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自主探索學習應處理好兩個關系

      2016-05-14 10:39王忠民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教師引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王忠民

      [摘要]自主探索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的重要數學學習方式。實際教學中,這一課程理念落實得并不理想,甚至一些教師還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自主探索學習并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引導,需要與同伴交流,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有序、有效的問題情境,要教給學生探索的方法,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還要關注“學困生”。

      [關鍵詞]自主探索;教師引導;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是指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認識活動,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通過研究、探索、發(fā)現等活動去獲取知識、解決問題。這一學習方式已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實際教學中,也有部分教師在落實這一課程理念時仍感到困難重重,存在認識不清、教學行為不當、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如何讓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活動更有效呢?教師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時應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

      一、自主探索與教師引導的關系

      自主探索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獲取知識或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與接受式學習相比,探索式學習對學生的要求更高,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學習能力。而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由于他們認識水平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思維能力和品質需要逐步培養(yǎng),因此,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有效引領。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索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學習特質,適時有效地提供必要幫助。對學生既不能放任,也不能牽著鼻子走,要把握好學生自主探索與教師引導的平衡點。當學生面對困難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并在解決問題中邊探索邊總結獲得的經驗,而不是直接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當學生對自己或同伴所獲得的數學猜想沒有把握、感到迷茫時,教師要幫助他們校正猜想,為驗證尋求證據,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猜想;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教師要真誠地、發(fā)自內心地鼓勵和表揚他們。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時,怎樣較好地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呢?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有序、有效的問題情境?!皢栴}是數學的心臟?!睕]有問題的存在,就沒有數學活動的開始。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才有動力。為了讓探索活動高效,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須是寬松愉快的,課堂的教學秩序須是有條不紊的,既不能管得過死,以免影響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也不能放得太開,以免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要在保證教學秩序的前提下,盡可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為了讓學生深入、準確地理解分數的意義,一位教師在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情境:

      (1)出示圖1。

      師問:如果露出部分是整個圖形1/5的,整個圖形應該是什么樣子?請把這個圖形的模樣大概地畫出來。評價學生畫的情況后,教師畫出不相連的三角形,問:這樣畫可以嗎?然后把5個三角形圈起來(如圖2),并說明“把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表示”。

      師問:把8個圓形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圓形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1/4)2個圓形為

      斗什么不是2/4而是1/4呢?為什么不是2/8而是1/4呢?通過師生交流,特別是“為什么”的追問,學生理清了分數是表示平均分的總份數與表示的份數之間的關系,凸顯了分數意義的本質,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是深刻的。在這個案例中,學生的探索之所以有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恰當地發(fā)揮了引領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效的、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情境。當學生的探究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及時地幫助、點撥,精心地設問,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探究、思考中層層解疑,實現探索目標。

      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探索的方法。小學生學習數學時有強烈的探究熱情,但往往缺乏必要的探究方法,很難真正實現獨立的自主探索。為此,教師要適時、適度地為學生提供一些指導,讓學生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一開始,步子可以放小一些,多給學生一些幫扶,降低探索的難度,逐步增強其自主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時,學生根據例題情境列出算式9.6÷3后,為便于學生感悟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可以像整數除法那樣列豎式計算以及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我沒有讓學生直接探索計算方法,而是提示學生:“9.6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可以把9.6元看成多少來計算?”沿著這個思路,學生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想法:可以把9.6元看成96角,96除以3得32,32角就是3.2元;可以把9.6元看成9元和6角,9除以3得3,6除以3得2,3元2角就是3.2元。教師及時將這兩種想法寫在黑板上,為學生理解算理和規(guī)范地書寫除法豎式提供感性支撐,學生接下來的探索活動也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再次,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更有效,教師在備課時應做充分的準備,要預定整個的探索程序,預備探索時所需要的材料,預演學生探索的過程,預想學生探索的困惑,預設學生探索受阻時的“救助方案”,這樣,教師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時才會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才能應對自如,保證探索活動高效有序展開。例如,“小數乘小數”教學,備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第一步,引入。學生根據情境圖,求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列出算式3.6×2.8。第二步,估算。教師提出“同學們不妨先估計一下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學生的估算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①3×3=9。把3.6和2.8分別看成與它們比較接近的整數,把3.6看小,把2.8看大,所以面積在9平方米左右。②4×3=12。把3.6和2.8分別看成與它們最接近的整數,把兩個數都看大了,所以面積比12平方米小。③3.6×3=10.8。面積和10.8平方米接近。通過交流,學生明確房間的面積一定比12平方米小,并且在9平方米左右。第三步,試算。教師設問:“3.6與2.8的積究竟是多少?你能試著用豎式計算嗎?”教師巡視,了解試做情況,并給試算有困難的同學以引導、提示:把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計算。教師選取不同的結果寫在黑板上。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顯然,教師為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做足了準備和預設,接下來的學習效果也是令人滿意的。

      第四,教師要關注“學困生”?!皩W困生”在知識基礎或智力水平方面一般相對落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時要多關注他們,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上的障礙。教師根據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可以讓這些學生做些課前準備,以家庭作業(yè)的形式布置探究學習的任務,讓他們提前一天明確學習課題—課堂上要探究的問題,打一場有準備之戰(zhàn)。教師要對他們加強輔導,如:在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階段,教師應該離開講臺,走近“學困生”,蹲下身子,去發(fā)現他們的困難,指點他們的學習方法,隨即解決存在的問題,讓他們跟上全班同學的步伐。教師還要善于抓住“學困生”的進步和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表揚,以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自信心。

      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系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都是新課程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雖然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但實際運用中很難將其分割開來。自主探索是學生個體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或解決新的問題時,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經過自身思維碰撞、認知沖突直至豁然開朗的頓悟的活動,探索的過程是充滿生命力的過程,是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需要學生獨立思考,也需要同伴問的合作交流,以較好地促進學生修正獲得的觀點,提高探索的質量,豐富探索的成果。怎樣處理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之間的關系呢?

      首先,自主探索需要小組合作。數學學習充滿數學思考,自主探索這一學習方式提倡學生獨立思考,其獨立性有時體現為學生個體,也有時體現為一個小群體(小組)。當探索學習一個人不能獨立完成時,那就需要小組合作,需要同伴互助,以加快探索的進程,提高探索的效益。教師要把握好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的時機和程度。如,教學“圓的周長”,在學生理解圓的周長意義之后,就通過小組合作來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在每個小組內,有的同學按住直尺,有的同學滾動圓片或用線繞圓片,有的同學做記錄單,有的同學按計算器計算。在小組同學的通力協(xié)作下,學生很快發(fā)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小組合作,讓學生的探索活動得以順利展開。整個探索過程,既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又有小組內的默契合作,較好地把握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其次,自主探索需要同伴間的交流。學生在通過獨立思考后得出的結論有時是準確的,也有時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在學生自主探索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在小組或全班交流探索的成果,以驗證結論,修正想法,完善認識。其實,從本質上說,交流也是一種探究活動,是探索問題的一種方式。交流可以使學生在小組或班內對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將自己的想法與同學共享,使思維活動得到充分展示,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形成、數學結論得出的過程,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探索問題的方式和思維方法,學會在與他人交流中探索和學習數學。例如,“立體圖形的表面積”總復習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圖4表示用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這個物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出示題目后,我放手讓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獨立探索,大部分同學都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并沒有滿足于學生能解決這個問題,而是繼續(xù)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通過交流發(fā)現學生的解答方法有七八種之多,如,根據相對面的視圖大小相同,列式為(6+6+3)×2=30(平方厘米);數一數一共有30個正方形的面,列式為1×30=30(平方厘米);將這個物體分割成兩個長方體,用兩個長方體表面積的和減去重疊部分的面積;添補成一個較大的長方體,列式為6×4+4×2-2=30(平方厘米);把凹進去的兩個面拉出來,列式為6×4+3×2=30(平方厘米),等等。有些解法已經超出了老師的預想。可見,此時學生獲得的已不僅僅是能解決這個問題,還分享了各自的探索成果,形成了不同的、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是異常興奮的,這種體驗,會進一步增強學生自我探索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促進思維和情感的發(fā)展。

      總之,自主探索學習并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發(fā)揮同伴間的合作交流作用,這樣才能提升學習質量,增強學習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索。

      責任編輯 李杰杰

      猜你喜歡
      教師引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
      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教師的引導策略
      談英語教學中如何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讓數學課堂成為探索能力的訓練場
      創(chuàng)新教育發(fā)現數學——以小學數學為例
      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初中數學課堂“自主學習”教學初探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自主探究 張揚個性
      湾仔区| 连江县| 东乌珠穆沁旗| 武隆县| 柳州市| 安义县| 鄂尔多斯市| 兰考县| 黎城县| 张家港市| 衡水市| 承德县| 伊金霍洛旗| 建湖县| 东乌珠穆沁旗| 钟祥市| 那曲县| 广德县| 普格县| 舒兰市| 广东省| 沙雅县| 嘉鱼县| 全州县| 富川| 潞西市| 武义县| 巩留县| 班戈县| 富阳市| 湾仔区| 舟山市| 台东县| 罗田县| 秭归县| 讷河市| 化隆| 呼图壁县| 志丹县| 诸城市| 蓬溪县|