己去融入新事物,而對于是非的判斷在五花八門的多元說法面前很容易動搖。
4、多元文化影響,判別能力相對較差
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日益明顯,以此為基礎的文化交流和價值觀的融合沖撞不可避免。多元文化中的新自由民主和民主社會主義中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失敗論”、“無用論”和“終結論”等不良思想沖擊我們的主流價值觀。藝術類大學生從中學逐漸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價值觀的可塑性很強,過程中收到各種思想的影響可能性很大,在一定程度上為他們確立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帶來了阻礙。尤其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各類文化的理解與融合又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話題。藝術類學科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要求教學及時把握時代動態(tài),精彩的藝術創(chuàng)作往往要具備時代的潮流思潮。所以,藝術類大學生在多元文化的沖撞之中不可能完全獨善其身,必須激流勇進。在眾多的文化取向中找到自己的藝術文化土壤,并且能夠吸收各種文化精神,以此為基礎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因而文化的多元勢必影響到藝術類大學生的人格形成。
藝術類大學生都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一方面自我意識和自由感極強,缺乏對社會的系統(tǒng)認識,對各種新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甚至有求新求異的心理,所以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現(xiàn)在社會各種價值觀魚龍混雜,有些負面的東西經(jīng)過媒體等多種途徑的報道和鼓吹,反而名聲大躁,即使是有些主流媒體對其進行了定位,或者從主流價值觀也很容易判斷出是與非的現(xiàn)象和行為,但這些負面因素對于他們而言仍舊具備很大的吸引力。
二、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1、相比普通大學生,更加有針對性、更加深入、更加系統(tǒng)地做好藝術類大學生各項日常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就如同整個學生管理的“血液”,只有“血液”暢通了,整個學生管理工作才能穩(wěn)定,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成效明顯。
(1)正確處理“嚴”與“慈”的關系,把濃郁的“愛學生之道”和科學的“管理學生之道”有機結合。所謂“嚴”,是指嚴格執(zhí)行學院各項規(guī)章制度,嚴肅校風班風,令行禁止;所謂“慈”,是指關心、愛護和體貼學生。學藝術的學生有著他的特殊性,生性活潑好動,追求自由和個性,一味地“嚴”,會使師生處在完全對立的位置上;一味地“慈”,又可能會使老師的威信蕩然無存。兩者相輔相成,必須有機結合。通過規(guī)范的入學教育和日常管理,扮演好“嚴師”角色。經(jīng)常深入教室、寢室,真正融入學生中關愛學生,扮演好姐姐、朋友甚至“慈母”的角色。
(2)建立一支正規(guī)化、精英型的學生干部隊伍,打造先鋒模范性的學生黨員隊伍,有助于學生工作的深入開展。這些學生標兵都思想政治素質好,學習成績優(yōu)秀,管理能力突出,有某些方面的特長,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信,既是受教育者,又可以成為教育者、管理者。這些標兵通過積極主動地工作,能夠較好地把各項精神、要求貫徹到學生中去,廣泛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中的問題,起到輔導員、班主任難以達到的效果。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特別是學藝術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而且獨生子女居多,有許多心理問題,如新生適應不良問題,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貧困生自卑問題和對專業(yè)選擇是否合適問題等。平時注意觀察學生思想動態(tài),加強正向引導,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對有心理困擾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
2、藝術類大學生也身處當今微博、微信、微電影等以“微”字開頭的媒介為載體形成的主流社會文化背景下,藝術類大學生最崇拜的是專業(yè)教師,最親密的是輔導員(班主任)老師,最看重的是專業(yè)學習(實踐)。所以,將微文化、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專業(yè)學習(實踐)這四要素加以整合和利用,有助于提高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1)在微文化背景下,突出專業(yè)教師和輔導員的感性引導教育。
藝術生更容易與專業(yè)課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也更加信服專業(yè)課教師的教導。因而,專業(yè)課教師的言行對于學生往往有很大的影響,正因如此,專業(yè)課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就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最佳的途徑就是選擇可以在課堂之外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微文化平臺等網(wǎng)絡媒介。比如,在微信朋友圈傳播正能量,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課堂外背對背的溝通方式也可以很好地縮短師生距離,融洽師生關系,形成師生間道德影響的良性互動。
輔導員隊伍是藝術類大學生教師隊伍中一個極其重要特殊的方面軍。輔導員和學生直接廣泛聯(lián)系,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言行能夠對學生產(chǎn)生耳濡目染的影響。藝術類學生的輔導員應該強化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肯定,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做到以情換情、以心換心。這要求他們充分了解學生,第一步是無障礙溝通,而傳統(tǒng)教育中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總是無形中給學生造成壓迫感,如果能夠合理運用微信等微文化平臺進行溝通和教育就能夠很好地避免這種尷尬。做到在充分尊重學生表達權的同時,讓他們無壓力地跟輔導員討論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的疑惑,使輔導員在跟學生交流和管理中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以感性的溫和交流方式代替尷尬壓迫的面對面交流。
(2)實現(xiàn)專業(yè)資源與微文化融合,借助專業(yè)優(yōu)勢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
藝術類大學生專業(yè)教師將教學活動與國家時事政治緊密聯(lián)系。比如將社會時事熱點事件進行小品、歌劇、舞蹈等形式創(chuàng)作,宣傳引導正能量,這樣既能使學生精化專業(yè)技巧又能間接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用藝術作品的方式傳遞給觀眾正確的價值導向。另一方面,校園活動平臺可以廣泛運用微文化做好前期宣傳和活動效果宣傳,增加活動影響面,讓沒有參加活動的學生也能受到心靈熏陶;在開展大型公益文藝活動時也能借助微文化平臺開展互動環(huán)節(jié)活動,活躍氛圍,刺激演出;利用微文化平臺進行對外的專業(yè)研討和藝術交流,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前提下實現(xiàn)取長補短。
藝術類專業(yè)自身是宣傳思想政治教育楷模和典型的一種重要手段。很多抽象的理論,既不容易理解也很難引起學生和大眾的關注。因而,在藝術類學校中推廣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慮到專業(yè)的特殊性,并能夠將專業(yè)特殊性與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相結合。具體而言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鼓勵和引導學生翻拍經(jīng)典。最為突出的是類似《八女投江》、《白毛女》、《劉胡蘭》、《焦裕祿》等宣揚社會主義導向的經(jīng)典劇目,這樣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使學生們在不斷揣摩臺詞、主人公心態(tài)的過程中激發(fā)愛國熱情和民族感情,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各個時期政治理論形成的背景,從而在學習專業(yè)的同時學習思想政治。二是學校和專業(yè)教師要藝術化地打造當代思想政治道德楷模,引導和鼓勵學生以文藝匯演、小品改編等形式將這些典型和楷模打造成各類文藝作品。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調(diào)動大部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較課堂填鴨式教學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與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相關的原創(chuàng)文藝作品,能夠豐富藝術創(chuàng)作,打造出更多能夠讓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從而對全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推動作用。在做好這些的前提下,廣泛地運用微文化平臺,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藝術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藝術化的成果打造過程只能使少數(shù)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受益。而運用微文化平臺傳播的過程卻能使廣大的學生間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而,運用微文化平臺做好宣傳,以此吸引更多地學生關注這些藝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并且能夠在這些楷模的帶動下參與藝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打造,意義更加重大。所以,在藝術類大學生打造出思想政治教育藝術化成果之后,學校和老師應該建立起能夠廣泛傳播這些優(yōu)秀成果的微信公眾號等相關平臺,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的同時,調(diào)動更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譚博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